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
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

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13-05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

会议文集: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采用痹痛定胶囊联合甲氨喋吟、益赛普治疗活动期RA,以进一步证实痹痛定胶囊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作用。益赛普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甲氨蝶吟1Omg,口服,每周1次;痹痛定胶囊3片,每日3次。临床研究发现,痹痛定胶囊联合MTX、益赛普使用的情况下,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在关节数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指数和晨僵时间,降低RF和ESR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无严重不良反应。提示痹痛定胶囊联合MTX、益赛普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MTX联合益赛普,且安全性好,可达到更为满意的效果。
  • 摘要: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10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肾虚髓亏组、阳虚寒凝组,瘀血阻滞组,给予盘龙七片治疗,通过对照研究,客观分析评价盘龙七片对中医辨证各型膝关节OA的治疗作用。治疗后各组症状体征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瘀血阻滞组疗效优于阳虚寒凝组和肾虚髓亏组,阳虚寒凝组疗总有效率肾虚髓亏组相同,但显效上阳虚寒凝组优于肾虚髓亏组,但三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盘龙七片对中医辨证符合以上三型的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满意疗效。
  • 摘要: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医肺系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病.目前哮喘已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儿童至成人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儿童哮喘如果不及时诊治,严重者有可能因缺氧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后果不堪设想.因哮喘缓解期患儿无疾病相关症状或症状轻微,尽量长时间的维持在此阶段是医师和患者的共同目标,所以保持在缓解期预防发作是哮喘最关键的治疗环节.本研究观察以益气培元、平喘止咳、化痰下气为法,观察童喘清颗粒治疗哮喘缓解期虚哮证的疗效.研究证明童喘清颗粒对哮喘缓解期患儿的治疗疗效比较显著。童喘清颗粒可以显著改善哮喘缓解期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患儿通气功能,有着止咳平喘祛痰、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抗过敏等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哮喘缓解期患儿的中医症候,PEF评分,对临床上哮喘治疗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摘要:急性湿疹皮损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搔抓后渗出增加,病变中心多较严重,向四周蔓延,合并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渗出更加明显且不易控制,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渗出,笔者于2010-2012年使用林俊华教授关于皮炎湿疹的外用经验方,治疗急性渗出性皮炎192例,使用湿疹外治方(苦参、黄柏、生地榆、地骨皮、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各30g、薄荷15g,加水2000mL浸泡30min,武火煎开,文火煎15min,加入乙醇溶解后冰片15g,水沸关火,滤净药渣,药液冷藏备用),用(8-12层)纱布浸透药液,拧至半干半湿,提起不滴水为度,湿敷患处,每隔5min淋药1次,保持纱布湿润,每次湿敷0.5h,每天2次,同时口服氯苯那敏片4mg,每日3次(幼儿患者按0.3 mg/kg/d,分3次口服),皮损干燥后使用曲咪新乳膏每天2次,取得了较好疗效。
  • 摘要:非梗阻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外科急腹症,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诊治技术水平的提高,其疗效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病死率仍在20%左右.自2008年5月-2012年5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梗阻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46例,均予以心电监护,吸氧,持续胃肠减压,补液,应用抗生素7-14d,抑制胃酸,维持体内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出现呼吸衰竭者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低蛋白血症者,予以20%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入院后立即行液体疗法复苏,抑制胰酶分泌,改善胰腺的微循环,全身应用抗菌素及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同时予生大黄、芒硝各30-60g,开水冲泡后置温热后予以灌肠,200mL/次,2-3次/d,保持每日大便次数在3-4次。另外予冰片150g,芒硝3008装棉布袋中全腹外敷。肠蠕动恢复,大便通畅后,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早期予清胰汤滴注(柴胡,白芍,生大黄,黄芩,胡黄连,木香,延胡索,芒硝)煎取汁100mL,每日2次,以后根据辨证分型用药。同时予肠内营养,选用整蛋白肠内营养粉剂,25 mL/h,此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日增量,维持10-15天。