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3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5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238133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诊断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国际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医肿瘤临床创新与标准化论坛等;乳腺纤维腺瘤的相关文献由114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向红、黄婉文、杨延斌等。
乳腺纤维腺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8133篇
占比:99.78%
总计:238661篇
乳腺纤维腺瘤
-研究学者
- 黄向红
- 黄婉文
- 杨延斌
- 杨永明
- 汪志春
- 王小燕
- 王红鹰
- 董墨农
- 陶世明
- 刘燕
- 张心怡
- 张董晓
- 徐胜昔
- 李梅
- 杨海燕
- 王恒丹
- 王莉
- 胡登奎
- 贾国丛
- 赵伟军
- 黄丽萍
- 丁佩
- 丁生晨
- 乔鹏岗
- 任长才
- 余娜
- 余汇
- 侯红
- 傅少梅
- 刘国伟
- 刘宇波
- 刘彦丽
- 刘晓丽
- 刘洋
- 刘祖春
- 刘纲
- 刘道芳
- 华秀云
- 吕波
- 吴佩琪
- 吴欣
- 周坚
- 周巧云
- 周波
- 周洁
- 和娴
- 姜鑫
- 孙红叶
- 宋晖
- 巫晓红
-
-
吕宛颖;
刘盼;
王科润
-
-
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患者院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河南省某医院行局灶切除术的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3个月复查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分;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复查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疾病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复查时,2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出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中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健康宣教、人文关怀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在行局灶切除术后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患者院后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徐文涛;
靳宁
-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腔镜联合微整形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拟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的患者160例,按入院先后单双号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乳腔镜联合微整形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乳晕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乳房外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乳房外形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腔镜联合微整形运用于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能达到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位置更隐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美容需求等效果,值得推广。
-
-
汪志春;
徐胜昔;
王恒丹
-
-
摘要:
目的探讨逍遥丸对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收治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完成后将患者以抽签法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在手术后予以定期随访,观察组在手术后予以定期随访加口服逍遥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免疫功能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孕酮(P)、雌二醇(E2)、E2/P指标水平对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E2、E2/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8+、CD4+/CD8+水平对比(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发率低于对照组1年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治疗后加服逍遥丸,能帮助患者调节机体的性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同时还可降低纤维腺瘤的再发风险。
-
-
于涛
-
-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效果。方法 10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手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乳房形态改变率、6个月内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乳房形态改变率2.00%以及6个月内复发率2.00%均低于对照组的16.00%、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4.89±1.85)d以及住院时间(7.85±1.29)d均短于对照组的(7.39±1.22)、(11.69±1.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使用手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乳房形态改变率及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
-
高武林
-
-
摘要:
目的:观察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放射状切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环乳晕切口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美容效果、复发、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67.89±9.54)min]、住院天数[(8.34±2.21)d]、切口愈合时间[(10.24±2.63)d],短于对照组的[(76.75±12.95)min、(10.46±2.56)d、(13.54±3.43)d],术中出血[(72.85±12.83)mL],少于对照组的[(89.75±14.98)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无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20.00%,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手术能够提高手术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失血量,术后美观程度高,患者满意度高。
-
-
郭瑞俊;
吴芃;
杨小红;
石岳;
白祯祥
-
-
摘要:
全国名老中医白祯祥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五十载,在诊治乳腺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她认为乳核肝气郁结型多与肝脾肾有关且虚实夹杂,当以疏肝解郁为先,兼以健脾,软坚散结化痰,自拟散结方治疗,疗效卓著。该疗法突出中医学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论治思维,发扬了中医药消法治疗乳腺疾病的优势特色,临床值得应用和推广。
-
-
张彭博;
石岳;
杜悦;
杨小红
-
-
摘要:
石岳老师认为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发展“痰”与“瘀”关系密切。病因多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病位在肝、脾、肾,辨证归属肝气郁结,脾肾亏虚。石岳老师治以疏肝健脾益肾,活血化痰散结,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文章总结石老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经验,以期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
