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年浙江省康复医学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2013年浙江省康复医学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2013年浙江省康复医学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宁波
  • 出版时间: 2013-06-21

主办单位: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2013年浙江省康复医学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据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的注册护士总量已达218万人,其中男护士为2万余人,约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通过分析男护士在精神科工作的优势和劣势的探究,提出了针对男护士医院应当帮助新进男护士尽快适应环境,加强理论与操作,营造关心与爱护的氛围,培养男性护理管理人才。
  • 摘要:通过对一例因"胡言乱语、不眠、恐慌、行为忙乱两天"入院治疗的患者临床病证的详细介绍,经诊断为5-羟色胺综合征,给予停用“帕罗西汀、黛力新”,同时给予大量补液促进排泄、护肝、降酶、预防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留置导尿等对症支持治疗。两天后患者意识转清,接触合作,配合检查治疗,无紊乱行为。一周后复查上述化验指标全部恢复正常后出院。出院三个月随访均正常。老年患者由于常常伴有其它躯体疾病,并经常服用多种药物,发生SS的风险高于其他人。该患者为老年人,出现SS系由于在应用“帕罗西汀及黛力新”时存有“肺炎及电解质紊乱”。因此,在老年人应用5-HT能药物时应该格外慎重,首先应确保安全,再去考虑疗效。本例SS的处理包括停用可疑药物、控制激越行为、补液、支持治疗,治疗后恢复良好。
  • 摘要:恶性肿瘤及与情绪问题相关的神经性厌食症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虽然这两种疾病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但它们仍有一些共性,如厌食、呕吐和恶病质等都是这两组疾病常见的症状.其中,厌食是指因食欲减低甚至消失,导致进食量下降和体重减轻;而恶病质通常定义为体重下降(2个月内无感觉体重下降达2%或6个月内达5%)、厌食、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或经口营养摄入障碍(小于正常75%或<20 kcal/kg)[1].由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完全不同,因此在临床上应予以明确的鉴别,但实际工作中却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出现误诊漏诊,这篇文章提供一例误诊为抑郁综合征的恶性肿瘤的病例,经反思该病例并查阅相关误诊文献,初步总结可能的误诊漏诊原因如下:(l)医师对躯体疾病的认识不足,因其它科室已就诊并行相关检查初步排除器质性疾病,故思路限制在功能性疾病上。(2)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起始时相关客观检查无特定阳性发现。(3)早期抗抑郁治疗有效,即满足于轻型疾病的诊断,未做进一步检查排除恶性疾病的可能。未考虑到情绪的改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原发疾病的症状[5]0 (4)病人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或出于某些自己的想法有意隐瞒病史,只求症状的缓解,不重视、不愿意进一步检查。
  • 摘要:本文概述了老年期焦虑障碍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介绍了老年期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情况如躯体疾病所致焦虑、药源性焦虑及精神疾病所致焦虑,还介绍了焦虑症状与其他精神疾病共病现象如与抑郁、痴呆、躯体共病情况等.