应用中药丹参针20mL每日静脉注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衰竭行呼吸机支持,肾衰有血滤指征行CRRT,出现化脓性胆管炎、胰腺(胰周)感染等,必要时予手术治疗。胰腺炎缓解后根据病情择期胆道手术,坏死组织清除、假性囊肿内或外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风湿疾病,临床以炎性腰痛、肌腱端炎和不对称外周大关节炎为特点,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最终发展为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在我国患病率为0.3%,患AS约为400万人,是造成年轻人残疾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方法,属疑难症证之一.自一九七四年以来,风湿病科应用已故名中医周承明祖传秘方"麝火疗法"治疗AS(骨虚督寒证)获得了满意疗效。rn 麝火药块:由风湿病科按周老祖传秘方自制而成,主要成份有麝香、明雄、朱砂、硫磺等药。rn 拔毒生肌膏:麻油5OOg,黄丹210g,同置于铁锅内文火煎熬约20分钟左右,致滴水成珠,不粘手即成。rn用干净竹筷取少许药膏薄摊一层1.5平方方寸之油纸上,制好数百张备用。rn 麝火疗法施治步骤按先后次序为烧、贴、发、饮四法。rn 外治关节共计583个,颈椎(只计一个关节)37个,胸椎56个,腰椎97个,骶髂关节171个,髋关节54个,膝关节68个。rn 一般35-45d伤口自动愈合后疗程结束。
  • 摘要:2009年8月-2010年9月,选取武汉市中医医院45例68髋外展功能障碍的ANFH住院患者,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微屈膝屈髓,外展至最大角度,在超声引导下标记出股动脉、股静脉的走向、位置及深度、宽度,再由彩超定位髓关节囊的深度,测定关节内积液量,以股动、静脉内侧,长收肌(髓关节强力外展时,于耻骨结节下方可触及一条硬的条索状隆起)起点以下3-4cm处为进针点,以龙胆紫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予异丙酚1-2mg/kg,静脉推注,稍等片刻在麻醉有效下,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用汉章牌3号针刀由内下前方至外后上方,穿过肌肉组织,关节韧带、关节囊,直达关节腔股骨头下方内侧,紧贴股骨头内下方,沿股骨头纵轴方向进行密集的切割,刀下明显松动后即顺原路出刀,压迫止血3 min,观察没有活动性出血后敷盖无菌纱布,2d内保持术区干燥。治疗组治疗次数为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周,疗效满意。
  • 摘要: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且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可引起气道狭窄.目前研究认为,处于哮喘缓解期症状不明显时,小气道功能障碍依然存在,因此哮喘的治疗应以小气道炎症的消除为最终目标.对医院儿科门诊2010-2011年运用自拟补肺健脾方治疗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FEF50、FEF75、MMEF75/25进行比较,观察该方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对小气道炎症的疗效.rn 补肺健脾方:黄芪30g,白术10g,防风5g,茯苓1Og,党参1Og,地龙10g,僵蚕lOg,生甘草6g,山药20g,薏苡仁20g,扁豆10g。均为颗粒剂,每天1剂,温水冲100mL,分2次服用。发作期间不停药,可加用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连续观察12周,疗效满意。
  • 摘要: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su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是一种近来发现的发生在1岁以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由Citrin缺陷时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困难,但如果不早期识别并干预,胆汁淤积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或腹水,感染诱发肝功能衰竭,预后欠佳.故采取合适的诊治途径显得尤为重要.Citrin缺陷所致的NICCD属于中医学胎黄、胎疸、黄疽范畴。同时合并有CMV感染,其病因病机主要责于湿热毒邪侵犯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故皮肤及巩膜黄染,湿热久聚则形成淤积,淤积协下故右肋下痞块,利胆合剂是笔者科室积累30多年治疗婴儿黄疸的经验方,方药以解毒利胆、活血化瘀为主。方中茵陈、连翘、何首乌、秦艽清热利湿、解毒利胆;制大黄、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桂枝温经通阳,取反佐之用,制约清热药之寒性;积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白术健脾化湿、固护脾胃,使气行则湿去;五味子疏肝理气、益气生津;穿山甲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在治疗初期因双下肢有紫癜,加用茜草化瘀止血,中期当紫癜消失,加大赤芍、桃仁、红花用量,加强活血化瘀力度。后期当病邪渐去,加用当归、黄芪补血活血。灵活采用中医同病异治的治疗原则,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带状疱疹是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30%-50%的中老年人于皮疹完全消退后,顽固性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疼痛的严重程度、性质及频率因人而异,可呈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常规镇痛治疗疗效欠佳,其中尤以头颈部疼痛治疗更为棘手,在临床中观察到柴葛解肌汤治疗此类疼痛效果较好。rn 正因此类患者以上部感受风邪为主,故治疗当以祛风清热,解肌镇痛为法。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味治疗为宜。柴葛解肌汤原名“干葛解肌汤”,出自明代医家陶华的《伤寒六书》。由柴胡、黄芩、芍药、干葛、羌活、白芷、甘草、桔梗、生石膏、生姜、大枣组成。原治“目疼,鼻干,不眠,头痛,眼眶痛,脉来微洪。”是为阳明经病而设。后世拓展该方应用范围,用治三阳合病,证见:轻微恶寒,身热增重,头痛无汗或微汗,肢体酸楚,并有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目眶疼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等。药证相符,验之于临床,多有捷效。方中葛根人阳明,柴胡人少阳,二者重在解肌退热为主药。辅以羌活、白芷解表散邪而止头痛,黄芩、生石膏清里热,四药共为臣药。芍药、甘草敛阴和营,以防疏散之药太过而伤阴,桔梗又能载药上行三阳,以上共为佐使之药。综观全方,既能散邪,又能清热,是一首辛凉解肌,兼清里热的方剂。
