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适应性学习

适应性学习

适应性学习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00991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集团经济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1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TIF2011)、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2010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等;适应性学习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胜泉、王琦、吴建等。

适应性学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0991 占比:99.97%

总计:601151篇

适应性学习—发文趋势图

适应性学习

-研究学者

  • 余胜泉
  • 王琦
  • 吴建
  • 曾玲
  • 沈书生
  • A.A.埃斯姆
  • G.卡姆希
  • I.迪纳
  • I·弗里希
  • I·拉宾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荆洲; 胡水星
    • 摘要: 文章采取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与内容分析法开展研究,以2011—2020年10年间科学网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CSSCI数据库收录的、与适应性学习主题相关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的关键词共现、聚类与突现分析等数据处理方式,揭示出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趋势,然后根据国内外数据库文献差异情况提出国内适应性学习模式的发展建议:一是政府统筹规划,促进区域交流与产学研融合;二是教育者迎接挑战,提升教研能力水平与学生信息素养;三是开发者注重研发,联合学校开展实证研究与应用推广。希望在梳理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现状、问题等基础上,为当前在线教育个性化学习提供积极的借鉴与启发,持续推进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
    • 王琦; 余胜泉; 万海鹏
    • 摘要: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学习发生的形态,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按需接入学习,为学习的普及化、个性化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学习资源适应性供给的难题。传统学习资源供给依赖专家预设,其内容固化,无法随需求变化动态调整。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情境和需求日益多元,这不仅要求资源在内容上的适应,同时不同需求适应的学习模式也对内容组织结构提出了要求。因此,实现学习资源的即时、适应性供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突破传统学习资源内容与结构耦合设计的局限,提出了“内容”与“结构”松耦合的适应性学习资源模型,一方面设计了资源的内容要素,另一方面定义了动态可计算的结构特征。在模型支持下开发了资源动态供给的系统和服务,根据学习者特征实现资源的适应性设计、生成与供给。研究结果表明,“内容”与“结构”松耦合的学习资源模型及其支撑系统能够为较好地支持适应性学习服务,使学习资源供给走向动态生成,也为适应性学习的研究提供参考。
    • 万海鹏; 王琦; 余胜泉
    • 摘要: 学习者模型用于描述学习者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征,是适应性学习得以实现的基础。针对当前学习者建模在认知要素上主要依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风格,而在对个体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结构和元认知能力等方面关注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对学习者的学习认知图谱建模以提升适应性学习过程中认知支持的设想,并从多模态异构数据采集、学科知识图谱的构建、认知诊断模型的设计、学习认知图谱建模和适应性学习服务推送五个方面设计技术框架。随后,通过学习认知图谱在学习元平台和雷达数学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学习认知图谱的实践示例——学习认知地图,并阐述了其构建原理及所提供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以期为适应性学习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 陈怡; 吕昂
    • 摘要: 针对Moodle教学平台的技术赋能,创建适应性的学习环境,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实践表明,适应性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这为"金课"建设和个性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 黄勇
    •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环境错综复杂,需要数字化转型。制度化、专业化、场景化是转型升级的核心,也是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以上海市的K12教育资源为研究对象,回顾近30年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当前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从思维导向、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和机制保障四个视域,分析数字化转型生态中管理决策者、开发实施者、应用实践者这三个角色的主要职能和边界,总结出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转型的效能策略,最后给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边界意识和效能意识应该是一种新时代下的大教育资源观。实践证明,注重问题、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策略,并把握其发展方向,明确资源角色的边界,能有效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能。
    • 沈书生
    • 摘要: 学习的行为与过程,会影响学习的结果.教育界对于学习行为的认识,往往与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关.当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且这种变化逐步趋于稳定以后,就会出现教育的"新常态".为了顺应新常态,有必要重新构建新的学习生态.在新的学习生态体系中,与数字时代相对应的数字化存在,改变了现代学习关系,混合型的学习将会成为这一生态下的基本特征,因此,需要构建符合这一生态的学习空间.新的学习空间是一种适应性学习空间,这种适应性,既包括为学习者提供符合其需要的适应性学习支持,也包括在大量用户使用后学习空间自身适应性水平的提升.学习空间的适应性,不是追求对每一个个体的"个别适应",而应当是一种"类适应".在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习的非线性结构,注重学习的全空间属性,不断优化学习空间的适应性程度与层次.
    • 杜静; 高博俊; 周伟; 蔡臻昱
    • 摘要: 依据学习者的情境提供匹配的学习资源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难点之一,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从人与环境两方面,对2015年至2019年的国外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情境感知功能的相关要素、实现方法、评价方式进行剖析.经过研究发现,已有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主要应用于词汇学习和场馆学习领域;涉及要素包括用户、社会情境、任务、时空、基础设施和物理环境六大维度,并且对物理环境、社会情境与任务三个维度的分析需要进一步细化要素;不同维度要素信息获取的实现方法多采用传感器、系统日志文件、系统预设的方式;对学习支持系统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用户使用系统的一般态度、用户使用体验、系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等方面.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未来情境感知模型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包括融入实时情感分析以实现学习支持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支持多主体互动以促进知识的探究式社会协商,关注复杂学习情境建模以驱动数据密集型支持服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