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288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9篇、会议论文400篇、专利文献579篇;相关期刊459种,包括石油化工、合成橡胶工业、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229种,包括“印染在线”杯浙江省纺织印染助剂情报网第20届年会、第十一届全国建筑涂料技术、质量、信息与应用交流大会、第6届水性木器涂料技术研讨会暨2008水性聚氨酯行业年会等;乳液聚合的相关文献由542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焕钦、袁才登、张会轩等。
乳液聚合
-研究学者
- 陈焕钦
- 袁才登
- 张会轩
- 张心亚
- 曹同玉
- 焦书科
- 黄志明
- 安秋凤
- 程时远
- 包永忠
- 夏宇正
- 姚金水
- 付志峰
- 石淑先
- 石艳
- 翁志学
- 张洪涛
- 徐祖顺
- 穆锐
- 乔永洛
- 刘国军
- 吴自强
- 孟卫东
- 张明耀
- 申亮
- 赵振河
- 黄洪
- 付永山
- 张卫英
- 张爱黎
- 李建宗
- 李晓
- 李玉峰
- 等
- 邓爱民
- 陆书来
- 高俊刚
- 黄世强
- 刘素花
- 吴道新
- 张书香
- 张发爱
- 李中华
- 李伯耿
- 李慧
- 李效玉
- 瞿雄伟
- 贺江平
- 黄鹤
- 万超瑛
-
-
王成;
郭建良;
饶国宁
- 《化工进展》
| 2020年
-
摘要:
以三硝基甲苯(TNT)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TNT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将制备的MIPs分散在溶剂中,通过表面涂覆法制备出检测TNT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紫外光谱表明TNT与MA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有助于形成结构稳定、亲和性强的MIPs.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不同制备条件下印迹聚合物的表观形貌,发现溶剂用量为30mL、乳化剂用量为12mg时制备的聚合物形貌较优异.吸附实验表明MIPs对TNT的吸附量随着TNT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40min后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5%.MIPs对TNT的分离常数远大于RDX和DNT,对RDX和DNT的选择性系数均达到4.4以上,说明MIPs对TNT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铁氰化钾探针实验和对TNT的响应曲线验证了电化学传感器的成功制备,该传感器富集3min就达到了最大电流值的94%,5min内达到吸附平衡.TNT浓度在0.1~5mg/mL的范围内与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6mg/mL.MIPs传感器对TNT的电流响应分别为DNT和RDX的3.13倍、3.27倍,说明其对TNT分子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识别能力.
-
-
王旭;
隋智慧;
伞景龙;
吴学栋;
常江;
董旭
- 《毛纺科技》
| 2020年
-
摘要: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乙酯(EA)为聚合单体,以无机纳米TiO2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含有纳米TiO2/有机硅的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织物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探究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功能单体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测试复合乳液粒径分布及大小、热稳定性能、抗紫外线性能、弯曲刚性以及动、静摩擦性能等.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有机硅用量3.5%,纳米TiO2用量1.0%,乳化剂用量6.5%,引发剂用量1.2%,反应温度80℃.纳米TiO2的加入使得复合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明显提升,防护系数达到65.4;有机硅的引入使亚麻织物的弯曲刚性从5.2 cN/mm下降到3.55 cN/mm,赋予亚麻织物良好的柔软性能.
-
-
盛明非;
张丽平;
付少海
- 《纺织学报》
| 2020年
-
摘要:
针对电致变色液晶易流动,难以塑形而不易与纺织品结合应用的问题,在向列相液晶中掺杂二色性染料形成宾主材料,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将其作为芯材封装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内,得到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通过偏光显微镜分析液晶在限域条件下的独特光学性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表征微胶囊的形貌结构及热学性能,并探讨微胶囊包覆对染料掺杂型液晶的驱动电压与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为3μm,芯材载量约为70%,驱动电压为3.6 V,远低于人体安全电压;以微胶囊为原料涂敷在导电织物上,其光学外观可在直流电源刺激下于无色态和有色态之间发生可逆转变,从而为优化电致变色液晶微胶囊器件制备工艺和提高纺织品柔性显示性能奠定基础.