  •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源于自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所以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常被忽视.但随着中药制剂的普遍临床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也日益明显,因此合理使用中药制剂,加强中药制剂监测任务重大.现将该院5年来中药知己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rn 2008年所收集8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制剂引起的有86例,占全部报告的10.52%,比张建平报道的14.3%少3.78%。rn 86例ADR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患者,占24.14%,比刘栗言报道大20.66要多3.48%。说明老年人是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身体机能衰退,患病率增加,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且合并用药较多,临床用药时应加强监控。rn 86例ADR主要发生在用药30min内,占77.01%,特别是呼吸困难、气紧、胸闷等多发生于首次用药10min内。因此,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在应用中药制剂时,应加强对首次使用者及用药1h内的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抬疗,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rn 在86例ADR中,静脉滴注75例,占86.21%,比南充市中心医院报道的49.6%要多36.61%,其次是口服11例,占12.64%。可见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有报道中药注射剂中静脉用药的ADR为非静脉用药的9.2倍,所以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能口服给药的不选择静脉注射。rn 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充分发挥中药制剂的疗效,2009年1月国家食吕药口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对中药制剂安全性的监测、评价及研究。应开展中药制剂上市后的再评价工作,注重说明书的规范性,早日走向安全、有效、可控之路。
  • 摘要:笔者观察了医院3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昔类似物治疗后,发生病毒突破与耐药情况。发现病毒突破发生的几率比较高,同时提示病毒突破患者并非一定发生生化突破,如果病毒突破患者经检测确定为基因型耐药,则会影响治疗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提示,临床观察到的病毒突破患者,并非全部因为发生基因型耐药引起,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欠佳有关。此类患者可以继续原有治疗方案,也可调整用药方案,但总体来说治疗结局较好。所以,能够明确病毒突破患者是否具有基因型耐药以及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脂肪肝属中医"肝癖"范畴,是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淤积于肝,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近几年来,雷陵主任医师运用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rn 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传统中医疗法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方面效果显著,但对消除肝内脂质、改善B超/CT等影像学指标疗效欠佳。笔者通过大量观察和反复临床实践发现,对该病治疗必须采取多途径综合疗法,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故本文治疗方案中首先将该病分为3个证型,分别予以自拟基本方加减治疗,从整体上调节患者机体功能,使脏腑协调、气血通畅、阴阳平衡。其次应用神农肝脂宁丸和调脂茶及HD型肝病治疗仪,同时配合饮食、运动疗法,以发挥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的特色优势。
  • 摘要: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是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引起的病理改变.它是许多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几乎各种慢性肝病都可导致肝硬化,因而肝纤维化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rn 张赤志教授认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是肝硬化“证未显现”阶段,其病因病机乃“湿热疫毒”等外邪侵入肝脏,或酒食所伤,经久不愈,渐致肝、脾、肾等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博结,使的经脉壅滞不通,以至阳气不能畅行,引起血凝津滞,终至痰瘀沉积,肝络瘀阻。痰瘀互结是肝纤维化“证未显现”阶段的病机关键。rn 从辨病着手,辨识其中医病机,推断其症候类型,然后选择能够改变其病理变化的中医药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防微杜渐,从而延缓或阻断肝硬化的发生。
  • 摘要:武汉市中医医院张介安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六十余年,对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食积、疳积、呕吐、泄泻等,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咳喘、哮喘、感冒、乳蛾等,和其它疑难杂症,如:癫痫、抽动-秽语综合症、遗尿等疾病具有独特的辨证经验,临床疗效显著.笔者跟随张老多年,现将张老辨证呕吐,腹泻思路分析如下:呕吐、泄泻对应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及急慢性腹泻病等,张老擅治此类疾病,其家祖传秘方消食散广泛用于临床,且由此方为基础的院内制剂效果显著,并经过科研鉴定其具有推动胃肠蠕动的作用,是促进胃肠动力很好的药物.其经验方六味止泻散也广泛用于临床,并有非常快捷的治疗效果.
