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镜
乳管镜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8366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医学工程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武汉乳腺癌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肿瘤防治研究》乳腺癌高峰论坛、第六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新技术研讨会等;乳管镜的相关文献由666位作者贡献,包括涂巍、蒋宏传、曲文志等。
乳管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8366篇
占比:99.74%
总计:98625篇
乳管镜
-研究学者
- 涂巍
- 蒋宏传
- 曲文志
- 倪毅
- 独晓燕
- 陈彩萍
- 卓睿
- 喻其霞
- 张术波
- 李海滨
- 王文慧
- 王霞
- 续哲莉
- 董洁
- 韩文兰
- 马秀芬
- 吴红丽
- 吴静慧
- 朱宝华
- 李亚玲
- 李子豪
- 李杰
- 杨萍
- 殷飞
- 汪立今
- 温健
- 王勤勇
- 王水
- 甄林林
- 胡崇珠
- 詹利永
- 赵嫚
- 金光华
- 韩学东
- 马宁
- 高洁
- 丁波泥
- 何健标
- 何英
- 侯宽永
- 冯佳
- 冯立文
- 冷婕
- 刘伟
- 刘杨
- 刘民锋
- 刘爱霞
- 刘玉献
- 刘玉英
- 刘谨文
-
-
赵玲玲;
詹静;
胡一迪;
施仲义;
赵虹
-
-
摘要: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疾病中位居首位的疾病,其发病率占65%~70%;主要是因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增生和复旧不全的乳腺结构和数量的异常改变[1],临床多表现为乳房疼痛、肿块及乳头溢液。目前对乳腺增生伴乳头溢液的患者大多采用药物治疗,因用药周期长,不良反应多,依从性差,增加患者的焦虑使病情反复[2],治疗效果不理想。乳管镜因其直观准确地检查乳管内病变及采用灌注药物冲洗而被广泛应用于乳头溢液的诊治[3-4]。本研究主要观察了乳管冲洗联合中药口服治疗乳腺增生伴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
温冰馨;
王斌
-
-
摘要:
目的:分析钼靶、超声及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用于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变手术切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345例触诊阴性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分别采用钼靶、超声及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进而切除病灶.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定位方法、手术效果、病理组织学和预后情况.结果:乳管镜检查病理结果阳性125例(80.13%),钼靶检查病理结果阳性57例(45.24%),乳管镜检查病理结果阳性率高于钼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管镜检查病理结果阳性125例(80.13%),超声检查病理结果阳性41例(65.08%),乳管镜检查病理结果阳性率高于超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病理结果阳性41例(65.08%),钼靶检查病理结果阳性57例(45.24%),超声检查病理结果阳性率高于钼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钼靶、超声相比,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用于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变手术切除提高了手术切除的准确性,有利于进行定性判断,促进早期发现和诊断,进而提高诊疗水平.
-
-
本刊综合
-
-
摘要:
乳头溢液是乳房疾病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现乳头溢液要警惕,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查,以明确诊治。可供患者选择的检查有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溢液中肿瘤标记物检测、乳腺钼靶、乳管镜、高频彩色超声、MR乳管成像技术、乳腺MRI等。
-
-
韩鹏伟;
王虎明;
赵天永
-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肿瘤伴乳头溢液中的临床诊疗效果,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包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0日收治的108例乳腺导管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乳管镜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及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108例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后,其中术前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33例(30.6%)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为90.9%(30/33);导管内癌12例(11.1%)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为91.7%(11/12);乳腺增生、腺病及乳管扩张47例(43.5%),术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为80.9%(38/47);乳腺炎、浆细胞乳腺炎及导管炎16例(14.8%),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为81.3%(13/16).总体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85.2%(92/108),总体治愈率95.4%(103/108),总体有效率97.2%(105/108).血性溢液患者中有9例为导管内癌患者,非血性溢液的患者中有2例,血性溢液患者中恶性病变率明显高于非血性溢液的患者(x2=35.593,P=0.000).所有乳腺导管病变患者经过乳管镜定位手术或乳管镜冲洗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应用乳管镜对乳腺导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治,可以明确乳管病变情况,协助制定治疗方案,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此外可以在早期发现乳腺导管内潜在恶变肿瘤.
