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表现
超声表现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9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116215篇;相关期刊338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三届组稿会暨第六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等;超声表现的相关文献由377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心怡1、吴长君、郭敏等。
超声表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6215篇
占比:98.27%
总计:118255篇
超声表现
-研究学者
- 张心怡1
- 吴长君
- 郭敏
- 郑敏
- 蔡少雨
- 李凤华
- 张心怡
- 刘武岩
- 周启昌
- 李吉昌
- 尹娟
- 王文平
- 王春光
- 王树群
- 薛芳
- 许春梅
- 赵欣华
- 马秀清
- 伍世花
- 刘艳
- 刘霞
- 刘露阳
- 宋晓东
- 张敏
- 张春梅
- 张爱青
- 李红丽
- 杨建秀
- 王子干
- 王志斌
- 王琰
- 罗飞
- 刘春波
- 娄丽
- 张丹
- 张蓉
- 彭玉兰
- 杨守和
- 杨帆
- 杨益虎
- 牛振英
- 王玉敏
- 王超
- 石惠杰
- 程松玲
- 罗燕
- 肖维虎
- 蒋天安
- 蔡伟
- 郑雪松
-
-
董桂云
-
-
摘要: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诊断中采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的价值。方法纳入86例异位妊娠患者纳入研究(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均实施经阴道超声(观察组)、经腹部超声检查(对照组),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情况。结果1)超声表现观察组的胚芽心血管搏动(31.39%)、附件区包块(55.81%)、似湍流样低阻血流频谱(18.60%)、假孕囊(18.60%)等表现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的对应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准确率观察组诊断准确率(83.72%)高于对照组(66.2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可行性较高,可提高超声表现检出率,亦可确保诊断准确率及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
-
-
王静;
李樱;
赵季红;
孙亮
-
-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以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结合形成,介导器官和组织损伤,常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目前该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暂被认为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紊乱,受到异常激活后攻击自身器官组织,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是最容易受到累及的靶器官,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致死原因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显著上升。超声成像是目前评价患者心血管疾病和功能的主要方法,这种无创可视化操作技术能够帮助医师判断心血管系统病理改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因此本文对于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病变的超声表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
陈利明;
周大兵
-
-
摘要:
目的探讨肢体浅表组织骨外尤文肉瘤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肢体软组织浅层骨外尤文肉瘤患者的临床、超声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3例肢体骨外尤文肉瘤的主要超声表现为下肢皮下软组织浅层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血流较丰富,呈低速低阻血流频谱,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骨外尤文肉瘤。结论肢体浅表组织骨外尤文肉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通过结合临床特征可提示诊断,但缺乏特异性,仍需与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
李瑞霞;
马苏美
-
-
摘要:
患者男,51岁,因发现“左侧踝关节肿物10年余,近期左踝部疼痛”入院,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左侧踝关节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5 cm的肿物,质地软,伴有压痛,局部皮温略增高。实验室检查:载脂蛋白0.76 g/L、同型半胱氨酸23.9μmol/L;丙肝病毒抗体(+);平均血红蛋白含量32.8 pg、淋巴细胞绝对值1.26×109/L,余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左侧踝关节处可探及大小约4.6 cm×2.9 cm的无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可见数个椭圆形等回声团,其中最大者约0.6 cm×0.5 cm,分布于囊液中,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
-
杨林;
李梦
-
-
摘要:
患者男,28岁,患者半年前在院外诊断肺结核,2个月前睾丸反复疼痛2月余,3 d前症状加重。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左侧睾丸及附睾超声改变:结合病史,不除外睾丸结核伴睾丸内冷脓肿形成。入院检查,检查菌素试验阳性。CT:右上肺结核。超声检查:左侧阴囊壁增厚、厚约5.8 mm。左侧睾丸大小约:32.3 mm×22.5 mm,左侧睾丸实质回声不均匀,实质内可见多个散在的最大约23.8 mm×15.7 mm×20.4 mm不均质低回声结节.
