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6963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复方丹参滴丸学术会议等;乳腺腺病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柳凤轩、詹新恩、谭淑玲等。

乳腺腺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6963 占比:99.89%

总计:77050篇

乳腺腺病—发文趋势图

乳腺腺病

-研究学者

  • 柳凤轩
  • 詹新恩
  • 谭淑玲
  • 于华
  • 何国林
  • 刘树坡
  • 刘镜文
  • 姜军
  • 孟丽玲
  • 张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爽; 朴艺兰
    • 摘要: 近年来,乳腺腺病发病率居乳腺疾病首位,是女性最为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其中,乳腺硬化性腺病极易与乳腺癌相混淆,故早期鉴别诊断对患者后续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常规超声是诊断乳腺腺病的基础,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及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正确率.因此,本文整理了近年来相关文献,对乳腺腺病和乳腺癌的不同类型超声特点及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鉴别水平,希望对临床上乳腺腺病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 周丽萍; 朱继红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乳腺腺病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妇女生育年龄推迟、母乳喂养次数减少、超重肥胖、缺乏运动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乳腺疾病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及筛查理念的推广.作为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人们对乳腺腺病的认识已经过了百余年之久,但其与乳腺癌的关系目前并不十分明确.乳腺腺病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医师的临床经验水平.正确的影像诊断,乳腺腺病的早期检出、及时干预、临床随访及疗效评价,甚至避免过度检查治疗均具有巨大的意义.本文拟对乳腺腺病的X线、磁共振等传统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回顾,并结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体会进行简单论述.
    • 刘志勇; 赵辛; 赵海军; 杜倩倩; 王雪铭; 赵云峰; 韩庆茹
    • 摘要: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对乳腺腺病患者乳腺彩超评分及脂筏结构蛋白1(FLOT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和石家庄第四医院收治的96例乳腺腺病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同年龄层48例因乳腺腺病手术切除病灶边缘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作为正常组(检测FLOT1蛋白表达量).对照组采用乳癖散结胶囊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45 d,2周定期复诊1次,治疗3个月后复查.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乳腺彩超评分、FLOT1蛋白表达量及FLOT1表达阳性情况和乳房疼痛VAS评分.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乳腺彩超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乳腺腺体组织中FLOT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FLOT1蛋白表达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更趋于正常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FLOT1表达阳性评分、FLOT1表达总阳性率、强阳性率及乳房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腺病患者可明显减轻乳腺病变,下调FLOT1表达,可明显缓解疼痛,疗效确切.
    • 王克; 何秀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穿刺活检鉴别乳腺腺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腺病患者139例,均进行手术切除病变,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手术前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S-CNB),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联合US-CNB对乳腺腺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显示,139例患者中,弹性成像联合US-CNB诊断结果符合术后病理结果的136例,准确率为97.84%(136/139),US-CNB诊断结果符合术后病理结果的130例,准确率为93.52%(130/139),弹性成像联合US-CNB准确率较高(P<0.05).结论 US-CNB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US-CNB诊断乳腺腺病都有较高的定性能力,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对腺病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 Vivi
    • 摘要: 乳腺增生分为乳痛症、乳腺腺病和纤维囊性乳腺病,这三种情况症状基本相同,只是乳痛症疼痛更明显一些。乳痛症:并不属于真正的乳腺增生症,也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纤维囊性变:指乳腺呈团块状或有连续的结节样乳腺疾病,临床触诊检出的纤维囊性变并不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 柯丽明; 潘升逸; 林盈; 彭志平; 林晓燕; 陈树挣
    •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腺病的诊断价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腺病52例(52个病灶)、浸润性导管癌100例(100个病灶)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乳腺腺病超声表现大多为低回声团块、结节,形态规则、边缘清晰、无钙化灶、周围无高回声晕,无明显血流信号(P<0.01),而病灶的纵横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2个病灶中同时有纵横比≥1、形态不规则超声征象的病灶11个,病理结果均为腺病合并积乳囊肿,其中8个边缘呈少量根粗足状、成角状突起.结论:超声对乳腺腺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当出现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的乳腺病灶时,可考虑有乳腺腺病合并症特别是合并积乳囊肿的可能.
    • 陈海萍; 包凌云; 程颖颖; 许晓静; 谭艳娟; 朱罗茜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冠状面"汇聚征"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经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扫查冠状面出现"汇聚征"的乳腺病灶共124个,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2组,分别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得出冠状面"汇聚征"在肿块型组及非肿块型组的乳腺癌检出率,用 χ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冠状面"汇聚征"对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24个乳腺病灶中89个为肿块型病变,35个为非肿块型病变.肿块型病变经病理证实为恶性71个,其中浸润性乳腺癌67个,非浸润性乳腺癌4个,良性病变18个(乳腺腺病11个,导管内乳头状瘤4个,不典型增生2个,放射状瘢痕1个),非肿块型病变经病理证实为恶性6个,其中,浸润性乳腺癌2个,非浸润性乳腺癌4个,良性病变29个(乳腺腺病25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个,纤维腺瘤1个).冠状面"汇聚征"作为乳腺癌的一个诊断征象,在肿块型乳腺病变中的检出率为79.77%(71/89),高于非肿块型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5).本组共诊断77例乳腺癌,其中浸润性乳腺癌69例,非浸润性乳腺癌8例,冠状面"汇聚征"对浸润性乳腺癌的检出率为89.61%(69/77),显著高于非浸润性乳腺癌10.39%(8/77).良性病变中,无论肿块型或非肿块型,乳腺腺病均是主要的病理类型,在肿块型中所占比例61.11%(11/18),非肿块型中86%(25/29).结论 冠状面"汇聚征"是乳腺癌诊断的重要超声征象,尤其对于乳腺肿块型病变,且对浸润性乳腺癌更为敏感.而良性病变中间质增生、纤维化或胶原化是是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干扰因素,其中乳腺腺病是主要的病理类型.
    • 张媛; 陈秀平; 雷蕾
    • 摘要: 目的比较乳腺腺病与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两种疾病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腺病或乳腺癌病例40例临床资料,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对象声像图特点。结果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术前彩超诊断符合33例(82.5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腺病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效果,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可反复检查、诊断符合率高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张亚平; 董光; 耿海; 聂家秋; 张敏
    • 摘要: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 and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in adenosis of the breast and breast cancer.Methods 30 cases of adenosis and 45 cases of breast cancer with pathological verification were scanned with DCE-MRI and DWI.The MRI features of the lesions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shape,margin,T2WI singal, features of enhancement, time intensity curve(TIC) type, early enhancement rate(EER),peak time, background enhancement and ADC value.Results The irregular margin with or without spiculation and the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were mostly seen in breast cancer (P=0.002,P=0.009, respectively).The TIC type Ⅲ, EER larger than 100% and peak time within 2 minutes were mostly seen in breast cancer(P0.05).Conclusion DCE-MRI combined with DWI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lesions.%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腺病和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腺病和45例乳腺癌的MRI影像资料,包括病灶的形状、边缘、强化方式、T2WI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早期强化率(EER)、达峰时间、背景强化程度及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在形态学特征中,乳腺癌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伴或不伴有毛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同时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在动态强化特征上,乳腺癌多表现为TIC流出型,EER多表现为快速流入,达峰时间多在2 min以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对于鉴别诊断乳腺腺病和乳腺癌具有重要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