-
钱超颖;
陈婷
-
-
摘要: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用于临床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疾病(纤维瘤、小体积叶状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250例,所有患者分别接受CDFI与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归纳分析乳腺纤维腺瘤、小体积叶状肿瘤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及血流信号情况。计算比较CDFI、MRI检查的准确率及敏感度。结果:经诊断,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高频超声影像表现结果显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部低回声占比率均显著高于乳腺小体积叶状肿瘤患者(P<0.05)。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中,0级、Ⅰ级占比率显著高于小体积叶状肿瘤患者(P<0.05)。经CFDI检查,乳腺纤维腺瘤血流参数值均小于小体积叶状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无分叶、T_(1)WI低信号、不均匀强化、无囊腔占比率均显著高于小体积叶状肿瘤患者(P<0.05)。CDFI联合MRI诊断乳腺纤维腺瘤、小体积叶状肿瘤患者的准确率、敏感度均显著高于CDFI与MRI单一诊断(P<0.05)。结论:乳腺肿瘤疾病患者可通过CDFI联合MRI影像检查,能够准确鉴别纤维瘤与小体积叶状肿瘤,同时操作简单、安全,提倡运用推广。
-
-
胡柏;
董海平;
徐鸿志;
张龄艺;
蔡世峰
-
-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MR脂肪抑制(FS)-T2WI(FS-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MRI鉴别乳腺黏液癌(MBC)与乳腺黏液样纤维腺瘤(MF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MBC(MBC组)与22例乳腺MFA(MFA组),比较组间FS-T2WI信号强度(SI)指数、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等MRI表现差异。针对FS-T2WI联合DWI及增强MRI参数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回归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2种回归方程鉴别MBC与乳腺MFA的效能。结果 组间FS-T2WI信号SI指数(Z=3.780,P<0.001)、DWI-ADC(t=4.230,P<0.001)、强化均匀与否(P=0.006)、早期强化方式(P<0.001)、强化填充方式(P<0.001)及TIC类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延迟期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基于FS-T2WI联合DWI参数建立回归方程如下:Logit(P)=-10.434+0.003×ADC+0.748×FS-T2WI SI指数;基于增强MRI参数建立回归方程Logit(P)=31.666+0.287×强化均匀与否-18.319×早期强化方式+19.945×强化填充方式-36.591×延迟期强化方式+20.225×TIC类型。上述2个回归方程鉴别MBC与乳腺MFA的AUC(Z=1.890,P=0.059)、敏感度(χ^(2)=1.050,P=0.305)、特异度(χ^(2)=1.100,P=0.294)和准确率(χ^(2)=0.660,P=0.4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T2WI联合DWI可鉴别诊断MBC与乳腺MFA,其诊断效能与增强MRI相当。
-
-
周蕾蕾;
陈宇辰;
蒋红兵
- 《2020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本研究基于迁移学习实现DCE-MRI乳腺纤维腺瘤和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 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经DCE-MRI检查且定性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84例.所有患者均于MRI检查后15天内接受手术,最终病理诊断108例(平均年龄,50.52±10.33岁)为纤维腺瘤,其余76例(平均年龄,42.20±10.10岁)为浸润性导管癌.基于InceptionV3模型建立了病灶水平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探究迁移学习过程中冻结不同模型深度对分类效果的影响.通过五倍交叉验证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将分类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正确率(Accuracy,ACC)、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性(Specificity,SPEC)和AUC等指标来描述分类结果. 结果:在病灶水平模型中,基于Inception V3的模型在冻结276层之前的权重时,得到了更好的结果(AUC=0.93,ACC=0.90),与图像水平模型相比,两种病灶水平模型的鉴别能力显著提高(准确率提高了13%). 结论:我们通过研究证实,迁移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来鉴别纤维腺瘤和浸润性导管癌DCE-MRI图像.不同迁移学习深度的分类效果不同,我们提出的病灶水平模型能显著提高分类精度.
-
-
柳亚丽
-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呈圆形或卵圆形,临床多见1~3cm,生长缓慢,妊娠或哺乳期时可急骤增长.极少数青春期发生的纤维腺瘤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直径可达8~10cm,称为巨大纤维腺瘤,仍属良性肿瘤.纤维腺瘤恶变成纤维肉瘤或乳腺癌者极少见,不到1%.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乳房内各层软组织结构,超声诊断乳腺疾病主要用于确诊乳腺内肿块并正确分辨囊性肿块及实质肿块;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及肿瘤定位;无创确诊乳腺导管扩张;确诊腋窝及胸廓旁淋巴结肿大并提供肿大淋巴结的性质。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应密切观察、定期随诊,外科手术切除,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
-
LIU Man;
柳蔓;
LV Bo;
吕波;
YU Hui;
余汇;
YU Na;
余娜
- 《2017年贵州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普外科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90例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及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的变化及对治疗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的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术后治疗依从性和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
-
曲更宝;
朱强;
王林;
王丕琳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比较环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治疗的106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患者采取环乳晕切口肿物切除术治疗,作为观察组;44例患者采取腋窝隐匿切口肿物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瘢痕宽度及瘢痕高度,根据切口Ⅰ期愈合率、乳房形态满意率、皮下积液发生率、病灶感觉异常率,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rn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瘢痕宽度及瘢痕高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Ⅰ期愈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乳房形态满意率、皮下积液发生率、病灶感觉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环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乳房形态影响小,并发症发生少,治疗效果与美容效果相一致;但环乳晕切口切除术的创伤性更小,愈合质量好,比腋窝隐匿切口切除术更具有临床可行性.