-
-
汤波;
洪晓冬;
池垚;
张志峰
-
-
摘要: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三种类型中较轻微的一种亚型,是一种溶骨性病变,主要发生于颅盖骨,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1]。现回顾性分析我院SEG 9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
-
贵珍;
吴琴;
孟飞
-
-
摘要:
患者女,73岁,因发现左侧甲状腺肿块4年余,增大半年就诊。自诉平素无自觉症状,无声音嘶哑和进食哽咽感,近半年来自觉肿块逐渐增大。专科体格检查:颈软,气管右偏,分别于甲状腺左、右侧叶扪及大小约6.0 cm×5.0 cm、3.5 cm×2.0 cm肿块,质地硬,边界清晰,表面欠光滑,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
-
王爱霞;
朱向明;
钱红波;
李娜娜;
胡国兵
-
-
摘要:
患者女,72岁。近1个月胸闷不适,活动时明显,休息后稍缓解,夜间平卧偶感不适,于外院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反流,予以控制心率、抗凝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患者神志清,精神良好,活动力良好,大小便正常。
-
-
林勉淞;
彭志平;
林礼务
-
-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较高,有学者报道高达(18.29±0.23)%[1],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静脉血栓多表现为周围型[2],且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内径增宽的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液淤滞度更明显、时间更长[3]。而TKA术后并发下肢动脉血栓的发生率较低,据Butt等[4]报道其发生率仅为0.03%~0.17%,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
-
-
汤波;
林洁;
蔡林伟;
胡冰倩
-
-
摘要:
子宫内翻是产后24小时内子宫底部向宫腔内陷入,甚至自宫颈或阴道翻出的病变,是一种罕见且极其严重的产后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产妇存在大出血导致低血容量休克,甚至死亡的风险[1]。完全性子宫内翻既往根据临床表现、腹部触诊及妇检情况即可诊断,而不完全性子宫内翻则依赖于超声诊断。超声的早期确诊是降低产后子宫内翻产妇病死率的关键,现回顾性分析不完全性子宫内翻2例的超声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
-
强坤坤;
罗红;
宋清芸;
文娟;
严霞瑜;
杨太珠;
蔡越
- 《2018四川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女性生殖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的超声表现,以期提高超声正确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7年11月经本院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的14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图文资料,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14例患者中共检出21个病灶,9例患者为单发病灶,5例患者为多发病灶二维超声21个病灶中18个(85.7%)表现为盆腔内实性低回声,2个(9.5%)发生坏死表现为无回声,1个(4.8%)表现为不均质稍强回声,13个病灶边界清晰,8个病灶边界欠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21个病灶内部均探及血流信号,其中17个病灶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其中5个病灶测量血流频谱,呈中-高阻力型(RI:0.54~0.78). 结论: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工作中认真思考、谨慎仔细操作及结合其临床特点,充分认识其超声图像特征在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
刘小丽;
周爱云
-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征象,加强超声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收集2005年3月到2017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并有完整治疗前超声资料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Lymphoma,PTL)患者21例,男性6例,女性15例,年龄39~72岁,中位年龄为58岁.多切面扫查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回声、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后方回声、血流情况、与毗邻结构的关系及病灶外甲状腺组织的情况.根据超声表现分型:①弥漫型:甲状腺体积增大,双侧或单侧甲状腺实质呈弥漫性极低回声,周围无正常甲状腺实质;②非弥漫型:甲状腺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呈极低回声、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晰. 结果:21例PTL均被证实为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13例病理证实合并有桥本甲状腺炎。弥漫型PTL9例,7例累及峡部和(或)单侧甲状腺,2例累及峡部及双侧甲状腺,均表现为患侧甲状腺肿大(9/9,100%),实质呈弥漫性不均匀性极低回声(9/9,100%),后方回声增强(9/9,100%),内可见条索状稍高回声,多数病灶显示为较丰富血流信号(1级3例,2级6例,3级1例),3例合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3/9,33.3%)。非弥漫型PTL12例,多数(9/12,75%)表现为患侧甲状腺肿大,实质回声不均匀,腺体内单发(3/12,25%)或多发(9/12,75%)病灶,病灶大小为3.3±1.1cm,呈极低回声(9/12,75%)、低回声(3/12,25%),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甲状腺实质分界清晰,极低回声内可见条索状稍高回声,后方回声增强(9/12,75%),多数病灶显示较丰富血流信号(0级1例,1级4例,2级7例,3级0例),4例(4/12,33.3%)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 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超声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