  • 摘要: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抑郁症发病率高,预后较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对于老年抑郁症,多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然而老年人常并发躯体疾病,对药物耐受差,易发生意外和不良反应,对伴有自杀、拒食和木僵等严重抑郁患者,以上疗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对老年抑郁有较好的疗效,躯体疾病并不构成对MECT的威胁.结果表明MELT对老年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接受MECT治疗的老年人可能有许多躯体问题,但并不妨碍病人成功地采用MECT治疗,MECT治疗的副反应并不是重要问题,MECT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都是暂时的、可逆的。
  • 摘要:按我国目前的强迫症的诊断标准,症状典型的强迫症,诊断比较容易,但是如果病人的强迫症状荒谬、对症状的白知力不良、抵抗不明显等情况则难以诊断.DSM-Ⅳ增添了"自知力不良型强迫症".由于我国的疾病分类中没有分裂型障碍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当病人同时存在分裂型障碍症状时,诊断更加困难,常常诊断混乱,而且影响治疗.强迫症的治疗是精神科的难点,有关针对伴有精神病症状强迫症的治疗就更难了。应如何治,本人近只年来,治疗了400余例强迫症患者,其中有较明确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强迫症患者有25例,选取其中的八例对其病情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采用穴位刺激调控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该类病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摘要:老年抑郁症伴有的认知损害可能不随抗抑郁治疗而好转,可能会进展为痴呆.rn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认知和抑郁症状变化的关系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与ApoEε4等位基因的关联.rn 方法:监测64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和31例非抑郁老年人的ApoEε4等位基因.抑郁症患者接受标准化的选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s)治疗,在基线和治疗12个月后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 task)、连线测验A、B(Trail making test,TMT-A、TMT-B)的测评.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差,其中31(48%)例符合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标准.治疗后,无论共病MCI与否,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和抑郁症状均有改善,但伴MCI者残留症状更多.基线时认知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存在相关性,但在12个月随访时二者存在正相关.患者中有14%(9/64)携带ApoEε4等位基冈,而对照组中仅有3%(1/31)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Fisher精确检验,p=0.158).与未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抑郁症患者相比,携带此等位基因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均有较严重的认知症状,但仅某些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存在认知损害.经标准的SSRI治疗后,患者的抑郁和认知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共病MCI的患者治疗后残留更多的抑郁和认知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与较严重的认知损害有关,可能与抗抑郁剂治疗认知症状疗效欠佳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合并认知治疗,治疗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入组病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充足抗抑郁药物治疗20周以上,症状部分缓解而未达到痊愈的患者106例,随机安排到临床管理组(CM组)或合并认知治疗组(CBT组),连续治疗20周.分别比较两组人组前与治疗后4、10、20周的HAMD评分、缓解率以及48周复燃率;并对2组治疗前后作了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rn 结果:在20周治疗末,CBT组有效率为68.5%(37/54),CM组为42.3%(22/52);CBT组完全缓解率(24%)较CM组(13.5%)高;随访48周,CBT组复燃率(22.2%)较CM组(42.3%)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显示,CBT组表现出更多积极的应对方式.rn 结论:抗抑郁药配合认知治疗是改善抑郁症残留症状的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复燃,可能与患者应对方式的改变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专职与非专职痴呆照料者心理状况及给予干预后效果的对照分析.rn 方法:使用标准化评定量表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痴呆患者的82名照料者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其中40名为非专职照料者(研究组),42名为专职照料者(对照组),后给予干预措施,并对两组之间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rn 结果:研究组的SCL-90,HAMD,HAMA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抑郁、焦虑、躯体化等症状高于对照组,照料有BPSD症状的照料者的SCL-90评分高于无BPSD症状的照料者.给予干预后两组均有较好的效果,对照组的效果优于研究组.rn 结论:非专职照料者与专职照料者在照料痴呆患者时均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积极给予干预,专职照料者更适合照料痴呆患者.
  • 摘要:目的: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作业疗法,观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入选的61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以药物治疗为主,干预组31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于作业疗法,每周5次,连续6个月.干预前后均行ADL.MQ.MMSE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干预组的ADL、MMSE量表值均有所改善(提高或降低)(P≤0.05),但MQ成绩提高不明显(P≥0.05).结论:作业疗法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摘要:宗教信仰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在本研究中,通过生活质量问卷(CASP-19)、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制的信仰问卷,考察宗教信仰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对45例问卷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年轻或者老年患者中,有宗教信仰者的抑郁评分高于无宗教信仰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抑郁情绪负相关.这提示人们,抑郁患者时,需要考虑其信仰以及生活质量对抑郁的影响;同时,提示探索发挥宗教信仰对身心有益影响方法的重要性.
  • 摘要: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合并认知治疗在首发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提高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rn 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观察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rn 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HAMD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治疗1周末即显示出明显疗效,两组间HAMD量表评分在治疗的第1、2、4、6周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rn 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合并抗抑郁药对首发抑郁症疗效更显著,疗效无性别差异,能缩短病程.
