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证型

证型

证型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923174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江苏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山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第十届全国学术年会暨社会医学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医内科肺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等;证型的相关文献由317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丽、孙世林、翁敏芬等。

证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6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3174 占比:99.90%

总计:924140篇

证型—发文趋势图

证型

-研究学者

  • 孙丽
  • 孙世林
  • 翁敏芬
  • 谭钦文
  • 刘淑平
  • 周明
  • 孙斌
  • 马家庆
  • 孙高峰
  • 朱方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雷鸣; 许馨予; 何慧; 徐坦; 许公平
    • 摘要: 许公平老中医为我国第四批、第六批、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工作40余年中,继承上海名医黄文东恩师思想,在治疗消渴病上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发展并开创了消渴病脾胃论学术思想,留给了我们宝贵经验。
    • 余瑶; 肖宵; 李鹏; 赵明芬
    • 摘要: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最严重的高血压病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快、病情变化迅速的特点,临床上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现对近年HICH的中医证型研究、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便临床上进行有效的防治。
    • 秦欢; 施庆武; 曾妮; 吴承艳
    • 摘要: 喘脱证是温病后期常见坏病。通过对温病中喘脱证病因特点、传变规律、病机见症研究的梳理发现:风温喘脱、湿热喘脱、冬温喘脱以邪实壅盛多见;温毒喘脱以气分热毒,闭阻肺窍多见;春温喘脱以虚实并存多见;特殊人群喘脱又分为产妇喘脱、幼儿喘脱。温病喘脱的危重性和紧急性在于疾病终末期阴竭阳脱的细微变化,需细审其传变过程。本文通过对温病文献的整理研究,以期对新冠病毒肺炎、人感染禽流感、大叶性肺炎、伤寒、流行性脑脊膜炎等疾病的危急喘脱证提供辨证类型参考。
    • 张永琪; 戴号; 郝泽瀚; 王凌椿; 叶博闻
    • 摘要: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发生痛风石破溃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痛风且合并体表痛风石的患者137例,根据有无痛风石破溃分为非破溃组(89例)和破溃组(4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溃疡存在独立相关的临床因素。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两组在年龄、痛风石病程、痛风石关节数、肾小球滤过率(GHR)、缓解期降尿酸治疗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痛风石病程长、无缓解期降尿酸治疗是痛风石破溃的独立危险因素,痛风患者应坚持降尿酸治疗;瘀热阻滞为慢性痛风石患者的主要证型,湿热蕴结在痛风石破溃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刘亚丹; 燕树勋; 段飞
    •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文献分析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舌脉及证素分布特征,探究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发表的代谢综合征相关临床文献共14260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68篇文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证型、临床症状及舌脉进行规范、整理,建立相关数据库,并对所涉及的中医证型提取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中医证型29个,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气阴两虚证、湿热壅滞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及痰湿阻遏证;临床症状出现频率前10位的有体胖腹满(66.76%)、失眠多梦(66.23%)、口干(55.22%)、腰膝酸软/痛(50.0%)、视物模糊(49.82%)、倦怠乏力(47.09%)、急躁易怒(45.83%)、头晕目眩(40.22%)、心悸气短(36.61%)、耳鸣耳聋(34.9%),舌形以胖嫩舌为主,舌质以暗或紫或瘀斑为常见,舌苔以白、腻为常见,脉象以弦、滑或沉为主;共提取6类病位证素,其中肝、脾、肾为常见病位证素;提取11类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湿、痰、瘀为常见病性证素;证素组合多样,其中两证素组合最多,占49.49%,以气虚+阴虚、湿+热、痰+瘀最为常见;通过聚类分析证素可分2类:①脾、肝、痰、湿、气虚、阴虚;②肾、气滞、热、瘀。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证、湿热壅滞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及痰湿阻遏证;临床症状主要有体胖腹满、失眠多梦、口干、腰膝酸软/痛、视物模糊、倦怠乏力、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耳鸣耳聋等;舌形以胖嫩舌为主,舌质暗或紫或瘀斑,苔白、腻,脉象以弦、滑或沉为主;常见病位证素为肝、脾、肾;常见病性证素为阴虚、气虚、湿、痰、瘀;证素组合中两证素组合最多,以气虚+阴虚、湿+热、痰+瘀最为常见。
    • 李娟娟; 叶文怡; 吴建浓
    • 摘要: [目的]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纳入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5月10日,系统评价两者治疗各种类型感冒的临床疗效以及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的差异性。[结果]对纳入研究的5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s,RCT)进行统计分析,共涉及病例数6093例。结果显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0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07),P>0.05]。亚组分析提示,两者治疗风寒感冒[RR=0.97,95%CI(0.93,1.01),P>0.05]、风热感冒[RR=1.04,95%CI(1.00,1.08),P>0.05]、阴虚感冒[RR=1.02,95%CI(0.99,1.05),P>0.05]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分析提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退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06,95%CI(-0.42,0.30),P>0.05];饮片治疗感冒咽痛时间短于配方颗粒[SMD=-0.66,95%CI(-1.09,0.23),P<0.001]。[结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疗效相当,分别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阴虚感冒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退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饮片缓解感冒咽痛时间稍优于配方颗粒。