-
田家玮;
王冬沫;
李紫瑶;
李海茹
-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局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FLT)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有相似的超声表现,二者的鉴别存在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分析二者的超声特征,试图从有可疑恶性超声特征的结节中将二者进行鉴别. 方法:本研究分析了157个小于1cm的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特征,包括内部回声,边界,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是否有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背景,钙化.所有结节都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FNAB),甲状腺乳头状癌由手术病理证实,局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由两次以上的细胞学检查证实. 结果:157个结节中,107个甲状腺乳头状癌,50个局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二者在结节内部回声,边界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没有钙化和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背景更多见于FLT组(P<0.05).后方回声衰减和纵横比>1更多见于PTC组(P<0.01).其中纵横比>1诊断PTC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论:小于1cm的可疑恶性结节,后方回声衰减和纵横比>1可以帮助鉴别FLT和PTC,其中纵横比>1是更准确的预测因子。边界不清晰的细胞学检查良性的低回声结节,没有钙化并且有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背景,它更有可能是一个局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可以长期随访观察,避免多次重复的穿刺细胞学检查。
-
-
-
车畅
-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滑膜肉瘤多见于成年人,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7-10%,患病率大概只有2.5/10万.如发生在关节周围,应考虑滑膜肉瘤的可能.超声表现:是一个椭圆形肿物,5cm大小.边界清晰,有高回声被膜,内部回声高低不均,看见小囊状回声,CDFI血运丰富.滑膜肉瘤是关节、滑膜及腱鞘滑膜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外阴滑膜肉瘤曾误认为来源于关节滑膜,但是外阴滑膜肉瘤的组织学起源至今仍不清楚,典型的滑膜肉瘤具有上皮和间叶双向分化特点.目前还不知道是哪种正常组织会转变为滑膜肉瘤,它不是滑膜组织癌变而来的,和正常的关节滑膜没有关系,只是因为它常出现在关节附近,最初外观像滑膜,而称之为滑膜肉瘤,源于身体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四肢大关节,属于恶性肿瘤,也发生于臀部、背部、、腰部或胸壁、大腿、的肌膜和筋膜上,甚至有报道发生在跟骨、肾脏、心脏、腹部、外阴等罕见部位,并常常转移到肺、骨、肝脏、肾脏等部位,腹腔内转移少见。发生的部位不一样,症状表现也不一样。
-
-
-
-
-
康佳;
吴桐;
田家玮
-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探讨乳腺癌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发性乳腺癌手术患者215例,病灶均为单发,患者于检查前均未做过手术与内分泌等其他治疗.患者年龄21~81岁,平均(48.3±5.1)岁.术前行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根据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乳腺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术后检测免疫组化标志物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乳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为乳腺癌预后判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依据不同免疫组化标志物分出的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在临床特征、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乳腺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判断所属分子亚型以指导乳腺癌的是临床无创、易行的方法,为术前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了可能。
-
-
-
-
-
-
- 通用电气精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8-24
-
摘要:
本发明题为反转由超声换能器表现出的去极化效应的方法和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系统、探头和方法。该超声系统、探头和方法包括换能器,该换能器具有在极化方向(1423)上极化的压电换能器元件(104,1410)。随时间推移,该换能器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换能器元件表现出去极化效应。一个或多个驱动电路(1412,1414,1405)被配置为:i)生成具有至少第一极性区段和第二极性区段(652,654)的发射信号(650),该第一极性区段和该第二极性区段(652,654)具有对应的第一峰值振幅和第二峰值振幅(+VT,‑VT);以及ii)生成具有复极化模式的复极化信号(1421),该复极化模式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反转由该一个或多个换能器元件(104,1410)表现出的去极化效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