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薄膜

超薄膜

超薄膜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47145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功能材料、现代材料动态、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七届"测量与控制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术会议等;超薄膜的相关文献由762位作者贡献,包括卫敏、黄河、段雪等。

超薄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7145 占比:99.91%

总计:147272篇

超薄膜—发文趋势图

超薄膜

-研究学者

  • 卫敏
  • 黄河
  • 段雪
  • 陈林森
  • 彭长四
  • 王艳艳
  • 榎村真一
  • 闫东鹏
  • 陆军
  • 蒋亚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用于制造可拉伸生物电子膜的超薄膜据Phys网2022年3月2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独特的超薄膜,并将其命名为范德华薄膜(VDWTF),可用于制造高度灵活、坚固、可拉伸的生物电子膜。范德华薄膜由几层原子级二硫化钼薄片制成,每层薄片只有2~3纳米厚,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极强的可拉伸性,同时对水和空气具有透气性和渗透性。范德华薄膜未来可应用于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人机界面、增强型机器人技术、直接连接的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
    • 崔岩; 高超; 胡春龙; 冯侠
    • 摘要: 研制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工业等领域的金属零部件工序间、库存及运输封存防锈的免清洗超薄膜快干型防锈油,全面评价其理化性能及综合应用性能。结果表明,该防锈油品外观清澈透明、颜色浅;挥发速度快、成膜性好,具有优异的抗盐雾、耐湿热及水分离性能;油膜超薄、浸油后工件表面无粘性、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指触干燥效果,可免除后道清洗工序,直接开箱装配。
    • 摘要: 科思创研发的全新挤压工艺可以生产薄至15μm的模克福^(■)TF薄膜,能够替代至今仍在使用的溶剂流延膜,可用于实验室诊断、汽车和电子供应商等多个行业。薄膜可应用在工业和汽车通风系统、汽车内外照明、柔性印刷电路、绝缘膜和扬声器等领域。根据具体的应用,薄膜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复合成多层结构;或使用轨迹蚀刻薄膜工艺,进一步加工生成微孔结构。
    • 宋红玲; 彭媛; 杨维慎
    • 摘要: 膜法气体分离作为一类低能耗先进分离技术,在化工分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商业气体分离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和渗透性此消彼长的问题.以二维纳米片材料为膜构筑基元,有望突破这一瓶颈.最具代表性的二维纳米片膜材料当属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二维沸石分子筛、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Mxene、二维共价有机骨架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本文对这些二维材料在超薄气体分离膜领域的成果与进展进行介绍,展现了各类材料在实际分离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及弊端,探讨了二维纳米片膜材料在气体分离领域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 秦晨晨; 张肖; 崔巍
    • 摘要: 超薄膜类生物活性材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功能结构多样、来源丰富、高生物兼容性等优点.超薄膜类生物活性材料超分子自组装体是以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为主导,进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在自组装的组成过程中,其基元物质是分子、聚合物、胶体以及宏观的颗粒物质,在非人为干预下自发地变为有序的功能性结构体.本文综述了不同组装基元,通过超分子非共价作用力,构建的具有诊疗效果的新型载体材料.重点介绍了中空微胶囊和多层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在光疗、化疗以及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展现了超薄膜组装得到的新型载体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潜在的应用.
    • 王如志; 严辉
    • 摘要: 综述了作者近20年在纳米半导体场电子发射及其作为冷阴极应用的理论模型、优化结构与相应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进展与突破.理论上提出了宽带半导体能带弯曲场发射模型和量子结构增强场发射的思想,并在其纳米半导体场发射特性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实验上研制出了具有优异场发射性能的几种纳米半导体场发射冷阴极,为该真空纳米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最后,对该领域研究的瓶颈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述评.
    • 洪宁; 樊枭; 王传博; 马禹
    • 摘要: 合成了水性聚氨酯纳米乳液,利用旋涂法成功制备了厚度小于100 nm的聚氨酯超薄膜,并初步探讨了旋涂时间对薄膜厚度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成膜与溶液成膜过程相似,都包含流体力学减薄和挥发固化两个阶段;由于乳液的非均相性质,超薄膜表面粗糙度较高.
    • 张秋容; 陈胜利; 唐善; 吕和军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微米级薄膜的高速精准自动拉膜成型装置.通过分析当前薄膜自动包装设备中存在的拉膜时包装膜容易跑偏且容易打滑、送膜速度慢等缺陷产生的原因,采用UG软件对装置机械结构进行设计与建模,以PLC为控制核心,配合变频器系统、伺服驱动系统、气动控制系统等控制整个装置的协调运作,实现薄膜包装设备中的自动拉膜成型.该拉膜成型装置实际运行稳定,产品合格率高,能够满足用户的效率及精度要求,实现了聚丙烯、铝、纸等材质的微米级包装膜的自动拉膜成型,解决了现有自动包装设备中拉膜工序存在的不足,提升了薄膜包装的生产效率.
    • 乔志华
    • 摘要: 烯烃/烷烃分离为石化行业最重要,也是最耗能的分离过程之一,目前主要采用低温精馏进行分离.膜分离作为新型高效节能分离技术,有望在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优异的孔道结构和化学特性,在膜分离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前景.而超薄膜有望克服分离膜的选择性与渗透性的制约难题,获得整体性能优异的分离膜.但是,现有MOF超薄膜难以同时兼具高渗透性和高选择性,且主要在无机或金属支撑体上制备,限制了其工业应用.鉴于此,天津工业大学仲崇立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王志教授和Michael D.Guiver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合作发表题为“Ultra-thin low-crystallinity MOF membranes fabricated by interface layer polarization induction”的学术论文(DOI:10.1002/adma.202002165).本工作提出了一种通过界面诱导制备MOF超薄膜的方法,可以在聚合物支撑体上原位生成厚度在45~150 nm的MOF超薄膜.由于界面层的极化诱导作用,该工作发现了一种新的MOF膜状态,即“低晶态MOF膜”(LC-MOF membrane).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