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隐喻认知

隐喻认知

隐喻认知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336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962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学术探索、群文天地、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五届学术年会等;隐喻认知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贾春华、谢世坚、吴克炎等。

隐喻认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 占比:5.2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5962 占比:94.66%

总计:6298篇

隐喻认知—发文趋势图

隐喻认知

-研究学者

  • 贾春华
  • 谢世坚
  • 吴克炎
  • 陈广秋
  • 吴彤
  • 徐慈华
  • 朱明艳
  • 杨玉
  • 王勇
  • 董银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可寒
    • 摘要: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9种汉语类CSSCI期刊为范围,以"认知""构式语法""隐喻"等词条为主题、篇名、关键词和摘要,检索统计2011年至2021年间发表的认知语言学相关文章。近10年来中国认知语言学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即研究对象范畴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转向应用与实证,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构式语法、隐喻认知、范畴与范畴化、认知语义成为近年来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较之国际上的研究,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学科交叉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行系统、均衡、纵深的研究。
    • 塔娜
    • 摘要: 隐喻研究在20世纪成了认知科学的一项重大议题,其在认知机制的探索方面受到认知语言学、心理学、语言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的共同关注。隐喻是认知的基本形式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隐喻认知理论从方法论、使用频率、研究范围和功能角度表现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特征。隐喻信息的处理过程能够反映思维的独特性、整体性、关联性和发散性的特征,同时这些特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基于隐喻认知理论,从词汇隐喻能力、类比思维、文学鉴赏与创作能力以及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提出了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隐喻能力培养的建议。
    • 毛选
    • 摘要: 在维吾尔语的日常交流中关于“驴”的谚语出现的频率较高,而驴又作为-种从古至今都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动物,与之相关的谚语不可胜数,故本文以隐喻认知的角度对维吾尔语中关于“驴”的谚语进行分类总结,并与汉语中的意象作对比研究。
    • 戴明; 贾春华
    • 摘要: 人体患虚劳时,气血虚弱,在内则营血不足,不能为人体的卫气提供保障;在外则卫气薄弱,无法捍卫机体。虚劳患者气血虚弱日久,容易形成积滞、瘀血等。人之虚劳犹如国之衰落。一个国家的治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人才为核心,国防和司法为保障,同时要以工程建设增强国力,通过利民惠民的政策,给人才创造条件和发挥的契机,防止人才外流。同样,治疗虚劳分为三步:一为止损;二为调补;三为扶正防邪、祛瘀通络。补益气血时,要抓住精这一核心,防止反复漏精而造成的再次虚损,把健脾作为气血化精的基础,选取以甘味药为主的小建中汤补脾;用"少火生气"的肾气丸循序渐进地增强元气,通过养血柔肝使虚劳之人更好地藏血;以薯蓣丸防止因为正气虚弱而感受外邪,以大黄[庶虫]虫丸疏通瘀血阻滞,防止产生癥瘕积聚。
    • 徐慈华; 黄华新
    • 摘要: 问题求解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智能活动,旨在消除特定场景下智能主体当前所处的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隐喻认知作为一种富有想象力的理性,常常渗透在问题求解的各个环节,既会影响我们对问题所处情境的表征,也会触发我们生成各种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求解方案,还会影响我们对问题求解方案的选择以及对问题求解的元认知。隐喻认知在问题求解中的价值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人类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和智慧,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在复杂问题求解中可能存在的局限。
    • 牙艳萍
    • 摘要: 本文论述在隐喻认知视域下,将隐喻理论运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习作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 贾春华; 李湛; 赖敏
    • 摘要: 语言与认知/思维总是难解难分地交织在一起。20世纪重要的语言理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力主“语言决定思维论”,维特根斯坦也说,“我的语言的限度就是我的世界的限度”。若语言的作用果真如此,从语言入手探讨中医学思维,则成中医思维研究之不二法门。中医语言是一种自然语言,以汉字或符号的形式呈现,汉字的创立体现了中国古人的隐喻思维。从汉字的形成方法来划分中医学中的隐喻类型,沿其名、用其意而不袭其实,依次第名曰象形、象事、象意、象声隐喻。研究发现中医思维的独特性根基于汉语言的特殊性,是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医思维的特殊性,因而学习中医就必须学习中医语言。中医的语言犹如一座老城,一座由小胡同和广场、旧的和新的房屋和带有不同时期的扩建物的房屋构成的迷宫。只有走入并走出迷宫的人,才能从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语言中发现另一个人体世界。
    • 窦嘉乐; 黄慧雯; 吴彤; 刘庆华; 贾春华; 刘丹彤; 李鹏英
    • 摘要: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中医学习时间不同的医学生对医学命题加工的差异。方法:采用尾词范式与句义正确性判断任务,分别以中医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大二生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并分析被试者在理解判断中医、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行为学和脑电数据。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早期左前负成分(ELAN)、2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200)、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晚期正成分(LPC)时间窗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N400时间窗,大二生比研究生诱发了更负的波幅,组别主效应呈边缘显著[F_((1,27))=4.01,P=0.06,η^(2)=0.13];在LPC时间窗,组别与命题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_((2,54))=3.57,P=0.04,η^(2)=0.12],大二生内,中医命题比西医命题诱发了更大的晚期正成分(P=0.01)。研究生内,中西医命题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27)。结论:拥有不同中医学习时间的学生对中西医命题的理解过程存在差异,随着知识水平的增高,中医学生可能不再关注中医学本身的隐喻特质,倾向于将中医抽象概念进行西医命题的具体化加工,促使中西医概念的理解呈现更多相通之处。
    • 窦嘉乐; 黄慧雯; 吴彤; 刘庆华; 贾春华; 李鹏英; 刘丹彤
    • 摘要: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捕捉大脑判断中、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脑电成分,探索不同医学命题理解过程的脑神经机制,为中西医的思维差异提供认知神经科学层面的研究证据。方法:采用尾词范式与句义正确性判断任务,采集中医相关专业研究生在理解中医、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脑电数据。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早期左前负成分(ELAN)、2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200)、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6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600)时间窗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ELAN、P200时间窗,中西医命题的波幅差异不显著(P>0.05);在N400时间窗,西医命题比中医命题诱发了更负的波幅(P=0.04);在P600时间窗,中医命题比西医命题诱发了更正的波幅(P=0.01)。结论:在命题加工的前期词汇识别阶段,西医命题比中医存在更显著的具体性效应;在后期语义整合阶段,中医命题比西医涉及更多的整合加工,可能反映了中医语言的隐喻映射加工进程。
    • 王泽文
    • 摘要: 足球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备受广大群体的关注。足球话语作为足球运动重要文化载体自然不可忽视。足球话语包含多样的隐喻现象,体现了人类隐喻认知的特点。本文从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视角对足球语言进行解读,使读者能够从语言层面上感受到足球运动的魅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