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因论
语言模因论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7361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才智、环球市场信息导报、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国际教师教育协会第三届双年会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师教育: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语言模因论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四瑗、刘红见、胡铁江等。
语言模因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7361篇
占比:99.92%
总计:147475篇
语言模因论
-研究学者
- 周四瑗
- 刘红见
- 胡铁江
- 包红芳
- 宁济沅
- 徐晓莹
- 李冰
- 袁茜
- 何自然
- 刘金明
- 张云
- 李娟
- 李秋梅
- 杨毅
- 毛伟华
- 王冠琪
- 王琦
- 王红
- 程媛
- 郑海荣
- 陈新仁
- 陈春香
- 陈莹莹
- 高洁英
- 黄莉萍
- Huan Ren
- Jianxin Feng
- 任伟光
- 任娟娟
- 任开兴
- 任欢
- 何自然2
- 侯娟娟
- 侯风英
- 冯建新
- 刘亚峰
- 刘宇松
- 刘立勇
- 刘筠
- 吴亚欣
- 吴淑严
- 吴骏良
- 吴骏良1
- 周伟
- 周培树
- 周奋
- 周红霞
- 唐清
- 孙飞凤
- 宫晓慧
-
-
葛小伍
-
-
摘要:
语言本身就是模因,二语习得就是对语言模因进行复制传播的过程。基于语言模因的特性,将语言模因和外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并提升其语用能力。本文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依据模因的形成和传播方式,分析了语言习得的规律,并指出了应在语言模因的指导下侧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
-
张国燕
-
-
摘要: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用于网络传播的流行语,是网民们心照不宣的表达方式,本文旨在通过语言模因论解读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机制,分析时下网络流行语言变异的缘由,为人们打造网络流行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
-
郝霞
-
-
摘要:
程式语在语言中大量存在,却是二语习得的难点,学习者很难选择和使用地道的程式语.现有研究从语音学、语用学、心理学等领域出发,涉及程式语习得过程中的语音特征、生成机制、认知方式等,但对于其社会文化属性以及产生与传播方式等问题缺乏探讨.本研究借助认识论中的语言模因论,尝试回答程式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传播问题,分析程式语作为语言模因的依据及强弱区别,并探讨程式语的社会语境化特点.研究最终指出,程式语具有可学性,其习得必须遵从语言传播的周期性规律,同时要充分考虑程式语的社会意义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程式语习得方法的理解.
-
-
宁济沅;
黄莉萍
-
-
摘要:
韶关公示语主要表现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传播方式,其英译现状不尽如人意,表现为理解有误、表达不当和译法不妥等.为解决这些误译问题,从语言模因论视角分析韶关公示语的实例后建议重译时应追求完全复制、相似复制和突变复制的综合运用.
-
-
-
宁济沅;
黄莉萍
-
-
摘要:
韶关公示语主要表现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传播方式,其英译现状不尽如人意,表现为理解有误、表达不当和译法不妥等。为解决这些误译问题,从语言模因论视角分析韶关公示语的实例后建议重译时应追求完全复制、相似复制和突变复制的综合运用。
-
-
刘红见
-
-
摘要:
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模因,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文化印迹.准确翻译流行语对于宣传我国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推动流行语文化"走出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流行语模因类型与表征,对流行语模因英译的转化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例证,提出了流行语模因的英译策略.
-
-
胡铁江
-
-
摘要: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存在不平衡的情况而广受质疑甚至诟病。本文基于语言模因论,把脉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力图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
-
吴亚欣;
何自然
-
-
摘要:
本访谈主要包括语用学方向博士生培养、语用学理论引介、语用学研究的本土化和应用性三方面的内容。何自然教授认为,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是语用学方向博士生必修的两门课,它们是弄清楚语用学的渊源和读懂语用学经典文献的基础;“语用三论”(关联论、语言顺应论、语言模因论)是众多语用学理论中对国内学者较有吸引力的三个理论,也是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以及社会语用现象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人际语用学研究要突出在中国的本土化,展示中国文化在人际关系构建中的体现;社会语用学研究要能够对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制定提供建议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