  •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早饱、上腹疼痛、餐后饱胀、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及暖气等,部分患者症状可严重或持久,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F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消化疾病研究中的热点.F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以往研究的焦点主要为消化道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胃肠激素的改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社会心理等,近年来随着对FD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脑肠轴在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5-羚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对FD的脑肠轴发病机制进行阐述.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及相关脑场肤所组成的脑肠轴机制在F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各种脑肠肤。不同的脑肠肤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但多种脑肠肽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改变所引起的宏观结果作用在一起,就在FD的发生上起了很大作用。虽然目前对FD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罗马Ⅲ标准对于FD及其分类诊断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还未得到验证,要更深人了解这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身心疾病以及如何规范治疗,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作。
  • 摘要: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一门学科.现代中药制剂新剂型由传统的丸、散、膏、丹发展而来,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制剂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中药制剂新剂型研制出来.这些新剂型应用了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并在安全、有效、可控、方便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就中药制剂新剂型近几年的发展做一综述,探讨了乳别和微乳,滴丸剂,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膜剂,巴布剂的作用、药理及应用。
  • 摘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辅助生殖的主要并发症,是指在各种超排卵药物使用后,促进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当其黄素化后产生过量的多肽,调节血管的生长和渗透,导致过量液体的交换和重分配,结果一方面使血容量减少,另一方面产生水肿、腹水和心包积液,造成心脏及肝肾功能的损害,如不及时控制则会产生血栓栓塞,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目前使用促性腺激素拮抗剂、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冷冻等方式预防卵巢过度刺激.抑制血管通透性是一种新的预防和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方法.近几年文献报道,OHSS在自然妊娠、以及在自然妊娠合并重度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垂体促性腺瘤等患者中发生,而且自然妊娠OHSS有复发性和家族性特点.本研究对相关报道进行回顾,综述近年来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治疗的最新进展.随着IVF领域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认识与重视,促排卵方案与应对措施的多样化,使OHSS发生减少,但仍不能完全避免,需用药前对高卵巢过度刺激风险的患者进行评估和选用恰当的安全控制性超排卵方案,以减少OHSS的发生,维护患者的生命。
  • 摘要:疑难杂病,又有"疑难杂症"、"疑难杂证"、"疑难病"之称.但是,中医的"疑难杂病",不完全等同于西医的"疑难病".本文首先介绍了疑、难、杂、病四个词的疾病概念;提出病程漫长、数病兼夹、形神同病、尚无良法是疑难杂病难治的原因;辨证时要辨并病、合病,辨主病、次病,辨真象、假象;可采用多法联治,主次分治,久病奇治,重剂速治,守方缓治,中西合治等方法。
  • 摘要:《伤寒论》问世1800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实践,故被后世医家视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奉为圭臬,尊为医经.实则大论中的许多条文,即类似于不同疾病的医案记录,蕴涵仲景心法和创意,反映了仲景临床经验和学术特色,启迪思维,给人智慧.辨治伤寒,论治杂病,使用经方,此乃千古不变的为医话题.然如何辨治,如何运用,则又见仁见智.结合临床体验,提出辨六经,识病症,方随症出;重病机,参主症,因机择方;知传变,晓合并,方从证立;别异同,求病理,一方多病;明伤寒,通杂病,方贵活用等经验。
  • 摘要:目的:研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 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HSC凋亡及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传代培养的HSC-T6与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共同培养24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血清组比较,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可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促进HSC凋亡.结论: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能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促进HSC凋亡,这可能是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评价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耐受性,为临床提供规范、成熟、易推广的诊疗技术.rn 方法:将192例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针刺试验组96例,选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针灸治疗;药物对照组96例,采用由贵州富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骨松宝颗粒剂治疗.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值的变化,判断两者的差异性、优越性.rn 结果:186例完成临床研究,其中针刺试验组93例,药物试验组93例,针刺组痊显率39.78%,有效率91.4%,药物组痊显率24.73%,有效率96.77%.经秩和分析,P>0.05,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在随访中看到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下降均值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这说明针灸治疗的止痛的远期效果优于对照组.rn 结论:针灸试验组与药物对照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评定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均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但针灸治疗在改善症状、止痛的远期效果方面优于药物试验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
  •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是以双手、腕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多关节炎.本病以女性多发,女性和男性患者比率约为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中国患病率约为0.4%.RA属于祖国医学"痹病"的范畴,古人称为"历节"、"鹤膝风"等.其发病缓慢,常反复发作,对骨关节侵袭破坏,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是世界五大医学难之一.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药和根治方法,而中医中药较之西医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中有毒中药的应用更具广阔的开发前景,通过合理的炮制与配伍,可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减轻其毒性.常见有毒药物有:附子、乌头类,马钱子,虫类药,藤类药等。
  • 摘要:从古至今人们都没有停止过对白皙、光净悦泽面容的向往和追求.古人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治疗或完善自己的面容.对于面部色斑主要通过令面白色美方药达到面部的保养;疗面黑令白、祛斑莹面方达到治疗面部色斑作用;令人肥白方调内部达到由内而外的美白;涂面达到外在保养和美化的作用.先将各时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医学专著《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里涉及的内容进行整理,以探究历代中医对美好容颜的追求和保养治疗发展规律和完善情况.