  •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老年精神科病区患者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相应制度及流程并实施,及时评价效果.结果:护士能正确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给药制度及流程,对老年患者根据需要实施分时给药,真正做到送药到口.结论:PDCA循环法有效提高了老年患者口服给药安全管理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心理疏导疗法对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危机干预的50例老年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结果:入组前与干预半年时和一年时的GDS评分,t值分别为6.93;20.38,P值均<0.001.结论: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患者的负性认知和不良情绪,转变他们消极的应对方式.
  • 摘要:为了解冠心病患者不同睡眠情况下的生存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测量常用的SF-36量表,对201 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心脏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进行睡眠情况及生存质量的调查.运用SPSS 16.0软件包及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发现PSQI总分≥7分的CHD患者SF总分、生理功能(PF)标准分、躯体疼痛(BP)标准分、总体健康感(GH)标准分、社会功能(SF)标准分、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受限(RE)标准分均显著低于PSQI总分≤4分的CHD患者(P<0.05);PSQI总分≥7分的CHD患者有88.57%接受了睡眠干预.本研究表明睡眠紊乱对CHD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均有的不良影响,应积极采取睡眠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性抑郁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商讨预防措施,减少老年性抑郁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对本中心从2005年月至2012年12月50例老年性抑郁病人的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性抑郁与工作状态的改变,生活状态的改变,心里状态的改变,生理状态的改变均有显著相关.结论:老年人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可明显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并且快乐幸福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如充分的思想准备,子女经常的问候探望,社会的支持,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培养一定的业余爱好,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到人老心不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痴呆、智能广泛退化为特征,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平均寿命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AD已成为引起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疾病.据报道,阿尔茨海默病(AD)的患病率(1.38% ~4.20%)和致残率均高,而痴呆又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虽然引起AD的危险因素已有报道,通过探讨影响该病的发病以及痴呆严重程度的因素,指出AD的发病机制和主要病因尚未明确,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AD,研究AD发病影响因素非常必要。影响AD的因素多并且复杂,它的不可变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其他的可变因素来防治AD发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注意饮食要清淡,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老人要经常看看书、杂志,有意识的做一些记忆训练。平时多和别人沟通,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 摘要:人口老龄化进程让老年人群获得更多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实践中尚缺乏一个较好的评定生活质量的工具.在本研究中,翻译并验证了生活质量问卷CASP的适用性.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其缩减版的包含12个条目的三因子模型(CASP-12,包含-控制力与自主性、自我实现和愉悦感)具有最好的拟合度.对于相关因素的分析则发现,女性在CASP总分和愉悦感评分低于男性,抑郁和CASP各项得分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研究提示CASP-12的适用性,可以据此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认知功能及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寻求降低抑郁发生的有效措施,以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rn 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及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80名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老年抑郁主要表现为自我感觉较差,与业余爱好、社会支持及认知功能均有显著相关.rn 结论:社区老年人应培养一定的业余爱好,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记忆策略的训练,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抑郁体验,还有助于老年人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而且业余活动也有益于老年人良好认知功能的保持,减缓认知功能衰退.