    • 赵晓瑜; 杨洁; 张嘉铖; 杨传华
    • 摘要: 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象是机体整体水平的蛋白质,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二者有相似之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发现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脂异常与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不同中医证型中均存在差异蛋白。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中医证候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30篇。
    • 段佳荠; 咸楠星; 李相泽; 杨珺涵; 王思佳; 尹妮; 依秋霞; 李玉锋; 杨关林; 张哲
    • 摘要: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证型脾胃系患者的舌象特征差异,将计算机视觉技术融入中医辨识理论,为其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消化科专家门诊患者的舌象及四诊信息,其中肝胃不和型47例,脾胃虚弱型40例,提出舌象分区模型并将其划分为7个区域,通过观察两种证型患者舌色、舌形、苔质苔色、舌下脉络特征,并结合数值分析计算其颜色参数RGB、HSV的数值,从而获得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象特征信息。结果肝胃不和型患者以淡红舌为主,多伴裂纹、齿痕、淡黄厚腻苔,舌下脉络偏青紫、长粗,结节迂曲明显;脾胃虚弱型患者以淡紫胖大舌为主,多伴裂纹、齿痕、淡黄腻苔,舌下脉络异常特征不明显。与肝胃不和组相比,脾胃虚弱组舌象及舌下脉络颜色参数R、G、B和V的数值整体较高(P<0.05),颜色偏明亮、淡白。结论分区模型能够量化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象特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舌象诊断的准确性及证候辨识的参照性。
    • 陈叶青; 李晓琳; 陈子睿; 唐东昕; 吴勉华; 程海波; 范欣生; 孙东东
    • 摘要: 目的:通过文献整理与分析比较结直肠癌不同阶段中医药治疗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差异。方法:检索197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运用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中医证型、方剂分析、中药使用频次统计,对纳入标准的高频中药进行中药功效分类。结果:未手术未放化疗阶段治疗以祛邪攻积兼顾扶正培本,用药或用补益气血的白术、黄芪、当归,或应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药;未手术放化疗阶段治疗以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为主要治则,用药则应用健脾益气的白术、黄芪、党参及燥湿利水的茯苓、薏苡仁;术后(包括化疗)阶段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要治则,处方常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用药则以补虚的白术、黄芪、当归、山药为主,同时应用川芎、丹参、莪术等活血化瘀药,麦芽、鸡内金、山楂、神曲等消食药。结论:结直肠癌不同阶段中医药治疗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为临床用药及进一步的药理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
    • 唐颖慧; 刘皎皎; 李粉萍; 何瑾瑜; 杨跃青; 薛敬东; 叶苗青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中医证型分布、症状分布、中医疾病以及舌脉等情况,分析证候要素特点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陕西省5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肝病科住院且第一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2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各种标准最终纳入194例患者。观察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分布,分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证候特点,并初步建立辨证论治标准。结果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专科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占比为0.9%,误诊率占17.1%;194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中药制剂导致的肝损伤患者98例(50.5%),抗结核药30例(15.5%),皮肤病药物47例(24.2%),其他药物19例(9.8%)。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与性别、吸烟、饮酒无相关性,但19~39岁和40~60岁年龄段发生率较高。中医症状表现为乏力182例(93.8%),食欲不振158例(81.4%),胃脘胀满118例(60.8%),恶心66例(34.0%),呕吐30例(15.5%),厌油34例(17.5%),身目黄染84例(43.3%),尿黄88例(45.4%),大便干结36例(18.6%),大便稀溏8例(4.1%),发热8例(4.1%),皮肤瘙痒32例(16.5%)。中医疾病以肝系疾病为主,如黄疸病、胁痛病;其次为脾胃疾病,如痞满病、湿阻病、胃痛病等;再次为肺部疾患如肺痿病、肺痨病及咳嗽病。中医证候分布主要为肝郁脾虚证(37.1%)、肝胆湿热证(33.0%)、湿热蕴脾证(20.6%)、其他证型(9.3%)。舌象以舌淡红苔薄白、舌质红苔黄腻为多见,脉象以弦滑、弦或弦细为主。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中药制剂、皮肤病治疗药物及抗结核药物诱发,临床误诊率较高。该病的中医表现为黄疸及胁痛,常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等证型,因此正确判断及中医辨证论治有助于降低误诊率,提高临床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