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证据认定

证据认定

证据认定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572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法学、法律适用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一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消防协会火灾原因调查专业委员会六届二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等;证据认定的相关文献由164位作者贡献,包括万军、刘亮、张颖等。

证据认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7.3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1572 占比:92.31%

总计:1703篇

证据认定—发文趋势图

证据认定

-研究学者

  • 万军
  • 刘亮
  • 张颖
  • 曹坚
  • 李后龙
  • 李莹
  • 王舒
  • 胡小凡
  • 花玉军
  • 葛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杭; 王龙; 怀自杰; 刘洪广
    • 摘要: 心理再认反应在早期朴素法律裁定过程中就已经体现出特殊证据参考价值。随着技术手段和生理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法学与心理学有了进一步展开交叉学科的空间。对嫌疑人再认案件信息的特定反应再次呈现出其特有的鉴别价值,并且存在作为新型证据的可能性。心理再认反应的内在神经活动机制,决定了通过该反应可以对个体是否参与案件进行分辨。一般再认鉴别指标包含眼动、微表情表现、情绪生理反应和神经认知电位。这些指标对应了人的无意识注意、内隐情绪和反映记忆存在与否的神经加工过程。这些探索方法最接近人对经历的本质反应,是有效判定人是否存有涉案经历的指标。目前心理再认反应作为法庭证据尚需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但通过现有条款分析,可以得知心理再认反应和其他证据有相似地位和价值,将来有望在法庭科学中成为可靠的涉案判定依据。
    • 徐子敬
    • 摘要: 家庭暴力,不仅存在于现实暴力,也存在于网络暴力的形式中.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和家庭暴力告诫制度的设定目的,均是制止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为受害人设置一道避免受到人身伤害的“隔离墙”.因此,家暴告诫书和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标准应当一致.鉴于人保令兼具程序法和实体法双重属性的特点,要求法院在实质审理之前比照特别程序快速作出认定,从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的证据种类来看,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出警记录等是法院书面审查最可信的书证.构建由“公安———法院———公安”的模式,建立以公安为反家暴实施主体,从家暴事件的发现到对家暴实施者的行为约束这一整个时间轴中,法院人保令制度的介入使公权力干预家暴具备强制执行力.公安机关接收到法院人保令后通过协助执行,有力保障人保令实现预期效果.同时,从内容、程序和人员三个方面提高公安在家暴警情处置的效能;运用区块链技术,探索建立反家暴协同工作平台.
    • 刘嘉森
    • 摘要: 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正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本文以电子数据为切入点,在刑事诉讼法的大前提下,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探讨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电子证据的取证过程和应该如何提取电子证据以及电子证据的应用。
    • 张旭
    • 摘要: 面对我国近几年的一些重要的互联网金融犯罪,诸多学者也以此展开多番讨论,对如何规制此类犯罪进行了实体法范围内的详述,但在程序法中对此类犯罪的证据审查与认定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掘.遂以此对据审查与认定的基本原理在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证据问题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对证据审查的认定与在互联网金融犯罪领域的适用以及对研究证据审查与认定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积极影响,将可能利于解决互联网金融犯罪证据审查与认定的部分给予个人一些见解.
    • 戴昱阳
    • 摘要: 区块链技术迅速发展,利用区块链存证取证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在司法诉讼等领域,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电子证据存证的现象越来越广泛,但由于立法缺失,准入标准,第三方存证、取证平台各式各样等问题,为法官带来一定困惑。本文旨在以区块链技术认定证据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为导向,研究讨论区块链作为证据认定过程的规范问题及标准提升等问题。
    • 朴惠燕
    • 摘要: 互联网作为一种交流媒介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微信聊天记录这一新兴形式能否作为有效证据,已成为通常民间借贷案件的中的焦点和难点.笔者打算通过本文探讨此问题,以期提供一个使用微信聊天记录、支付宝等电子证据作为证据是否可采用理出一种思路.
    • 刘庆
    • 摘要: 探究药品监管证据规则,包括药品证据规则立法思维、内涵外延、证据实务三大构成。本文立足新《药品管理法》,结合我国食品药品证据规则立法历史背景,从取证实践出发,将药品证据规则分为取证合法、取证有效、证据认定三大部分。在每部分探讨中,阐述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具体思考,深入探究我国药品监管证据规则的“立法思维”。最后建议,证据规则应当引导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执法意识与思想,让敢于执法、善于执法、严格执法、公平执法成为常态。
    • 林依洁
    • 摘要: 一直以来,投毒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暴力犯罪,其中的证据认定问题更是引人深思。1994 年“朱令铊中毒案”,2005 年“刘翠珍投毒案”, 2014 年“陈琴琴投毒案”,“李菊兰投毒案”,2015 年“柯长桂投毒案”, 2014 年“林森浩投毒案”,2018 年“李锦莲投毒案”。大量案件因证据问题困扰着侦查、起诉、审判等各项诉讼活动。以投毒案件为研究对象,从投毒杀人案件的犯罪特点,重点是投毒行为人特征分析;认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争议,分别为罪名认定问题、翻供问题、鉴定意见质证问题这些方面进行样态分析,研究发现证据问题是导致案件在诉讼中成为难点的重要因素,解决该类案件中的证据问题,方能公正处理此类案件。笔者对其相关解决措施——专家辅助人制度和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优势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
    • ZHANG Yuping
    • 摘要: 人身安全保护令具有法律制度和司法裁定的双重属性,其证据认定应适当掌控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的确实和充分、证据的审查和判断,特定情形下可以适用有限度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其实施机制应与时俱进,建立和健全审判机关内部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施机制,创设先予执行制度和职权执行制度,同时,构建既各司其职,又齐抓共管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外部实施机制,从而有效保护当事人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