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
谚语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3271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中国文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1570种,包括青春岁月、文教资料、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石榴产业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全国石榴生产与科研研讨会、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等;谚语的相关文献由28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良雄、王茹花、许晋等。
谚语
-研究学者
- 杨良雄
- 王茹花
- 许晋
- Nancy
- 单守庆
- 寇福明
- 沙加
- 谢庆芳
- 贾凤伦
- 佚名
- 孙永恩
- 张大为
- 温端政
- 王伟
- 王冲
- 钟海明
- 张莉
- 李欣
- 杨芳
- 王连娣
- 邓飞
- 元一
- 刘爱玲
- 周丽莉
- 安德明
- 宋彩凤
- 李书
- 李国勤
- 李少丹
- 李金梅
- 杨丽周
- 杨云嵋
- 杨晓彤
- 熊万红
- 王凤栋
- 王文静
- 王海静
- 王茹花(荐稿)
- 翟华
- 苏琪
- 蒲生华
- 谷晓恒
- 赵娜
- 车得驷
- 郑伟华
- 钟鸣
- 陆侠
- 陈丹
- 丁晓辉
- 书龙
-
-
沃尔夫冈·米德;
张举文
-
-
摘要:
谚语是人类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精炼表达,更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际表达方式之一.谚语不仅是语言事象,也是文化单元或民俗事象.谚语的定义取决于特定的语境.谚语的意义必须依据其独特的语境予以分析.谚语研究是多学科的、多视角的,建立谚语学基础知识库十分必要.
-
-
谢正荣
-
-
摘要:
言语行为类谚语在藏族谚语中占有一定比例,目前对此研究相对较少。借助美国学者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试图通过一个新的角度,对此类谚语进行解读,揭示藏民族的精神追求及对言语行为的评价标准,以期更好地发掘藏族谚语的道德价值及现实意义,用好用活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
-
李东花
-
-
摘要:
母亲爱讲该语,并且张口就来。在我们老李家子孙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时时不忘用谤语来教育、鼓励和督促我们。母亲的谚语让我改掉了爱睡懒觉的毛病。豫北的冬天很冷,小时候我特别贪恋早晨的热被窝,有时闹钟响了好几遍,也叫不醒我。有一次,好脾气的母亲急了,一把掀开被子,狠狠地拍了我两巴掌,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你看邻居家小彬,早早就起来读书了,人家得的奖状墙上都快贴不下了!”
-
-
-
王柳芳
-
-
摘要:
历代学者十分重视农谚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却很少关注农谚的文学价值。农谚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农谚有着高超的语言表现技巧,能够传神地表现出自然意境,具有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农谚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素材,给文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历代仿作者层出不穷。农谚亦往往被文人采摭入诗,成为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
-
-
谯丽;
视觉中国(图)
-
-
摘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因此来源于生活的文化自然会带上饮食的烙印。在中国,大米是主食之一,因此有很多与“米”“饭”相关的谚语,比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对大部分英语国家来说,面包是他们的主食,因此语言中有很多与“bread”相关的表达,并渐渐形成了比“面包”更为丰富的内涵。
-
-
加依娜•加阿勒克
-
-
摘要:
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互助合作的意识,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各民族谚语中所蕴含的团结友爱的精神,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语义研究相关知识,对汉语、哈萨克语中团结友爱类谚语的意义来源和语义特点做了初步分析,并为进一步揭示其语义特点积累了经验。
-
-
孙领军
-
-
摘要:
习语通常情况下是指常用在一起,拥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它是文化的载体,是语言的精华。表现形式体现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有时含蓄幽默,有时严肃典雅,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
-
赵文焕;
杨凤娇
-
-
摘要:
概念隐喻存在于人类的认知系统和生活实践中,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起到重要作用。壮族家庭伦理谚语在特定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民俗传统中形成,是壮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其语言通俗、形式简洁、内涵深刻。本文从概念隐喻视角考察壮族谚语中家庭伦理相关的语料,探究壮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概念系统,指出此类谚语在建构过程中从源域向目标域进行投射并产生概念联系,能够使人更深刻地理解壮族人民在家庭伦理领域的认知经验与文化风貌。
-
-
毛选
-
-
摘要:
在维吾尔语的日常交流中关于“驴”的谚语出现的频率较高,而驴又作为-种从古至今都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动物,与之相关的谚语不可胜数,故本文以隐喻认知的角度对维吾尔语中关于“驴”的谚语进行分类总结,并与汉语中的意象作对比研究。
-
-
Wu Yuhong;
吴宇虹
- 《21世纪东方文化论坛暨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苏美尔谚语格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苏美尔智慧文学中一个重要分支.最早的苏美尔谚语格言发现在阿布萨拉比(前2600-2550年),而大批的谚语格言集被传抄于古巴比伦前期(前1900-1800年).从1897年始,国际亚述学界陆续发表这些谚语格言.其中美国学者苟登的《苏美尔谚语格言》,丹麦的奥斯特《古代苏美尔谚语格言》(1997)和牛津大学布莱克等人的《苏美尔文学电子原文集成》都是集大成的著作.苏美尔谚语格言由于古语和时代的原因,其含义经常十分难懂,但是,通过认真分析并和中华文明的谚语相比较,就会发现两大古文明具有许多共同的价值观.
-
-
-
- 《中国石榴产业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全国石榴生产与科研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笔者从业34年,因工作关系,有幸、有缘赴除新疆之外的我国石榴主产区、相对集中产区、零星栽培区考察、学习.期间,与石榴产区广大果农、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搜集石榴谚语30余条.选取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18条石榴谚语进行整理、解读,并对"石榴谚语"一词进行科学定义,指出石榴谚语则是2000多年来,我国石榴产区果农在石榴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直至今日,石榴谚语依然熠熠生辉,其指导意义不断被运用到石榴生产当中,在传播石榴科技、促进石榴生产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
温长路
- 《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
| 2009年
-
摘要:
星转斗移,阴阳交替。刚刚在一家电视台讲过“火烤三伏,护头护肚”的故事,又接到另一家电视台要诠释“秋蝉鸣,懒妇惊”谚语的邀请。随着传统文化热的不断升温,民众对与自身健康生存密切关联的医药卫生谚语的关注度也越发显得热起来。与医药卫生相关的谚语,既包含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又包含有丰富的中医药知识,是中医学传承、普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值得引起重视。研究谚语中的中医药文化现象,必然涉及到由谚语的界定到谚语与中医学关系的诸多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