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2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341448篇;相关期刊446种,包括临床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2017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十三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年会等;乳头溢液的相关文献由2252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梅、卓睿、涂巍等。

乳头溢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2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1448 占比:99.69%

总计:342518篇

乳头溢液—发文趋势图

乳头溢液

-研究学者

  • 徐梅
  • 卓睿
  • 涂巍
  • 曲文志
  • 王颀
  • 马榕
  • 蒋宏传
  • 崔树德
  • 董洁
  • 施军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丛菡; 阎树昕; 朱江; 马榕; 王建丽
    • 摘要: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患者的就诊主诉之一,目前临床上诊断乳头溢液的方法均有局限性。液基细胞学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癌及其他非妇科领域,可以提高脱落细胞学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本文主要阐述液基细胞学在乳头溢液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李智; 史立晖; 蒋宏传; 张超; 陈琦; 张腾; 张璐; 王景
    •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431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管炎及乳管扩张患者进行灌洗治疗,电话随访观察其疗效;观察溢液的颜色及性状、单/多孔溢液、溢液量、溢液的侧别(单侧/双侧)等因素在良性病变与乳腺癌、占位性病变与非占位性病变、良性占位性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前病变、其他良性病变和乳管炎及乳管扩张)患者间的差异。结果257例乳管炎及乳管扩张患者中共200例经冲洗治疗溢液量明显减少或者消失,总有效率为77.8%;良性病变和乳腺癌、占位性病变和非占位性病变的溢液颜色和性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在单/多孔溢液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溢液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占位性病变和非占位性病变的单/多孔溢液和溢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乳管镜能够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病因,对乳管内炎症性病变进行灌洗治疗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纤维乳管镜准确定位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手术治疗,能够准确切除病灶,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
    • 赵玲玲; 詹静; 胡一迪; 施仲义; 赵虹
    • 摘要: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疾病中位居首位的疾病,其发病率占65%~70%;主要是因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增生和复旧不全的乳腺结构和数量的异常改变[1],临床多表现为乳房疼痛、肿块及乳头溢液。目前对乳腺增生伴乳头溢液的患者大多采用药物治疗,因用药周期长,不良反应多,依从性差,增加患者的焦虑使病情反复[2],治疗效果不理想。乳管镜因其直观准确地检查乳管内病变及采用灌注药物冲洗而被广泛应用于乳头溢液的诊治[3-4]。本研究主要观察了乳管冲洗联合中药口服治疗乳腺增生伴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摘要: (一)病因①乳腺癌是指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后发生癌变的疾病,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②病因未明,可能与激素作用、遗传因素、辐射、月经初潮早绝经晚、婚育史、不良生活方式及乳腺良性疾病病变等有关。(二)症状①早期乳腺癌无典型的症状。②常见典型症状主要有:无痛性肿块、乳头和乳晕改变、乳房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局部症状。
    • 雷莹; 杜红雁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诊断的1 679例I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乳头溢液是IP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IP患者分为单发组和多发组进行比较,乳头溢液在单发组多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性溢液、单孔、单侧乳头溢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纤维乳管内视镜(FDS)诊断符合率为88.66%.对FDS下病变位置进行了比较,发现单发组在总乳管及Ⅰ~Ⅱ级导管更多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单发组未见癌变,多发性组4例癌变.多发组同侧复发率、对侧发生率均高于单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性溢液、单孔溢液、单乳溢液以及病变主要位于总乳管及 Ⅰ~Ⅱ级乳管均为IP的常见临床特征;FDS在诊断伴有乳头溢液的IP中具有优势.因为IP有复发和癌变的可能,术后应积极随访.
    • 本刊综合
    • 摘要: 乳头溢液是乳房疾病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现乳头溢液要警惕,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查,以明确诊治。可供患者选择的检查有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溢液中肿瘤标记物检测、乳腺钼靶、乳管镜、高频彩色超声、MR乳管成像技术、乳腺MRI等。
    • Arzoo Shabbir; 王亚文; 刘灿; 马榕
    • 摘要: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对于不伴有乳腺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临床上诊断比较棘手.通过对乳头溢液中成分的检测分析来鉴别良恶性乳头溢液,是临床工作的需求.乳头溢液中糖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展现出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microRNA在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其有成为肿瘤标志物的潜力.最近的研究表明,乳头溢液中miRNA有望成为新的潜在肿瘤标记物.
    • 韩鹏伟; 王虎明; 赵天永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肿瘤伴乳头溢液中的临床诊疗效果,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包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0日收治的108例乳腺导管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乳管镜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及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108例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后,其中术前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33例(30.6%)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为90.9%(30/33);导管内癌12例(11.1%)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为91.7%(11/12);乳腺增生、腺病及乳管扩张47例(43.5%),术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为80.9%(38/47);乳腺炎、浆细胞乳腺炎及导管炎16例(14.8%),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为81.3%(13/16).总体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85.2%(92/108),总体治愈率95.4%(103/108),总体有效率97.2%(105/108).血性溢液患者中有9例为导管内癌患者,非血性溢液的患者中有2例,血性溢液患者中恶性病变率明显高于非血性溢液的患者(x2=35.593,P=0.000).所有乳腺导管病变患者经过乳管镜定位手术或乳管镜冲洗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应用乳管镜对乳腺导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治,可以明确乳管病变情况,协助制定治疗方案,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此外可以在早期发现乳腺导管内潜在恶变肿瘤.
    • 张璐; 李智; 史立晖
    • 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313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313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其中124例为占位性病变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发现导管原位癌6例,小叶原位癌1例,非典型增生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纤维腺瘤4例,乳腺腺病9例,乳腺增生症50例.结论 纤维乳管镜可直接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病因.纤维乳管镜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更能准确切除导管内病灶.纤维乳管镜能发现仅仅表现为乳头溢液的早期乳腺癌.
    • 徐红; 赵恩; 李海霞; 薛丽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不同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01至2019-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就诊的7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包括直接手术、抗结核治疗后手术、病因治疗后手术.病因治疗主要针对乳头溢液和乳头凹陷症状查找原因并积极治疗后手术.结果 直接手术者152例,18例(11.84%)复发.第二组为抗结核治疗组58例,疗效不佳,其中55例(94.83%)最后全部选择手术治疗.第三组病因治疗490例,其中溢液382例(77.96%),根据溢液分析并针对性治疗后手术者约115例,无一例再次发作;乳头内陷的108例中,有102例(98.15%)手术并同时纠正乳头内陷后无复发,另6例(5.56%)同时合并有乳头溢液,治疗溢液后症状减轻予手术治疗.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直接手术复发率高,抗结核抗炎治疗无效,控制乳头溢液再手术、乳头凹陷纠正后复发率低,疗效更确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