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69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4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52969篇;相关期刊293种,包括家庭保健、生活与健康、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抑郁症患者的相关文献由1076位作者贡献,包括卢青、姚志剑、刘绍梅等。

抑郁症患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4 占比:1.15%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2969 占比:98.80%

总计:53613篇

抑郁症患者—发文趋势图

抑郁症患者

-研究学者

  • 卢青
  • 姚志剑
  • 刘绍梅
  • 周艳
  • 姜能志
  • 孔凡贞
  • 张磊
  • 张静
  • 彭焱
  • 徐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海娇
    • 摘要: 目的 了解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纳入到常规护理组中的患者有45例,在施护期间不对患者进行特殊干预,仅实施常规治疗、饮食等相关干预。剩余人员纳入到心理护理组中,在施护期间需要于常规施护事项基础上重点关于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此展开护理干预。结果 心理护理组治疗配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理护理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理护理组护理质量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之前,心理护理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18.62±1.21)分,常规护理组(18.62±1.66)分。护理之后,心理护理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其中,心理护理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护理之后是(6.62±1.21)分,而常规护理组(11.62±2.01)分。结论 在对患有抑郁症且出现睡眠问题的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着重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此联合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睡眠问题,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也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护理配合度,为后续抑郁症等症状的治疗提供保障,应该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引用。
    • 潘艳; 陈耀英; 江秋平
    • 摘要: 目的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叙事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根据焦虑评分量表(SAS)及抑郁评分量表(SDS)评分结果,方便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6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32例,各给予常规护理与叙事护理的干预方法,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8周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汉密尔顿评分(HAMD-17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4.21±2.91)分、SDS评分为(52.53±3.61)分、HAMD-17评分为(24.51±2.14)分,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1.61±2.63)分、SDS评分为(50.93±3.31)分、HAMD-17评分为(21.39±2.22)分,治疗后8周,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6.91±3.73)分、SDS评分为(46.51±2.73)分、HAMD-17评分为(14.23±2.7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2、1.979、4.365、5.868、2.204、5.899、4.525、4.958、8.319,P<0.05)。结论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叙事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老年抑郁症治疗效果,有利于促使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有助于患者精神疾病的康复。
    • 阿秋
    • 摘要: 由于病情和趋乐避苦的心理因素,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如果选择在家里休息,都会选择宅在家里,要么躺着睡觉、要么玩游戏刷手机、又或者就一直宅在房间里,没有了约束与管制,生活彻底失去了控制,他们很难做到规律作息、体育锻炼、学习和做些事情来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
    • 王心蕊
    • 摘要: 目的比较森田疗法与中医心理疗法治疗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青岛精神卫生中心诊治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4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行中医心理疗法,观察组行森田疗法,均干预8周,对比两组HAMD评分、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及增分率)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分析森田疗法与中医心理疗法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100评分和增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F、BP、MH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治疗上,森田疗法与中医心理疗法疗效相当,但森田疗法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抑郁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功能。
    • 杨帆; 张笑弟
    • 摘要: 目的:观察帕罗地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济南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地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等评分以及PSQ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罗地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仪修芹; 赵卫香; 盛华敏; 张爽; 李莹; 宋文鹏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与松弛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到研究组(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与对照组(行松弛治疗),且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服用等量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至第2、4、6周的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疗效。结果研究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第2、4周末,研究组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至6周后,研究组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至4、6周末,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与松弛治疗均能改善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且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疗效优于松弛治疗。
    • 谢中华; 袁园; 李百艳
    •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于枝江康宁精神病医院治疗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3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3例。对照组应用西酞普兰,研究组应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观察两组的睡眠质量、心理状况、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催眠药物(1.07±0.44)分、睡眠时间(1.11±0.48)分、日间功能(0.83±0.03)分、睡眠效率(1.07±0.48)分、睡眠障碍(0.83±0.41)分、睡眠质量(1.07±0.11)分、入睡时间(1.06±0.53)分,均比对照组的(1.51±0.52)、(1.93±0.56)、(1.62±0.58)、(1.66±0.28)、(1.62±0.58)、(1.95±0.49)、(1.97±0.49)分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4.17±2.58)分、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量表(MADRS)评分(11.15±3.08)分,均比对照组的(17.32±3.51)、(18.26±4.15)分低(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7%,比对照组的86.93%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评分(19.52±1.38)分、总症状评分(18.63±1.46)分,均比对照组的(17.40±1.60)、(15.15±1.78)分高(P<0.05)。结论: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杨甫德
    • 摘要: 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在全球累计超3.5亿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相当于每100个人里就有4个人是抑郁症患者。而20-50岁是抑郁症发病的高峰期,这个年龄段正是职场主力人群。2019年,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12个月患病率为3.6%,抑郁症患者中接近一半(47%)会致残。
    • 韩新华; 吴娱; 李清; 王继才
    • 摘要: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在社会环境等因素联合影响产生的慢性代谢性病症。患者通常伴有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1]。相关研究证实抑郁与血糖水平关系紧密[2]。抑郁通过减弱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调节敏感性,使血糖代谢降低导致病情恶化。本文旨在探讨T2DM共病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特征。现报告如下。
    •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一周年时发布报告,认为新冠肺炎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持续时间至少是十年、二十年以上,这段时间都可能面临着全球很多人应激后的焦虑、抑郁、社会交往问题。特别是对青少年,因为长期缺少同伴的交流,有可能面临着将来成人时社会交往方面的不协调,甚至是一些缺陷。世卫组织也发布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一年以后,全球的焦虑症增加了七到九千万,抑郁症患者增加了五到六千万,失眠障碍的患者增加一个亿以上,这是全球的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