  • 摘要: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胆汁性胃炎、十二指肠胃反流病,主要是由含有胆酸、溶血磷脂酰胆碱及胰液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H+向胃上皮细胞内反渗,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通过服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药用青蒿15g,竹茹1Og,黄芩1Og,半夏1Og,陈皮1Og,生枳壳1Og,赤茯苓10g,碧玉散(包)12g。临症加减:胃镜下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者加连翘15g,败酱草20g;黏膜糜烂或溃疡加三七粉(冲服)3g;呕恶呃逆明显者加旋覆花1Og(布包),代赭石15g;泛酸、嘈杂者加煅瓦楞子30g,煅牡蛎3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腹胀甚者加木香、厚朴各1O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温服,疗效良好。
  •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严重头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笔者用自拟芎芷汤治疗偏头痛38例,药物组成:土茯苓30g,蔓荆子15g,川芍1Og,白芷10g,葛根20g,全蝎3g,地龙15g,钩藤30 g。若疼痛连及后项者加羌活10g;疼痛连及前额及眉棱者加知母1Og,菊花12g;疼痛在两侧并连及耳部者加柴胡、黄芩各10g;疼痛连及巅顶者加吴茱萸3g,藳本10g;烦躁易怒者加丹皮9g,黄芩1Og,焦山栀6g;胸闷呕恶者加姜半夏、陈皮各10g;舌质紫暗者加桃仁6g,红花6g,赤芍20g。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150mL,分两次温服。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 摘要:选择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住院和门诊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采用两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每日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晴甘美针1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患者加用软肝胶囊(由猪苓、厚朴、枳实、山楂、鳖甲、郁金、赤芍等中草药组成,上药粉碎后制成胶囊),每次4颗,每日3次。结果表明,天晴甘美与软肝胶囊两者协同作用,疗效可靠。
  • 摘要:近年来,科室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20例,处方: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生黄芪30g,酸枣仁20g,远志10g,木香l0g,桑堪20g,鸡血藤10g,制首乌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摘要:近几十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全球每年约有380万人死于糖尿病,死亡率已经上升至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位,而据中国糖尿病学会估计,中国目前已有超过4000万的IGT人群,他们存在的数目相当于甚至已经超过糖尿病患者的人数.IGT人群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有关前瞻性研究发现,大约1/3的IGT人群会在6年内发生糖尿病,而肥胖的IGT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中.用自创中药方治疗肥胖IGT患者,对所有患者指导他们控制饮食总热量,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在食物中的比例,每天坚持运动30min,并督促他们按规定执行。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口服,每天3次,每次0.5g,餐时或餐后服用。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内分泌科自拟方颗粒冲剂,其组成为女贞子24g,黄连30g,泽泻15g,荷叶15g,知母15g等,开水冲服,每日两次,每次100mL。3个月为1个疗程,共干预治疗两个疗程。副作用少,疗效满意。
  • 摘要: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科学特色,具有原始创新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追溯了古代中医发展之路,从“轴心时代”说起,比较了《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比较,从医学模式探讨了古代中医学的发展;审视了现代中医发展之路;从国内形势、国际需求、学科内涵、学科外延等四个角度探索了未来中医发展之路。
  • 摘要:柴胡加龙骨牡砺汤由柴胡、龙骨、黄芪、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半夏、大黄、牡蛎、大枣组成。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虚实兼顾之效。介绍了用汤药治疗痫病、忧郁型精神分裂症、绝经期前后病症、“善恐”症、颈椎、病眩晕、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 摘要:新医改正在逐步推进,有关配套政策试验的速度之快和层次之高出乎医院药师的意料.2012年7月1日起,在北京大型三甲医院,如友谊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等陆续试行"药品零差率"、"医事服务费",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触动着医院药师们的神经:如何面对新形势?如何体现药师价值?医院药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中医院医院药学和药师也面临着这些问题的困惑和选择,迫使人们必须正确地审视局势,总结经验教训,找到应该做、能够做、还没有做的事情和办法,去实现中医院药学模式的转型,中药临床药学就是这个转型的必由之路.提出要树立正确的中药临床药学观念,建立新的中药临床药学实践观念。临床中药师在工作中要采用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师制度,做到固定病区、固定工作时间、固定人员,做到差异化服务,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保持良好的记录习惯,互相支持,发挥团队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绞股蓝皂苷(GPS)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量的影响.rn 方法:6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7只),NAFLD模型组(B组,7只),T2DM并NAFLD模型组(C组,51只).A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B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C组大鼠先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STZ40mg/kg,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8周,然后分为GPS大剂量干预组(9只,C1组),GPS小剂量干预组(C2组,9只),二甲双胍干预组(C3组,9只),T2DM并NAFLD模型对照组(C4组,9只),分别给予治疗并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治疗周期为6周.检测大鼠血液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糖(BS)、肝组织TG、肝脏病理学.rn 结果:与A组比较,B组、C1组、C2组、C3组、C4组BS、TG、TC上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C1组、C2组、C3组低于C4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1组低于C3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肝脏病理学:B组、C4组重度NAFLD,C1组、C2组、C3组中度至重度NAFLD.rn 结论:绞股蓝能够降低T2DM并发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量.
  •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药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复方甲亢片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的疗效.rn 方法:对明确诊断的2258例甲亢病例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对55例甲亢合并肝损害病例采用复方甲亢片治疗观察,并与随机抽取的55例无合并肝损害的甲亢病例对比进行疗效研究.rn 结果:甲亢患者出现肝损害,甲亢本身所致是最主要病因;以中年男性多见,且病程相对较长;肝损害程度一般为轻或轻中度;肝损害病例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当合并心脏病变时,肝损害的发生率可升高;经中药治疗后,合并肝损害发生率明显减低即2.75%(62/2258).经复方甲亢片治疗后,其甲亢合并肝损害的症状、体征及实验检测指标能明显改善(P<0.05).rn 结论:甲亢合并肝损害治疗甲亢是首要的,中药(复方甲亢片)不仅能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且具有护肝降酶作用,降低肝损害发生率.
