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护理
连续性护理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47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82065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河南医学研究、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大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连续性护理的相关文献由78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静、刘娟、李敏等。
连续性护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2065篇
占比:99.93%
总计:682539篇
连续性护理
-研究学者
- 王静
- 刘娟
- 李敏
- 杨咏梅
- 何晓敏
- 余利娜
- 余燕萍
- 关欣
- 刘云
- 刘凌
- 刘婷婷
- 刘敏杰
- 刘晓丹
- 刘玉晓
- 刘莉
- 刘鑫
- 刘青
- 叶赟
- 吕荣涛
- 吴春妮
- 周映虹
- 周静
- 唐华丽
- 夏腊梅
- 崔超伟
- 常宁辉
- 张兰凤
- 张华
- 张娜
- 张岚
- 张淑萍
- 张雅琴
- 徐素霞
- 惠海艳
- 晁欢欢
- 朱丽云
- 李娜
- 李春霞
- 李月凤
- 李洁
- 李秀冬
- 李雅静
- 李顺玲
- 杨媛媛
- 杨敏玲
- 林慧绒
- 梁璐
- 欧阳英
- 汤曼力
- 沈年芳
-
-
葛肖平
-
-
摘要:
目的:分析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的患者采用身心并重共护的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韧性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78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双盲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身心并重共护连续性护理),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心理韧性水平、自我效能评价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在生活情况、社会情况、躯体情况、心理情况、认知情况等五个方面评分比较上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生活情况、社会情况、躯体情况、心理情况、认知情况等五个方面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心理韧性水平和自我效能对比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1例、营养不良1例,对照组中血小板降低2例、便秘2例、恶心呕吐3例、营养不良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5.13%比23.0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评分为(168.35±16.54)分,对照组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评分为(78.56±25.36)分,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18.520,P=0.000)。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的患者采用身心并重共护的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韧性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
汤妙珍;
林丽霞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结合连续性护理在预防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腰痛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结合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腰椎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命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ODI、JO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JO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O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结合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其腰椎功能受损情况,提升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
李芳英;
高军;
陈笛;
申智慧
-
-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和连续性干预组(连续性护理),每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及化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FACT-L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FACT-L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连续性干预组患者SAS、SDS、FACT-L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连续性干预组患者化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晚期肺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
-
-
赵晓红
-
-
摘要:
目的:分析连续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患者关于前后抑郁、焦虑的改善情况,采用自制量表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睡眠障碍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验,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
徐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8月—2021年7月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两种护理方案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2.50%)低于常规组(12.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5.00%)高于常规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SQI、CP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睡眠质量,缓解心理压力,值得临床应用。
-
-
王艺凝
-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斜视术后连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80例接受小儿斜视术的患者,按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连续性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包括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双眼视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斜视术后采取连续性护理可显著恢复患儿双眼视功能,转为正常网膜对应.同时还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
张静媛;
彭玉娜;
张华;
单琳;
朱钰
-
-
摘要: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采用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58例行THA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7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HS)]。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可缩短THA患者的下床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
-
洪雅丽
-
-
摘要:
目的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连续性护理),每组40例。观察评估两组血糖指标、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对比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血管炎、低血糖及消化道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较对比组3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4个维度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
-
曾丽秋
-
-
摘要:
目的 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实施连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106例行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53,连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疾病知识、治疗知识、康复知识及日常生活知识等健康知识知晓率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1.32%,低于对照组的3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可使患者对疾病、治疗及康复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提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护理效果较好.
-
-
孙琳
-
-
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连续性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6月该院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抽取100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划分组别,其中,对照组实施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的护理措施为连续性护理.对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焦虑与抑郁评分指标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00%),焦虑评分(33.33±2.12)分、抑郁评分(34.12±2.22)分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总满意率(96.00%)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t=16.100、16.090,χ2=4.000,P<0.05).结论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对其冠心病患者配合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并发症率,可获得显著应用价值.
-
-
吴春妮;
陈丽石羡
- 《第二届亚太儿科护士会议暨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6年
-
摘要:
家庭机械通气(Ho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HMV)是指患者在家中或长期的护理机构(非医院)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切开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3个月,其中无创通气分为经鼻罩或鼻面罩连接的无创正压通和通过负压装置进行的负压通气.国际公认,对于不可恢复的疾病或恢复缓慢的长期慢性疾病,最佳的治疗地点就是家庭.本连续护理模式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基础和框架,构建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性护理模式,其目的在生活质量更高,医疗花费最低的情况下,确保正在使用家庭机械通气患儿的健康。我院2013年-2015年儿科成功建立6例患儿家庭机械通气的连续护理。
-
-
李玲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析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连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状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SAQ评分,差异显著(t=3.657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用于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
-
孙金凤;
潘锋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实施延续康复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心理状况.方法:将本院120例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并增加延续护理干预,且实施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出院后实施连续性护理,能增加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心理状况,降低发病率及致残率.
-
-
-
张葆荣;
赵晓霜;
孙海瑞
- 《中华护理学会2017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摘要:
随着降低医疗费用作为衡量医疗护理水平的标准被广泛运用以来,监护室床位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其成本与效益控制.缩短ICU患儿住院天数,增加周转率,一方面在给家庭减少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过早移出监护室对患儿病情不利的风险.有关于非计划性重返ICU发生率的报道在成人和儿童、内科和外科领域均有较大差别.国外的大样本多机构研究显示ICU重返率平均为7%(4~14%),国内报道约为2%~8%.而非计划性再入院率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成人、特殊病种方面.对患儿转出监护室前的病情评估不充分、与转入科室护理人员交接病情不全面、护理人员相关疾病护理知识、技能欠缺等因素均可造成患儿在院期间的连续性护理服务中断,导致部分家长甚至萌生出希望孩子在监护室里多滞留几天,病情才会更稳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