  • 摘要:应宁波市江东区民政局要求,我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通过近四个月的积极运行,建立了丹顶鹤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础资料.二年来电话跟踪随访,积极上门巡视,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我院实施的丹顶鹤社区"老年痴呆症社区防治行动"工作总结,结果表明项目工作组分工明确,任务清楚,工作制度可行,成员团结互助,整个过程按计划顺利实施完成。尤其是首次引人医务社工参与,项目进行中以家庭、楼层、楼栋、社区为单位展开宣传活动,居民参与率高,促使居民在活动中了解、掌握老年痴呆症相关知识,提高了社区居民对老年痴呆的进一步认识,扩大了知晓率。通过本次活动,将建立与丹顶鹤社区医疗服务站的长期合作,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定期上门随访等形式,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对于社区中8例老年患者进一步跟踪随访,及时开展治疗和护理。
  • 摘要:针对物质滥用、成瘾和共病药物治疗的英国精神药理协会循证指南第一版成书于2004年.而本版参考了来自于国家卫生和医学中心(NICE)及对本领域有极大促进的相关领域的大量原创性文献.和此前版本一样,本指南无意提供有关社会心理干预方面同样广泛的综述,另外,出于一致性考虑,本文自始至终均采用'patient'(患者),尽管它也承认在许多治疗中心,更倾向于使用'client'(咨客)或是'user'(需求者)。
  • 摘要:目的:分析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和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从生活方式中寻找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及干预措施,降低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风险.rn 方法:在宁波市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出12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按照性别、年龄(±2岁)、文化程度作为配对条件,1∶2配比在病患同社区选择健康老年人人组,共人组240例,完成基线调查.对全部入组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等.rn 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每天抽烟20支以上、每周至少一次家庭活动、退休后继续工作、旅游、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规律体育锻炼、休闲活动、棋牌、阅读、使用电脑、饮茶、食用咸菜及腌制品、认知功能训练、食用不饱和脂肪酸油类、食用鱼类及海产品、每天食用蔬菜和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棋牌、旅游、退休后继续工作、阅读(>30min/d)、使用电脑(>30min/d)、规律体育锻炼、与朋友保持联系、子女看望、经常食用鱼及海产品、每天食用蔬菜水果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反之则为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0.613(0.359~0.723)、0.603(0.323~0.884)、0.683(0.467~0.912)、0.531(0.326~0.724)、0.272(0.174~0.428)、0.536(0.427~0.869)、0.437(0.316~0.732)、0.583(0.385~0.765)、0.464(0.316~0.745)、0.524(0.368~0.787)、0.224(0.171~0.383)、0.485(0.316~0.665).rn 结论:实行积极、休闲生活方式,规律的体育锻炼,健康合理饮食,避免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
  • 摘要:目的:观察低频脉冲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rn 方法:15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用低频脉冲治疗组和非低频脉冲治疗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正常的抗抑郁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用舍曲林根据病情使用剂量50-100mg/日,早,可以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对照组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舍曲林50-100mg/日,早,可以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2、4、6、8周时采用HAMD量表进行抑郁状况和CGI-GI量表总体疗效测量.rn 结果:治疗不同阶段实验组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HAMD、CGI-GI量表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低频脉冲治疗老年抑郁症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本研究旨在探索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低频脉冲治疗能取得更好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精神科门诊初诊病人的人数、病种、性别的变化趋势.rn 方法:对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所有门诊初诊病例的人数、疾病种类、性别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共收集病人26621例.从1994年到2006年门诊初诊病人人数逐年上升,2006年到2010年门诊初诊病人人数略有下降且每年女病人数总是多于男病人数.在发病种类中,精神分裂症和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一直是两类发病比例最高的疾病,但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脑器质和心境障碍病人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心境障碍病人的比例在2000年之后有明显上升.失眠病人2002年以后上升明显.酒精中毒、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在各年份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rn 结论:初诊病人数逐年增加,且疾病种类的比例构成有变化.
  • 摘要:目的:制定并实施高危跌倒管理流程,健全、完善高危跌倒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跌倒评估、全程监控及预防,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于2011年成立了跌倒管理质控专业小组,制定高危跌倒管理流程并实施:高危跌倒筛查及预防-高危跌倒预报-高危跌倒会诊-护理质量考评的管理流程.结果: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由实施前0.70%下降至实施后0.24%(P<0.05),高危跌倒预报率提高,护士对跌倒管理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由跌倒导致的投诉消失,护理满意度提高.结论:高危跌倒管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失眠症患者PHI测评结果分析.方法:采用宋雅真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104名失眠患者进行测查,结果:失眠症患者SOM、DEP、ANX量表分均明显高于常模,HMA量表分低常模组.结论:PHI适合应用于失眠症患者的人格测查,PHI题目数量小,操作时间短,可应用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测查.
