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语言演变

语言演变

语言演变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汉语、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1845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丽水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语言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语言演变的相关文献由206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崇明、余金枝、姜宇卓等。

语言演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1.3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1845 占比:98.54%

总计:12021篇

语言演变—发文趋势图

语言演变

-研究学者

  • 丁崇明
  • 余金枝
  • 姜宇卓
  • 屈瑾
  • 张京花
  • 徐萍
  • 戴庆厦
  • 曾涛
  • 李珍
  • 李英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曼纯; 王严
    • 摘要: 《语言问题与语言规划》由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2021年共出版3期,发表学术论文14篇。第1期主要关注双语学生语言态度、一语发展趋势、语言优势与语言转用、语言一体化4个方面。文章基于丰富数据展开分析和讨论,涉及中国、西班牙、伊朗和加拿大,以期揭示语言演变及代际传承的基本规律。该期刊文4篇:双语学生藏语态度研究(Y.T.Gan&S.Sude),加泰罗尼亚地区一语的新发展:介于小族化与语言保持之间(A.Flors-Mas et al.),伊朗多语背景下卡尔胡里部落库尔德人的语言优势与语言转用:语言自亡还是他亡?(H.Weisi),蒙特利尔多语背景下移民的语言一体化(I.Bousmah&G.Grenier)。
    • 王梦如
    • 摘要: Anthony Kroch于2001年撰写的SYNTACTIC CHANGE是对语言演变问题承前启后的研究,一经发表便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讨论。Anthony Kroch所写的这篇文章系统地回答了语言为什么会变化以及语言如何变化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对历时句法学影响至深的观点。作者颇有创见性地将句法演变视为代与代之间语言传递的失误,将语言接触看作研究句法演变的重要途径,并认为一个单独底层参数变化与不同表层形式的变化相一致,从而使历时句法学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 张慧玉; 叶忱璨
    • 摘要: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显示,当前的语言生态学研究存在研究边界模糊的问题。进一步的文献梳理与分析表明,尽管广义的语言生态学包括生态话语分析或生态语言研究(language of ecology),但狭义的语言生态学研究应当聚焦“语言的生态”(ecology of language)。以此为基础,文章针对语言演变、语言濒危现象及保护、主导语言、双语及多语现象等主要议题对国外狭义的语言生态学研究进行回顾,继而指出该领域在研究边界、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并基于所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后续语言生态学研究应当充分借鉴生态学中成熟的概念、理论、模型及方法,充分关注语言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并不断拓展研究情景和研究思路。
    • 林玲; 黄橙
    • 摘要: 习语通常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劳动,英语习语更是英语语言结构的核心和精华。其中,英语饮食习语是西方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语言形式,它并不是简单的词义叠加,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饮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国家的语言演变过程中,饮食习语的表达必不可少,这是分析西方国家饮食文化、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方向。
    • 李素琼
    • 摘要: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语言变化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的相关性,以Trudgill和Kerswill为代表的变异社会语言学,或称语言变异与变化,是英国社会语言学研究主流,特色是方言接触引起的语言演变,尤其是城市移民语言演变及新方言形成。英国变异研究始于Trudgill提出的方言接触理论,也是英国社会语言学最初十几年的核心研究内容。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Kerswill为代表的学者进一步推动了方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研究发展,他提出的“巢居”言语社区概念和方言接触模型标志着变异研究发展新阶段。英国社会语言学研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 房阔; 鞠盈润; 刘怡坤; 王荣燊
    • 摘要: 语言对人类有着重要意义,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沟通交流表达符号 , 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科学进步都离不 开语言 , 语言是知识传憎的主要方式。据统计数据显示 , 目前世界上已查明的语言种类多达五千六百五十一种。每种语言都经过了 不断演变 . 才形成现代的语言形式。语言演变过程中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将针对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 响展开研究和分析。
    • 王思媛
    • 摘要: 巢湖方言中用"吺之"表达动作的实现,与普通话中的"了"在句法位置、语法意义上存在相似之处.本文从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的角度,考察权威语言对方言演化的影响,分析演化形成的动因与机制.
    • 伊莉
    • 摘要: 本文从流行语言演变视角,以具有“代际”特征的“火星文”与“圈层”性网络黑话为比较对象,对青少年网络用语从形成背景、传播现象、符号构成与语言规范的发展变化趋势与主要特征进行比较及探讨。在网络语言形成与传播由“代际性”逐步向“圈层化”转变的过程中,不仅符号构成、语言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在现实语境中语言规范性也会表现出新的失范形式与失范特征,由此带来的语言本体失范及道德失范问题,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予以重视与引导。
    • 陈涵韵欣
    • 摘要: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随着抗疫工作的进行,许多与疫情相关的新词汇也应运而生。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由不同语言组成的新词,其背后也蕴藏着不同的文化与社会背景。本文将以汉语、英语和日语为例,讨论三种语言在疫情中产生的新词,并结合所学的社会语言学知识,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方式进行分析。
    • 陳怡君
    • 摘要: 瓶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器物,"瓶子"是現代漢語基本詞,粤語對應詞爲"樽".文章根據出土和傳世文物並結合相關文獻,梳理了樽與瓶的歷史發展軌跡以及"樽"和"瓶"的語言演變過程.樽與瓶都産生於新石器時期,形制與功能均不同.魏晋南北朝時期因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部分貯酒器樽與瓶在形制上出現了明顯的趨同之勢.至唐代更有些樽和瓶没有顯著差異,從而命名相混.晚唐時期盛酒器樽開始逐步被形制與功能都更爲優越的注子所取代,而"樽"也由此逐渐退出通語口語.宋代及以後,瓶的功能擴大,"瓶"的詞義範圍也扩大,慢慢覆蓋了"樽".另一方面由於大規模中原移民進入嶺南地區,晚唐中原漢語在粤語的早期發展中留下大量痕跡,"樽"正是顯例,並在後續發展中,覆蓋了"瓶"的詞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