-
-
王丽丽;
黄晖;
徐曙光;
许焕玲;
岑红艺
-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乳头溢液患者脱落细胞学检查、乳管镜检查后灌洗液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与病理活检结果 .方法 100例具有乳头溢液临床表现的患者,均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乳管镜灌洗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及病理活检.观察患者的病理活检结果 ,以病理活检结果 为金标准,比较脱落细胞学检查、乳管镜灌洗液液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00例患者中,乳腺浸润性癌1例,乳腺原位癌1例,乳腺非典型增生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70例,乳腺良性病变(包括纤维腺瘤、纤维囊性乳腺病及普通型增生)2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4例.乳管镜灌洗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准确率及总准确率分别为85.71%、81.00%,均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的42.86%、4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头溢液应用乳管镜灌洗液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
-
吴全生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自发性溢液乳腺疾病患者采用乳管镜引导下手术切除方法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8月—2020年4月收治的84例自发性溢液乳腺疾病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乳管镜引导下手术切除方法展开乳腺疾病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展开乳腺疾病治疗。就组间乳腺疾病疗效数据、失血量、手术切除标本质量以及手术满意度评分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疗效数据为95.24%,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8,P<0.05);治疗组患者失血量(8.85±2.99)m L、手术切除标本质量(8.02±0.55)g均少于对照组(13.85±3.59)mL、(9.79±2.1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6、5.080,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满意度评分(84.49±2.99)分高于对照组(72.19±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57,P<0.05)。结论乳管镜引导下手术切除方法的有效运用,对于系列病灶位置可以充分明确,并且呈现出使用方便、操作精确简单以及创伤小等诸多优点,可使得自发性溢液乳腺疾病患者疗效显著增强,并同时将其失血量、手术切除标本质量显著减少,最终实现自发性溢液乳腺疾病患者的有效预后。
-
-
陈计赏;
张玮琳;
曾馨慧;
陈富龙;
林美红;
林显君;
陈丽佳;
李晓文;
林胡强;
林菊英;
梁少芬
-
-
摘要:
目的:探讨乳管镜选择性冲洗联合三才疗法在伴有乳头溢液乳腺囊性增生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伴有乳头溢液乳腺囊性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为40例)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为44例),观察组的治疗采用乳管镜冲洗灌注联合三才疗法,对照组的治疗采用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乳腺囊性增生乳头溢液治愈率为4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治愈率的20.4%(P<0.05),观察组治疗乳头溢液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65.9%(P<0.05).观察组治疗乳腺囊性增生乳房肿痛治愈率为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治愈率的18.2%(P<0.05),观察组治疗乳房肿痛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68.2%(P<0.05).结论:乳管镜选择性冲洗联合三才疗法治疗伴有乳头溢液乳腺囊性增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吴全生
-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自发性溢液乳腺疾病患者采用乳管镜引导下手术切除方法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6年8月—2020年4月收治的84例自发性溢液乳腺疾病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乳管镜引导下手术切除方法展开乳腺疾病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展开乳腺疾病治疗.就组间乳腺疾病疗效数据、失血量、手术切除标本质量以及手术满意度评分展开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疗效数据为95.24%,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8,P<0.05);治疗组患者失血量(8.85±2.99)mL、手术切除标本质量(8.02±0.55)g均少于对照组(13.85±3.59)mL、(9.79±2.1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6、5.080,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满意度评分(84.49±2.99)分高于对照组(72.19±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57,P<0.05).结论 乳管镜引导下手术切除方法的有效运用,对于系列病灶位置可以充分明确,并且呈现出使用方便、操作精确简单以及创伤小等诸多优点,可使得自发性溢液乳腺疾病患者疗效显著增强,并同时将其失血量、手术切除标本质量显著减少,最终实现自发性溢液乳腺疾病患者的有效预后.