  • 摘要:当归拈痛汤为中医方剂学中清利湿热的著名方剂,主治风湿热痹及湿热流注浸淫而致的脚气等病证.金元著名医家张元素在其《医学启源·五行制方生克法》中为了示人制方遣药的法则,特制此方为例加以说明,书中所述其药物组成为"羌活半两,防风三钱,升麻一钱,葛根二钱,白术一钱,苍术三钱,当归身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五钱,苦参酒浸二钱,黄芩炒一钱,知母酒洗三钱,茵陈酒炒五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现代本方多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相对于西药副作用少,因此其研究越来越备受关注.笔者在查阅参考纵多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归拈痛汤的制方原理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以丰富该方的理论研究基础,为该方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现代学者对于当归拈痛汤的理解各有千秋,无论选用方中何药为君药,其制方病因病机是一致的,即湿热为病。当归拈痛汤全方配伍气味相合、升降结合、上下分消、气血并调、邪正兼顾,临床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侧重点灵活加减运用。
  • 摘要:温病学是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学说,它的斑疹辨证、湿热证治法、伏气学说等特色理论和方法对过敏性皮肤病的病因、诊断、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以及用药禁忌、预后转归均有指导意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又称过敏性皮肤病,是由过敏原引起的一组炎症性皮肤病,是皮肤病中极为复杂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中医认为其发病在内为体质因素(体质禀赋不耐、正气多少);在外与风、寒湿燥、火热之邪,以及被广泛称为"毒"的致敏物(虫、尘蜻花粉等)密切相关;六淫邪气中,除寒与湿外,皆为广义的"温邪".而寒邪久郁、入里皆可化热,湿邪郁久也能生热,湿热之邪也是温邪.其中寒邪作为诱发因素在过敏性皮肤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温病学家将斑疹的病因归于"热",如吴鞠通认为"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不出者,必发斑疹…"(《温病条辨》);叶天士亦认为"斑色紫,小点者,心包热也;点大而紫,胃中热也.黑斑而光亮,热胜毒盛".
  • 摘要:万全,明代著名儿科及养生学家,三世业医,皆精儿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生著作颇丰,著书20多部.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疾病诊治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对中医儿科学术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并对现代中医儿科学亦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生理病理方面提出少儿体禀少阳;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论;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在小儿调养与疾病防治方面提出了初生调养方法;重视小儿精神调摄,防止情志致病;治疗儿科疾病,重调脾胃,善施医中王道。
  • 摘要:中风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在国内外各种疾病中高居不下,该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祖国医学的针刺疗法仍独具特色.笔者从2010年起,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借鉴针灸界前辈的经验方——针刺督脉十穴,系统观察、总结病例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实践证明配合督脉取穴可以提高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率,降低致残率,从而造福于广大患者.具体治疗方法为:对照组:取患侧肢体部位的穴位,软瘫者取手、足三阳经的穴位,上肢取肩前、曲池、外关、合谷、八邪等,下肢取梁丘、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等;硬瘫者取手足三阴经的穴位,均随症加减。每日针刺肢体穴位1次,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频率与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穴位的基础上,加取督脉十穴,即:百会、风府、大椎、身柱、神道、至阳、筋缩、悬枢、命门、阳关。隔日针刺肢体穴位1次,隔日针刺督脉十穴i次,每次亦留针30min。针刺督脉的手法,即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分别施以提插捻转之手法,以患者感受到酸、麻、胀后为得气。
  •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表现为恶心、厌食、早饱、嗳气、胀满、反酸、烧心、上腹隐痛等,无明显的胃肠道黏膜组织病损或结构异常等器质性病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广泛存在,国外统计资料表明,FD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国内统计资料表明,FD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1/3以上.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运用专科用药舒胃汤(丸)治疗FD,基本方:瓜萎20g,半夏1Og,黄连5g,枳实1Og,郁金1Og,白术1Og,延胡索15g,木香1Og,莱菔子l5g,山植1Og。脾虚甚加黄芪、白术、淮山药;兼湿加霍香、苏叶;久病浊重加菖蒲、草豆蔻;胃阴虚加沙参、麦冬、生地;肝郁脾虚配香橼皮、绿萼梅、四逆散;寒热错杂伍吴茱萸、干姜。每日1剂,煎2次混合,早晚餐前30min温服。取得良好效果.