  •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时点调查宁波市精神病院住院107例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07例老年患者中,抗精神病药的选用以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和利培酮为主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单一抗精药治疗者为61例(57.01%),两药联用为35例(32.71%),多药合用11例(10.28%).老年患者中合并用药较为常见,107例老年患者平均用药4.14种,最多达14种.结论:我院住院老年精神患者用药基本合理,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的使用越来越多,抗精神病治疗还是以单一用药为主.
  • 摘要:目的:探讨奥沙西泮片与劳拉西泮片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n 方法:将86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酒精依赖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研究组应用奥沙西泮片治疗(奥沙西泮片45-90mg.d-1),对照组应用劳拉西泮片治疗(劳拉西泮片2-12mg.d-1).疗程6wk.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于治疗前和治疗2、4、6wk末分别评定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生化、B超,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rn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脱落均为3例,实际共完成80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0,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wk2末HAMA及S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2组HAMA及SAS评分于wk4,6末均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2组间相比,wk2,4,6末HAMA及S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困倦、口齿不清、记忆丧失、定向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恶心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71,P>0.05).rn 结论:奥沙西泮治疗酒依赖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的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心理咨询门诊抗抑郁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rn 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限定日剂量(DDD值)排序的分析方法对门诊2009~2011年常用抗抑郁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门诊抗抑郁药的用药金额逐年增加,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26.30%,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16.73%.用药频度(DDDs)逐年提高,2010年DDDS是2009年的1.21倍,2010年DDDS是2010年的1.19倍.rn 结论:非三环类抗抑郁药,特别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类药(SSRIs)占主导地位,价格相对低廉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使用减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开发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的新型抗抑郁药将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 摘要: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的疗效与安全性.rn 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年龄≥60岁、首次发病、HAMD-17得分≥17分,≤24分、HAMA-14得分≥14分,≤29分,且无严重躯体疾病的7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治疗组)36例,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每天4粒(早、晚餐后各2粒).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第1天10mg、第4天20mg、第7天后如有必要可增加到30-40mg(早上餐后1次顿服).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允许使用唑吡坦5mg/d~10mg/d(临睡前顿服).研究全程为期6周,禁止应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或者联合其他的抗抑郁的药物.入组前及疗后的第1、2、4、6周末分别进行HAMD-17、HAMA-14、TESS评定.疗效以HAMD-17、HAMA-14总分减分率来衡量,减分≥50%为有效、≤49%为无效,总分≤7为治愈.治疗后的第6周末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治疗前后的各量表分的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用(x±s)表示,有效率用经Ridit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两组患者应用唑吡坦例数、时间、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2、t=1.24、0.89,p>0.05).两组基线HAMD-17、、HAMA-14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HAMD-17、HAMA-14得分在第1周末就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持续到研究结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HAMD-17、HAMA-14得分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在疗后第1周末治疗组的TE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持续至第4周末,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束时两组TESS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20例,治愈率55.56%,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治愈18例,治愈率51.43%,总有效率85.71%.经Ridit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R=0.51,p>0.05).rn 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的共病有快速缓解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个疗效确切既有抗抑郁又有抗焦虑的新型的中成药.
  •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将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每组各32例,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临床疗效,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rn 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抑郁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艾司西酞普兰组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较舍曲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6周时两组临床疗效相似,舍曲林组出现恶心、出汗、心动过速比例明显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轻微.