-
-
殷胜兰;
焦良和
-
-
摘要:
目的:通过对非占位性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冲洗治疗的疗效分析,探讨乳管镜冲洗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兴化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于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收治的8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80例患者均采用纤维乳管镜检查,其中8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内发现肿块,72例患者的乳管内没有肿块.对这72例非占位性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冲洗治疗.结果:经第一次冲洗治疗后3个月回访,其中,34例患者乳头完全无溢液,38例患者乳头仍有溢液,进行第二次冲洗治疗,6月后复查发现15例患者乳头完全无溢液,12例患者仍有极少量溢液,8例患者仍有大量溢液,3例患者则回访无果.结论:乳管镜冲洗对非占位性乳头溢液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为71.01%(49/69),有效率为88.41%(61/69),无效率为11.59%(8/69),值得临床推广.
-
-
袁月欢;
温珮琦;
唐诗;
杨波;
陈媛媛;
吴玲;
邓杰华;
李凯恒;
陈景辉
-
-
摘要:
目的:评估并分析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本院2019年7月~2021年4月300例仅为单侧乳头溢液患者,均接受乳管镜检查,分析术后病理结果.结果:300例患者经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非占位性病变201例、乳管内占位病变99例;99例患者接受病变乳管解剖切除手术,乳管镜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者76例,符合率为76.77%.其中乳头状瘤、乳腺癌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对比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乳管镜诊断敏感度95.08%、特异度86.84%.结论:在乳头溢液诊断中乳管镜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诊断效能较高,可获取清晰图像,及时诊断乳腺导管内肿瘤性病变,为后期疾病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
-
殷飞;
倪毅
- 《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乳管镜下分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均有活检病理证实和乳管镜检查,回顾性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乳管镜下特点.结果:100例中乳管镜下表现为Ⅰ型8例,其中6例为肝经郁热证,2例为正虚邪滞证;Ⅱ型42例,其中肝经郁热证5例,正虚邪滞证37例;Ⅲ型50例,其中肝经郁热证44例,正虚邪滞证6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乳管镜下分型与中医证型在本病的演变过程上趋于一致,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可以对中医临床辩证提供更加细微的依据.
-
-
-
-
-
易哲福
- 《武汉乳腺癌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肿瘤防治研究》乳腺癌高峰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在诊断及治疗乳管炎症性溢液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乳管炎症性溢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乳管内视镜下灌注治疗的206例乳管炎症性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6例患者,共治愈173例,治愈率为83.98%,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轻微乳房胀痛,但无需药物治疗,3~6d内自行缓解。其中99例乳管内窥镜灌注1次后溢液即消失,52例灌注2次后溢液消失,22例灌注3次后溢液消失。其余33例患者治疗期间并发乳管扩张,灌注治疗3次后溢液仍无明显变化。所有治愈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乳管内窥镜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创伤小、患者痛苦小且无需住院治疗等优点;在乳管内视镜下灌注治疗乳管炎症性溢液疗效确切,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
-
张青
- 《第十届全国中医暨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56例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总结分析,探讨对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方法,尤其是癌前病变临床特点总结,从而达到研究掌握手术时机.方法:通过对46例乳腺癌疾病的总结,及8例癌前病变分析,以往大多数采用手诊为主,近10年许多已是多辅助彩超,有条件的医院辅助钼靶拍片,更好的医院己开展乳管镜及造影乳腺疾病看似简单实很复杂单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是片面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多乳腺肿物或有乳头溢液病人应给予重视,有症状年龄超过40岁者最好种环节检查,综合分析,尤其是高危险人群要做细,如需造影或导管镜者而不愿手术,建议去有此种条件的医院就诊检查乳腺,有可能手术结果不是乳腺癌,而是癌前病变更有意义,这正是作者今后在工作中需要大量积累癌前病变临床结果从而达到乳腺癌二级预防确实有效目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