-
-
-
-
-
-
-
-
-
-
高博
- 《山东省涂料行业协会2015年年会暨第二届会员大会》
| 2015年
-
摘要:
基于装饰涂料是聚合物乳液的最主要的终端市场,本文也将专注这一应用领域,以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体系为例,结合相关应用数据展示科莱恩(Clariant)乳化剂在乳液聚合工艺中的性能及其在乳胶漆配方中所能带来的价值.
-
-
马贵钰;
腾金娟;
蒲嘉陵;
李仲晓
- 《2015全国非银盐成像材料及光刻胶发展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合成一种双官能团的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并用于乳液聚合,得到具有表面交联结构的聚合物纳米微胶粒.研究了该反应型乳化剂的使用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液的粒径大小和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该反应型乳化剂制备的乳液有利于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稳定乳液,平均粒径约为30nm.
-
-
刘日平;
李明;
周向东
- 《“阳光杯”江苏纺织学术年会暨江苏省工程学会十届六次理事会》
| 2017年
-
摘要:
以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乳液聚合制得吸墨快干聚丙烯酸酯涂层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粒径和Zeta电位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交联剂用量占单体总量4.5%、聚丙烯酸酯涂层剂pH为7、涂层厚度为50μm时,聚丙烯酸酯涂层剂具有较好的吸墨快干性能,且织物的耐湿摩擦牢度、耐日晒牢度、耐静水压和断裂强力等其他性能均得到一定的提升.
-
-
杨国兴;
姜艳峰;
郭峰
- 《中国化工学会2017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由于具有异相结构,具有一般无规共聚物、机械共混物难以得到的优异性能.对核/壳型聚合物复合乳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核/壳型聚合物复合乳液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从聚合体系来看,基本上是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酯或苯乙烯单体进行的复合乳液聚合,并且以软核硬壳的二层结构为主,而其他烯酸类单体的硬核软壳、硬核硬壳、软核软壳聚合的研究报道极少;从聚合工艺来看,大多数采用半连续加料法,而有关间歇法、连续法和平衡溶胀法的研究甚少。近年来,国内外都对内核/壳型聚合物复合乳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其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加快自身的技术研发。
-
-
姜燕;
谢兆远;
王莉欢
- 《“源明杯”第十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以丙烯酸酯和乙酸乙烯酯等为原料,用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性能优良的环保型硬挺剂HY-66.实验结果表明,硬挺剂HY-66对织物的优化整理工艺条件为:硬挺剂HY-66用量100g/L,工作液pH为6~7,100°C以上烘干即可.织物经该硬挺剂优化工艺整理后的硬挺度提高了50%以上,水洗10次后硬挺度下降10%左右,具有较好的耐洗性.
-
-
李晓岚;
苏雪霞;
孙举;
史佩谦;
吴键
- 《2015年度钻井液完井液学组工作会议暨技术交流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层理、微裂缝发育的泥页岩地层采用乳液聚合法、以废聚苯乙烯泡沫为主要原料研制出微裂缝封堵用胶乳护壁材料FPS,该材料粒径分布在0.1~10μm之间,与微裂缝匹配良好;热稳定性良好,抗温可达180℃,易在压差作用下在近井地带迅速黏结成膜,室内评价其性能优于现场用磺化沥青类材料的性能.基于该材料良好的封堵降滤失以及抗温性,为进一步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开展了微裂缝封堵护壁材料FPS的工业化产,形成成熟的FPS工业化生产工艺,产品性能与室内产品一致;通过产品微观结构以及孔隙压力传递试验得到了FPS产品的作用机理;FPS产品作为封堵降滤失剂、代替沥青类产品在双11井、高庙33-8井等4口井进行现场应用,与邻井相比掉块明显减少、井壁稳定性提高.
-
-
苏雪霞;
李晓岚;
宋亚静;
孙举
- 《首届五四青年学术报告会暨第六届石油工程新技术青年论坛》
| 2015年
-
摘要:
设计合成了以废聚苯乙烯泡沫、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为单体和原料,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出微裂缝封堵用胶乳护壁材料,该封堵材料粒径分布在0.1~10μm之间,热稳定性良好,抗温可达180℃.钻井液性能评价表明,加入2.0%胶乳护壁材料的钻井液泥饼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淡水钻井液API滤失量由45mL降低至13.6mL,聚磺钾盐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由12mL降低至4mL,该护壁材料尺寸与微裂缝匹配良好,易在压差作用下在近井地带迅速粘结成膜,室内评价其性能优于现场用磺化沥青类材料的性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