  •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n 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帕罗西汀治疗,连用12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rn 结果:治疗12周后,干预组抗抑郁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05,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x2=7.81,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干预组治疗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16,P<0.05).rn 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
  • 摘要:抑郁症是给人类造成严重生活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会自杀死亡[1].抑郁症也是综合医院和县级专科医院门诊中常见的精神障碍,许多内科疾病伴有抑郁障碍,内科门诊患者具有抑郁障碍者占12%~36%.南于许多抑郁症患者精神方面的症状隐匿而躯体不适症状明显,多以各种躯体不适主诉或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消化、心内、神经等各科后才来专科门诊就诊,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院门诊确诊的48例曾被误诊的抑郁症患者的误诊情况分析,本组48例患者均有在综合医院反复就诊史,门诊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详细的专科检查均排除器质性疾病,均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HAMD评分均≥20分,其中HAMD评分为2035分的轻、中度抑郁有36例(75%)(其中轻度抑郁.23例,占63.9%;中度抑郁13例,占36.1%),>35分的重度抑郁有12例(25%),且抑郁程度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抑郁分值越高,躯体不适症状越多,表现也越明显。指出对于县(区)一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1)提高各科医师对抑郁症疾病的认识是关键:加强对综合医院医生的精神疾病的培训教育,加强对临床各科医师进行抑郁症治疗指南的教育培训及实践指导,以提高抑郁症的正确诊断率和治疗率,而且最终能减少抑郁障碍造成的公共卫生负担,县(区)一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应加强对就诊患者的教育:通过院内各种媒体、宣传方式和教育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正确认识疾病、早日获得诊治。
  • 摘要:在精神疾病患者中,抑郁症的自杀率最高,有60-70%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意念和行为,有10-15%患者最终死于自杀,防范患者自杀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任务,由于白缢的取材方便,白缢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自杀方式之一.本人在2008年3月及2013年3月曾抢救过2例自缢的抑郁症患者,前1例患者经过就地抢救心跳呼吸恢复,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外院的高压氧舱等进一步复苏治疗,后1例因急救及时未造成后果,指出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充分掌握患者心理动态,鼓励患者诉说内心体验,减轻或消除自杀的企图,杜绝意外的发生,加强病区安全管理。再是要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的管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病房巡视制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班次,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
  •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弄清首发精神分裂症伴发的抑郁症状,更好地为临床一线观察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提供依据.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研究新进展.结果: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性质及特点、发生机制、评估工具、鉴别及治疗各不相同.结论:尽管国内外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的研究很多,但还缺乏统一的、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治疗研究.
  •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以记忆、认知功能受损为特征的渐进性脑退化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患病率最高的一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国际阿尔茨海默协会(ADI)在《柳叶刀》杂志发表,全球每7秒钟新发一个痴呆新病例,每年新病例460万,到2010年为3560万,痴呆的发病率为770万/年,即每4秒新发一例痴呆.鉴于当今对此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内有学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试验,结果证实有康复训练的实验组,改善记忆、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照组。专家估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和认知心理护理,比无此训练、护理的患者生存期多活3-5年。
  • 摘要:通过对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概念介绍的基础上,指出老年人的保健原则是有自知之明,有理想、有追求;情绪稳定,行为之上;遵循道德,适当运动;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处境(包括对疾病的处理),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坚持学习和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和睦融洽,合理饮食,戒除不良嗜好,社区服务,对老年人实现社会化调节,制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
  • 摘要:为了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心脏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39人进行调查,以SDS标准分53分为临界值,标准分在53~62分之间为轻度抑郁,>62分为中重度抑郁.运用SPSS16.0软件包,x2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等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发现轻度抑郁情绪患者42人(占17.57%),中重度抑郁情绪患者21人(占8.79%).SF-36量表总分、生理功能(PF)标准分、躯体疼痛(BP)标准分、社会功能(SF)标准分、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受限(RE)标准分、心理健康(MH)标准分在无抑郁、轻度抑郁和中重度抑郁三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CVD患者抑郁情绪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均有不良影响,应积极采取健康宣讲、心理治疗或联合安全的抗抑郁药物治疗以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验证"基本证型"规律在老年期痴呆疾病中的适用性;探讨老年期痴呆的中医治法.rn 方法:搜集1988-2012年度《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中,中西医结合或中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文献,然后统计出文献篇数,统计出治疗例数,用"药、方、法、理"的逆推理法从每篇文献所记载的中药中推断出治疗法则、病理或证类;再与基本证型进行比较.rn 结果:共收集到文献200篇;收集到治疗例数8989例;出现的病理与证类共计26730,而基本证型出现总例数为24877,基本证型所占比例为93.06%.血瘀、痰浊、肾阴虚、气虚、肾阳虚5类病理或证类都占总的治疗例数的50%以上;其中血瘀占总的治疗例数的85%以上.rn 结论:"基本证型"规律适用于老年期痴呆疾病;补气补肾活血化痰为中医治疗老年期痴呆的大法.