-
-
周龙根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采用围手术期配合中药治疗,使增生组织消散软化,择期行瘤体局灶切除的方法,探讨此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优缺点。rn 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11月共88例患者.全部经术后病检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并存乳腺腺病.按时段不同分为传统治疗组43例rn(48.86%)和改进治疗组45例(51.13%).均为女性.年龄17-44岁.平均32rn岁,包块分布于单侧为39例,双侧49例;单侧瘤体2个以上为3例,最大约5×4cm大小,最小约1.5×l.6cm大小;并存乳腺增生程度较重者35例,较轻者2例,伴有乳房胀痛症状34例,伴有乳头分泌物者3例.传统组43例未用中医中药辅助,瘤体连同增生组织整块切除,大部分需重建。改进组45例,均在术前服用中药2-4周,术后半个月开始跟踪服中药2周左右,单行瘤体局灶切除,不需要重建整形。rn 结果:围手术期结合中药使增生腺体组织完全消散软化在2周内38例(84.44%),3周内7例(15.55%),术后半月重复中药2周左右.手术单行瘤体,创伤小,腺体组织切除少,保持了良好的乳房外形.尚未发现复发病例;传统组43例中,整块组织切除,创伤及技术难度大,其中行乳房重建达37例(86.04%),且术后乳房形状不良8例(18.60%),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rn 结论:综上所述,根据二病并存的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寻求中酉医结合.手术立足切瘤体,中药立足治增生,有机结合,切实可行,符合现代医学科学要求。中药治疗后肿块缩小,界限清晰;手术切口缩小,患者乐意接受,具有较实用的临床实用价值。
-
-
李明;
乔鹏岗;
陆虹;
马锦琳;
王怀涛;
李功杰
- 《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评价MRI低信号分隔征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共54个纤维腺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低信号分隔征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54个纤维腺瘤中,37个纤维腺瘤在MRI可观察到低信号分隔,发生率为69%(37/54);其中29个病灶分隔厚度小于2mm,8个病灶厚度大于2mm.37个病灶低信号分隔在T1WI脂肪抑制序列均观察不清,33个病灶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可观察到低信号分隔,在TIWI增强序列均可观察到.结论:低信号分隔征是诊断乳腺纤维腺瘤较特异的征象之一,并且TIWI增强序列观察最佳.
-
-
黄婉文;
杨延斌;
陶世明;
杨海燕
- 《第十三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纤维腺瘤(FA)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183例F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气滞型97例、痰瘀互结型86例,乳腺正常的健康女性30例作对照组,在黄体期检测血清性激素孕酮(PRGE)、雌二醇(E2)、垂体泌乳素(PRL)的水平,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在黄体期FA组、肝郁气滞型组、痰凝血瘀型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性激素水平比较:FA组、肝郁气滞型、痰凝血瘀型的PRGE、E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FA组、肝郁气滞型、痰凝血瘀型的PRL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P>0.05);但肝郁气滞型与痰凝血瘀型的PRGE、E2、PR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与痰凝血瘀型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进行比较,痰凝血瘀型FA患者年龄明显小于肝郁气滞型、肿瘤直径明显大于肝郁气滞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黄体期PRGE、E.水平升高是引发FA的重要因素,PRGE、E2的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对FA病因诊断及药物干预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的参考,但不能作为F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因痰凝血瘀型FA患者发病年龄小、肿瘤大,适当的药物干预性治疗更为重要。
-
-
-
王剑峰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国际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医肿瘤临床创新与标准化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介绍了肿瘤的成因以及中医"乳癖"的概念,研究了"乳癖汤"对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提出了中药体外预消化概念,探讨了中药发酵(体外预消化的一种)后抗肿瘤效果的增强.初步试验了乳癖汤体外预消化后,可以得到更多的分子量较小的活性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肿瘤细胞中心阻断肿瘤细胞的代谢,使肿瘤细胞坏死,同时可以降低其中的软坚散结中药对人体正气的损伤,从而增强其软坚散结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