  • 摘要: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RE患者由于消化道动力障碍,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TLESR)引起胃酸反流造成食管粘膜损伤.西医主要用抑酸和促胃动力药联合治疗,短期疗效显著,但停药后易复发.临床观察发现中药治疗本病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复发率低.2010-2012年,笔者采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方药组成:桅子15g,甘草1Og,淡豆豉1Og,柴胡10g,枳实1Og,每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口服。加减:暖气频者加落仁1Og,竹茹1Og;便秘者加大黄1Og;腹胀甚者加厚朴、莱菔子各1Og。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摘要:近年来,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实验治疗1个月以前,接受过标准疗程的吡喹酮治疗,并确定未再接触过疫水。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肝治疗(肌苷、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鳌甲软肝片治疗,每次口服4粒,每天3次,连用180d。取得较好的效果。
  • 摘要: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作比较客观的评估。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有效,其对临床总有效率有提高。中医学中无尿酸性肾病一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历节病”、“石淋”、“血尿”、“水肿”、“肾劳”等范畴。其病因多因素体禀赋不足,脾肾两虚,外因嗜食肥甘厚腻,饮酒无节,外感阴寒水湿,湿浊内蕴,肾失分清降浊,闭藏开合不利,气滞血凝,湿浊瘀相结,滞留关节、筋膜、脉络,脏腑气机失调而发为本病。此病其本为脾肾两虚,其标为湿浊瘀血。急性期多为湿热蕴结,缓解期为脾虚肾精不足。西医主要是使用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和其他对症治疗,但别嘌醇长期服用毒副作用较大,临床可不同程度出现发热、皮疹、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等反应。中医治疗则健脾补肾,清热利湿兼活血化瘀,标本兼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扬长避短,不仅能提高疗效,又减少了西药的毒副作用,起到了协同作用,从而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慢性、顽固性关节疾病.应用雷公藤全根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余年疗效显著.本研究是对雷公藤当归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由雷公藤、当归、红花、杜仲、桂枝、生川乌、生草乌等13味中药组成,饭后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疗效满意。
  • 摘要:雷公藤膏药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益气和营养血,滋补肝肾亏损,活血化瘀消肿,祛痰通络止痛之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之关节肿痛,效果满意。治疗方法为:口服雷公藤合剂,同时,贴雷公藤膏药(雷公藤膏药由雷公藤、生川乌、生草乌、黄芪、独活、寄生、秦艽、防风、细辛、白芍、杜仲、桃仁、红花、当归、乌梢蛇、冰片、樟脑、血竭组成)。方法:先清洁所贴部位皮肤,再用生姜将所贴部位皮肤擦红,选择适当型号的膏药,揭去膏药衬纸,贴在患部,用手捂2min,不需要用火烤,膏药在人体热力的作用下,膏药表面遇热软化,便紧紧地吸附在皮肤上。每贴可用8-1Od,如需要洗浴可以揭下,浴后可以再贴。
  •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CS)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缠绵.近年来,笔者采用一贯煎加减治疗本病,药物组成:生地12g,沙参15g,枸杞15g,当归12g,麦冬15g,川楝子10g,龙骨、牡蛎各30g,女贞子15g,桂枝10g,白芍12g,绿萼梅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各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疗效满意。
  • 摘要:小儿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6月-6岁小儿,无明显季节差异.现代医学对该病以抗感染对症治疗,服药时间较长,价格高.止嗽膏外敷治疗小儿咳嗽虽对人体有刺激,但收效快,且疗程短,不受时间地域及器材的限制,故易为家长接受;同时口服苏杏口服液.具体方法为:采用临床经典方剂(主要成分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等份)制成膏剂,进行穴位敷贴。选穴:天突、檀中、肺腧(双侧)每日1次,每次4-6h,5d为1疗程;本院自制中成药制剂苏杏口服液(组方配伍为苦杏仁、桔梗、紫苏叶、甘草、前胡等,由中医院自制生产),0.75 mL/kg/次,最大20mL/次,每天口服3次,5d为1疗程,疗效显著。
  • 摘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骨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在传统中药口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脱钙人牙基质填塞治疗肝肾亏虚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牙基质组植入材料为脱钙人牙基质,商品名:骨又生,规格:30万iu/安瓿瓶。治疗前已与患者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中药复方组成是采用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股骨头坏死经验方“骨蚀方”制丸,骨蚀方是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加入黄芪、当归、骨碎补、川断、川牛膝、鸡血藤、姜黄、苍白术等药物制小蜜丸或水飞丸,每日2次饭前口服,每次10g。两组患者均经股骨头开窗钻孔减压手术治疗,沿骸关节前侧SP切口进入,于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约1cm×1.5cm大小,使用电钻钻孔减压,并用刮匙去除部分坏死组织。牙基质组填入脱钙人牙基质材料加压打实,自体骨组则填塞入取自骼骨的自体骨块。将开窗骨块回植,可吸收螺钉固定,冲洗、缝合伤口,无菌敷料覆盖。术后常规抗炎抗感染、伤口换药治疗。术后适当拄拐限制患骸负重,适当髓关节无负重功能锻炼。牙基质组术后口服中药“骨蚀丸”2年。疗效满意。
