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97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2篇、会议论文83篇、专利文献551076篇;相关期刊358种,包括光明中医、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十四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相关文献由192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嵩、李琼、赵秋枫等。

浆细胞性乳腺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2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8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51076 占比:99.83%

总计:552031篇

浆细胞性乳腺炎—发文趋势图

浆细胞性乳腺炎

-研究学者

  • 王嵩
  • 李琼
  • 赵秋枫
  • 祝东升
  • 赵立娜
  • 万华
  • 刘胜
  • 姚晔
  • 张董晓
  • 易维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欣; 王芳; 红华; 王玉敏; 李静; 孙跃
    • 摘要: 目的探讨肿块型PCM超声造影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肿块型PCM患者61个病灶常规超声声像图及超声造影影像资料,归纳总结肿块型PCM超声造影模式。结果61个病灶超声造影后23个表现为快进快出,20个表现为快进等出,18个表现为等进等出。44个病灶高增强,17个病灶等增强;46个病灶边界不清,15个病灶边界清晰;48个病灶形态不规则,13个病灶形态规则;54个病灶造影后范围增大,7个病灶造影后范围无变化。32(52.4%,32/61)个病灶造影剂分布不均匀,29(47.5%,29/61)个病灶造影剂分布均匀。常规超声对肿块型PCM液化坏死区检出率为29%,超声造影对液化坏死区检出率为52%。结论不同病程的浆细胞性乳腺炎CEUS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CEUS可提高肿块型PCM液化坏死区检出率。
    • 戴世鹏; 孙文静; 张崇海; 田苗苗
    • 摘要: 目的探讨DWI ADC纹理分析在鉴别浆细胞性乳腺炎和导管原位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6例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导管原位癌患者的常规MR图像和ADC图像,利用后处理软件对乳腺病变勾画感兴趣区(ROI),分别对其ADC图像进行纹理特征分析,并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2组间纹理参数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统计得到纹理分析直方图中的平均值、方差、百分位数参数在2组数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及AUC得到第1百分位数及第10百分位数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AUC值分别为0.83、0.73。参考约登指数,第1百分位数取阈值为77.00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43%、81.82%;第10百分位数取阈值为161.5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0.95%、68.18%。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与导管原位癌在ADC图像的纹理特征显著不同,ADC的纹理分析在两者鉴别方面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鉴别两者的辅助方法。
    • 石盼; 王芳
    • 摘要: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发生于乳腺大导管的良性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与乳腺癌相混淆,导致易误诊误治。若能通过非侵袭性检查手段及早确诊,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超声以其安全、方便、无辐射等优点成为首选检查方法。近几年,随着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及超微血管成像等超声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分析病变组织硬度、微血管灌注及微血管结构等参数为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信息,超声新技术已成为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超声新技术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阳绍华; 唐子西
    • 摘要: 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中医理论中“乳癖”的范畴,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疾病。西医多采用手术疗法治疗此病,但切口疤痕会影响患者乳房的美观,且术后患者病情易复发。中医疗法在治疗此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是对用中医疗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朴明姬; 许斌; 杜金柱; 尹宝亮; 王兴阳; 崔建春; 张颖
    • 摘要: 目的:探究清热活血解毒方联合改良挂线术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治疗组(n=43)。对照组给予改良挂线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清热活血解毒方联合改良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乳房胀痛、乳房肿胀、乳头溢液症状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gG、IgM、IgA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清热活血解毒方联合改良挂线术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疗效较好。
    • 苏效添; 曾媛媛
    • 摘要: 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也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为乳房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见于30~40岁的非哺乳期女性[1]。PCM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乳腺导管排泄障碍、乳头畸形或发育不良、哺乳障碍、乳腺炎症、细菌感染、血液中激素水平异常、乳腺退行性病变、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均可能导致PCM,但其发病主要原因是乳腺导管排泄障碍[2-3]。临床根据PCM的病理情况将其分为4个阶段:溢液期、肿块期、脓肿期和瘘管期,但各个时期分界线不明显,造成临床诊治困难[4]。PCM后期易演变为病灶广泛的慢性化脓性乳腺炎,创面多处溃疡、瘘管形成,经久不愈,且复发率较高,缺乏有效治疗方法。PCM经临床诊断后,需结合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个体化治疗,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使其早期恢复[5]。
    • 郭顺; 李铭; 杨涛; 潘立群
    • 摘要: 目的:挖掘潘立群教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其门诊使用中药治疗的7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病历,将患者临床信息录入分析平台。采用python内置numpy、pandas库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关联规则和Kmeans聚类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中药的频次、类别、归经及处方药物关联规则。结果:符合统计要求的中药145种,共使用1260次,频次超过50%的是黄芪、甘草、皂角刺、附子、王不留行、桂枝;药物类别频次较多的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补阴药等;药性多温、平,味属苦、甘、辛,主归肝、肺、脾经;得出常用药对34组,方剂6首。结论:潘立群教授辨治浆细胞性乳腺炎擅用托法,在不同阶段,有透托和补托之分,体现出分期治疗的学术特色。
    • 易堂玉; 秦晔; 朴明姬
    • 摘要: 中医药在调节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能改善患者病情,还能最大程度上保护乳房的外观。该文综述近年来PCM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性的研究及中医药调节PCM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旨在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 蒋可心; 孙霃平
    • 摘要: 粉刺性乳痈的发病机制与肝、肾、脾胃及冲任有密切联系。该病初期以导管扩张、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若能在此阶段加以重视并治疗,既能降低疾病的传变风险,缩短病程,又能最大程度保护乳房原有外形,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乳腺导管扩张期粉刺性乳痈应注重两个方面,即疏通乳腺导管和抑制粉刺样溢液的病理性分泌。中医通涩兼用法相反相成,通法为从治,涩法为逆治。通涩二法联系紧密,合用方能祛邪外出,闭门不留寇。
    • 崔贺; 王鹏; 郝梦亮; 张杰; 李会生
    • 摘要: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表现扩散系数(rADC)值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及乳腺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86例在保定市第一医院进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患者入院后经病理学穿刺确诊PCM或乳腺癌,其中PCM组39例,乳腺癌组4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双乳MRI检查,比较同侧胸大肌、对侧正常乳腺腺体ADC值、rADC差异,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辅助下明确平均ADC值、rADC值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最后通过一致性分析平均ADC值、rADC值诊断乳腺癌的效能。结果两组同侧胸大肌ADC值、正常乳腺ADC值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M组病灶平均ADC值、rADC1、rADC2分别为(1.16±0.08)×10^(-3)、(0.78±0.07)×10^(-3)、(0.61±0.11)×10^(-3) mm^(2)/s,显著高于正常体温组[(0.91±0.16)×10^(-3)、(0.57±0.15)×10^(-3)、(0.52±0.10)×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证实,病灶平均ADC值、rADC1、rADC2均能用于乳腺癌的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889、0.833;联合诊断中以病灶平均ADC值≤1.078×10^(-3) mm^(2)/s、rADC1≤0.721×10^(-3) mm^(2)/s、rADC2≤0.609×10^(-3) mm^(2)/s为阳性,任一指标为阳性则判定为乳腺癌。经一致性分析证实,联合诊断中阳性43例,敏感度为0.915,特异度为0.949,准确率为0.930,阳性预测值为0.956,阴性预测值为0.902,Kappa=0.860。结论PCM与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平均ADC值、rADC值存在明显差异,且通过ROC分析、一致性分析均证实ADC值、rADC值联合应用于PCM及乳腺癌鉴别具有更高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