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艺术
西方绘画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090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收藏、美术界、美术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7第七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等;西方绘画艺术的相关文献由11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善庆、叶东明、王晋平等。
西方绘画艺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090篇
占比:99.26%
总计:15203篇
西方绘画艺术
-研究学者
- 张善庆
- 叶东明
- 王晋平
- 田锦
- 赵期B
- Qiki
- ZHANG WEI
- 乙慧
- 于叟
- 于新容
- 倪美燕
- 关宏臣
- 刘了壬
- 刘媛
- 刘志为
- 刘敏玲
- 刘文斌12
- 刘斌1
- 刘藏之
- 吕进
- 吴休
- 吴忠光
- 吴晔峰
- 周宇峰
- 周滕
- 姜兴达
- 孙庆文
- 孙继梅
- 客文达
- 屈婷
- 常宁生
- 庞思建
- 张万琪
- 张凯
- 张宾雁
- 张扬
- 张振江
- 张敏1
- 张晨
- 张玉忠
- 张莹
- 张蔚
- 张锋
- 徐丽英
- 徐公才
- 徐海涛
- 徐芒耀
- 文云峰
- 文远1
- 施江城
-
-
王凤琴
-
-
摘要:
早期,人们以彩陶与岩石为载体进行绘画,出现丝织品后,帛画奠定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方法。经过漫长时期的发展,写实转变为写意,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绘画艺术的中国画艺术形式。实际上,中国画的色彩搭配、构图技法等与现代服装设计具有互通点,在定制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画元素,可以创新服装设计的思路,并借助服装这一载体展现出空灵、典雅的东方美学。
-
-
乙慧
-
-
摘要:
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话语体系,其造型观念、审美意识、表现手法等都有着较大差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讲求意境美,西方绘画讲求自然美;中国画融通哲学,西画信守科学。西方绘画重视色彩的运用,以光影韵律为其形式美特征,追求真实感、立体感、节奏感、明暗光影感。
-
-
周滕
-
-
摘要:
随着网络媒体短视频的兴起,“二次元文化”、动漫科幻等西方绘画艺术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少年儿童造成视觉冲击,使中国画在内的许多传统艺术形式在小学生群体中逐渐被冷落。究竟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增进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如何上好中国画欣赏课?如何让学生掌握对中国画艺术多元化、多视角的赏析方式?带着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小学美术教师,笔者在所带班级进行了调研、探索和尝试。
-
-
潘江龙
-
-
摘要:
水彩画的发轫,学界仍有所争议,但对于当代水彩画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则几无异议。历经技法语言的丰富、媒介材料的革新、艺术观念的流变,主流观点所认为的脱胎于油画创作前小稿的水彩画,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类,被社会大众所认识、接受并创新。1715年,郎世宁带着水彩画等西方绘画艺术来到中国,拉开了水彩画在中国发展的序幕。由于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在材料萃取、媒介载体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
-
文远1
-
-
摘要:
艺术家有赖于不同艺术形式的修养。中国的绘画起源于书法,要领悟中国水墨画的精神,首先要悟透中国书法。西方绘画艺术注重色彩、结构、造型与思想。—切的艺术都具有共通性,即都是作者的主观认知、情感和潜意识的外延表达。
-
-
-
张敏1
-
-
摘要:
1919年,刘海粟在《美术杂志》发表的文章《画学上必要之点》将西方绘画观念上升到实践中。同期发表的文章《参观法总会美术博览会记略》中也有关于中西艺术对比的判断,主张西方以及日本的绘画方式,反对中国传统的绘画习惯。1921年至1922年,金城撰写了《画学讲义》,详细阐述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诸多方面的认识,肯定传统中国画的价值,认为传统中国画应在自身体系内部寻求更新发展。
-
-
谷祺
-
-
摘要:
这是一场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交融呈现,是展览,也是一场空间对话。展览以“双个展”的立意来进行策展的叙事梳理和展陈设计。展览遴选两位作者包含素描、油画、版画和水墨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80余件代表作品,旨在通过空间内不同关系的交融和氛围营造,让观众能较为清晰地看到东西方艺术家对人物肖像绘画异同的表现与诠释。
-
-
刘斌1
-
-
摘要:
谈到艺术不得不谈文化,因为文化是艺术生长的土壤,不管哪一种艺术都依靠在文化中,在文化中生根发芽。不管是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是在自己的本土上萌芽生长发展出来的。所以文化孕育了艺术,文化的不同也体现艺术的不同,所以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也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管是中西方艺术都有其独特的美,有着自己对美的认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将拉开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对艺术理解,对绘画艺术美的追求。中国绘画主要是以水墨为主,表现大山大水大景花鸟人物等来体现画家的心情状态,以及对事物的表述。而西方绘画艺术主要已油画为主,肌肉结构,解剖,光影色等,有着严谨的科学性。
-
-
-
ZHANG WEI;
张蔚
- 《2017第七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艺术,是一种率性,也包含着凝重,非惟形而实,亦为实而虚.描摹生命,呼吸自然,在水、色、线、光中框图深景,传递空间意境.绘画艺术在远古和现代都传递着空间的精神意义.远古时代,希伯来民族在神旨下建造会幕(即后来耶路撒冷之圣殿原型),各种材料的运用和织线的色彩,都包含了特殊的意义,表达了神谕的精意.中世纪时期,教堂建筑更大量融合绘画来传达空间的叙事.现代,蒙特里安的色彩构成,一定程度推动了现代建筑平面型制的生成;而立体派绘画及色彩重叠,却影射出现代建筑空间“透明”的现象.因此绘画艺术对建筑的空间精神产生了一定现象学意义上的引导作用.本文试图从绘画意境、色彩、场所精神等方面探讨绘画艺术与建筑空间现象之间的哲学及人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