  • 摘要: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发展成痴呆,称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PDD的发生率各家报道有很大差异,平均发生率为40%.PDD的神经心理学剖面图与额叶损害、特别是前额叶皮质损害伴发的认知功能缺损和保存模式相似,相对于其它认知领域的损害,PDD患者的执行功能破坏尤其严重.本研究应用三项流畅性测验,评估帕金森病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言语流畅性损害状况、归纳出对于AD,PD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价值的流畅性指标,并对流畅性测验内部加工机制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PDD患者存在流畅性损害,其中,语音流畅性测验在PDD的早期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流畅性测验内部加工机制中,后45秒任务的完成更多地反应执行功能,在PDD的识别中更具敏感性。AD患者亦存在流畅性损害,其中以语义流畅性损害为重,语义流畅性测验有助于AD与PDD的鉴别,也可应用于AD的早期检测。
  • 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部分生理指标的相关性.rn 方法:选取4440例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226例.选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况,选取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为研究的生理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重点分析老年人心理指标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人焦虑抑郁的生理相关因素.rn 结果:体检人群中老年人的比例占5.8%,焦虑、抑郁评分与BMI、SBP、DBP、FT3、FT4之间存在负相关(r=-0.037~-0.09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LDL-c、FT3、FT4为抑郁的危险因素,而低FT3、FT4为焦虑的危险因素.rn 结论:老年体检人群中,焦虑、抑郁情绪较为明显,且低水平的FT3、FT4是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首发老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rn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住院病人1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安慰剂组)和治疗组(西酞普兰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l7)、临床疗效总评估量表-疗效总评(CGI—GI)、事件相关电位(P300)为疗效指标,以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评定患者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为不良反应指标.rn 结果:治疗8周末,治疗组痊愈5人,显著进步29人,进步36人,无效11人,总有效率86.42%,对照组进步27人,无效54人,总有效率33.3%,两组显效率统计有显著性差异(x2=18.15,P<0.05).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在治疗第8周时与基线评分相比,认知功能均有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t=1.52~5.95,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32-3.52,P<0.05);两组与药物相关的副反应出现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 1,P>0.05).rn 结论:西酞普兰可明显改善首发老年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部分缓释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且副作用较小.
  • 摘要: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57例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30例为研究组,单用米氮平27例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连续观察6周.rn 结果:在治疗第1周,2组HAMD和HAMA评分均下降,但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2周末开始2组间HAM和HA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第6周末2组显效率分别为83.3%和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ESS评分每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舒肝解郁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起效更快,病人的满意度和依从性更好.
  • 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成本的相关因素.rn 方法:以某精神专科医院2009-2012年间精神科出院老年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自编调查表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躯体状况、精神科诊断与治疗情况、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医疗费用、看护费用以及日用消费费用等信息,分析与住院天数、住院成本相关的因素.rn 结果:与住院时间相关的因素有痴呆诊断(标准化β=0.137,P<0.001),合并脑卒中(标准化β=0.254,P=0.001),合并糖尿病(标准化β=0.189,P<0.005)三种因素;与住院总费用相关的冈素有肠内营养液的使用(标准化β=0.297,P=0.001)以及住院时间(标准化β=-0.754,P=0.007).rn 结论:痴呆诊断与慢性躯体疾病是精神科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成本增高的主要因素.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