  • 摘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骨科疾病中的疑难病症之一,治疗本病,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从2000年至2005年3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小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187例,取得较好疗效。rn 自拟方药治疗,主要以“三补一活”为立方依据,即:补肾,补气,补血,和活血化瘀。药用黄芪、当归、细辛、川芍、土鳖虫、川断、山茱萸、骨碎补、姜黄、透骨草、伸筋草、皂角刺、山棱、莪术等。湿盛者加用内金、白术、苡仁祛湿;疼痛者加用制乳没、制二乌止痛;阳虚者加鹿角霜、巴戟天以温阳通脉;温燥过甚者或阴虚者加用生地、知母、花粉;女性患者可加用益母草;血瘀甚者可适当选用水蛭。rn 结合病人股骨头X线或CT片,在病人身上标注前、后、侧三个体表进针点。侧方在病人股骨头大转子顶点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寻找明显压痛点,可触及条索状肿物为治疗点。前面是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寻找的阳性压痛点。后面在股骨头大转子后上方寻找阳性压痛点。然后常规消毒,皮下局麻,按针刀四步进针法,沿肌纤维及血管走向平行进刀,达关节囊后,再进针刀时有落空感,患者可能有酸胀麻感并向腿部放射。纵向切2-3刀。出针后,针眼用无菌敷料包扎。病变中晚期配合臀中肌和股内收肌起止点等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急性期痛重者每周一次,疼痛缓解后半月一次,共治疗7-10次。
  • 摘要:贝赫切特综合征(BS)是一种原因未明、慢性病程、以多种症状反复发作为临床表现的血管炎,可以同时或先后影响人体各器官,累及某些系统时,预后不良.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本病在确诊中需排除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血管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原发性血管炎.rn 第一阶段:甲泼尼龙500mg/d冲击3d,甲氨蝶吟15mg IH QW、沙利度胺100mg QN、益赛普25 mg每周1、4 IH,头孢硫米2g IV bid;第二阶段:甲泼尼龙60mg/d QD,甲氨蝶吟15mg IH QW、沙利度胺100mgQN、环抱素A 50mg bid,经氯喹0.2 bid;丙球20g/d冲击3d;舒普深3g VD bid。同时加强皮损处的换药:金扶宁(NS清创外洗后外涂+外贴康奈尔);予以人血白蛋白、肠内营养粉增加蛋白补入。rn 中医治疗:阳和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20g,生麻黄5g,鹿角胶30g,赤芍15g,白芥子6g(炒,研),肉桂、生甘草、当归、桃仁、红花各1Og。日1剂,水煎250mL,饭后1次温服。
  •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病因未明以慢性关节滑膜炎症病变为主的致畸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对称性的手、腕、足等小关节病变多见.在中国发病率约为0.36%,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4,尤以成年女性多发.RA的治疗过程较为漫长,临床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以及中药制剂为主.科室在2011年8月-2011年12月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RA患者65例,在患者受累关节部位取阿是穴或循经取穴,予以电致孔导入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药物处方:正清风痛宁注射液2-4mL+生理盐水适量混匀配成9mL药液。在每块纱布加药液4.5mL,刚好将纱布浸湿并能避免药液流出。治疗处方:首先电致孔治疗20min,然后再根据病情选择组合处方,继续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Od,取得较好的疗效。
  • 摘要:孝南区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是孝感市唯一的市辖区.全区国土面积1035平方公里,人口85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0%),辖16个乡镇(场、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社区居委会61个(其中农村社区27个)、行政村387个.全区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零售企业99家(其中农村药品零售企业64家),县级医疗机构7家,乡镇(场)卫生院12家,村卫生室(所)343家.为了解孝南区农村地区居民安全用药的真实情况,笔者进行了调研分析,分析了农村居民在安全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存在的问题,药品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药学服务,提高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经营质量,加强监管。
  • 摘要:骆传佳主任医师从事肝病临床30余载,经验十分丰富,提出要脏腑调治,把握重点;一法为主,多法联用;辨证辨病,精心组方;从“肾”治肝论;治肝不忘和胃,利胆;扶正与祛邪联用;养阴与化湿合用等思想。
  • 摘要:邵冬珊医师为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田玉美教授,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邵冬珊主任从事中医脾胃、肠疾病、肝病多年,发现穿山甲在治疗白细胞减少属虚劳,各型肝炎肝硬化属积聚、鼓胀范畴,肝硬化后残黄属黄疸范畴及肝脏占位肿瘤属癌病等方面具有极佳的疗效.
  • 摘要:董晓俊主任医师为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针刀医学10多年,擅长针刀治疗疑难杂症,且疗效显著,董老师老师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ANFH)疼痛时强调辨位施治;重视内侧关节囊的治疗;针刀治疗为主,理疗为辅,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艾叶来源于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临床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等.其中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 m-ethoxyflavone)、槲皮素(querc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都是艾叶黄酮类有效成分.探讨了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方法,提出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癌,抗氧化,抗衰老,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保护胃肠平滑,抗过敏、抑菌、抗病毒等作用。
  • 摘要:复方丹参滴丸是国内首个通过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的药物,也是全世界第一个通过该项审核的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预防、急救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目前,复方丹参滴丸已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药物,并被列为临床必备的急救用药。近年来研究人员还扩大了复方丹参滴丸的应用范围,应用到多种疾病领域,并取得令人振奋的成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