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绘画实践

绘画实践

绘画实践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绘画、艺术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047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东方艺术、美术、美术观察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市第十届课外校外教育理论研讨会等;绘画实践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邵大箴、买买提·艾依提、了了等。

绘画实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3.7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047 占比:96.22%

总计:5245篇

绘画实践—发文趋势图

绘画实践

-研究学者

  • 邵大箴
  • 买买提·艾依提
  • 了了
  • 张晶
  • 张继华
  • 曹之文
  • 朱其
  • 李广德
  • 胡博
  • 莫晓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源
    • 摘要: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喜欢用彩色的笔写写画画。基于学生这一认知特点,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入手,用生动有趣的绘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升与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 张晖
    • 摘要: 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是室内设计师的一项重要技能,是设计者设计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设计者通过手绘方式记录下设计灵感,直观、便捷地展示设计方案。当前对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的教学和研究,一方面由于在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偏重于练习操作设计软件绘制电脑效果图,对手绘效果图的学习和研究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对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的理论研究和绘画实践更多地倾向于西方绘画体系,用西方绘画的理论及观察、思考和表现方式来解决构图布局、造型、明暗、色彩、质感等问题,绘画表现注重科学、合理,画面效果更多地偏重于“形似”。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特色鲜明,艺术表现力强、表现技法多样,善用笔墨营造画面意境,注重“神似”。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及一些技法运用到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之中,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画优秀传统,推动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室内手绘效果图的艺术表现力,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华书晨
    • 摘要: 丹培拉音译自英文“Tempera”,源于古意大利语,是一种用于粘结颜料的绘画媒介。以“伟大存于简朴之中”来描述丹培拉这种古老的壁画材料语言是再合适不过的。这种独特的绘画媒介兴盛于文艺复兴早期,衰落于油画技术的推广与完善之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观念的转换,意大利画家琴尼诺·琴尼尼在《琴尼尼艺术之书》中又将这一传统技法带回了大众视野。
    • 谭练
    • 摘要: 陈继儒作为晚明苏松文坛领袖,画坛中松江派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不仅在绘画实践上有着代表性的作而且在绘画理论上也具有代表性的见地。他一生向往的是一种恬淡自适的生活状态,追求隐逸生活.正是这种与世无争。
    • 郑学富
    • 摘要: 关于"牛"的成语有很多,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对牛弹琴"了。这个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多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一幅流传千古的名画《对牛弹琴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可谓意境深邃,寓意深远。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一篇《画语录》,几乎成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
    • 顾工
    • 摘要: 学艺感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中的句子。徐悲鸿把它调整为"尽精微,致广大",用以指导绘画实践,这句话后来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校训。何以要改变前后顺序?这反映了人们探索认知的不同思路—儒家更重视"道",画家更重视"技"。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翼,其实不能完全归类于美术或视觉艺术。研究书法,仍应"致广大而尽精微"。
    • 邵军
    • 摘要: 画学研究是我国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绘画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丰富而生动的古今绘画现象中提炼、概括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和看法,并用以指导绘画实践。中国古代画学具有学问博大,学理精微,特色鲜明等特点,在构建中国学派的时代背景之下,其意义和价值应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古代画学著述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其间涉及目录、版本、训读、名物、典制以及绘画之品鉴、史传、说理、著录、画法等各类学术问题,则是我们今天画学研究中首先应加以关注和解决的。因此,古代画学研究应从现代的学术视野出发,脚踏实地的从具体历史和理论形态中深耕,逐步夯实画学研究的学术基础。
    • 陈三石
    • 摘要: 中国画由魏晋肇始,有着千年的传承与更迭,呈现出繁荣且固定的创作态势.本文从近年笔者创作的《曾经芳华》系列作品出发,依次从题材选取、笔墨实验以及情感寄托等角度展开,力求通过人物精神描绘追溯人物绘画发轫期的朴素中国美学观.本文在分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与关联的基础上,以《曾经芳华》的创作为例,分析绘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情感思想、生活感悟以及民族文化、时代背景等对绘画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 陈三石
    • 摘要: 中国画由魏晋肇始,有着千年的传承与更迭,呈现出繁荣且固定的创作态势。本文从近年笔者创作的《曾经芳华》系列作品出发,依次从题材选取、笔墨实验以及情感寄托等角度展开,力求通过人物精神描绘追溯人物绘画发轫期的朴素中国美学观。本文在分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与关联的基础上,以《曾经芳华》的创作为例,分析绘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情感思想、生活感悟以及民族文化、时代背景等对绘画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 冯杰
    • 摘要: 作品自述:现实中的图像变化纷繁,有自然景象,有社会图像,面对这样的主观与客观之象,绘画需要呈现怎样的图像,需要描绘什么内容?这些是我近年来通过绘画实践研究的课题。如何从现实中获得自由并产生出脱离空惘的有意之象是我的诉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