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派
西方现代派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5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7篇、专利文献5454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文艺研究、美术等;
西方现代派的相关文献由47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朝闻、杨成寅、钱海源等。
西方现代派
-研究学者
- 王朝闻
- 杨成寅
- 钱海源
- 何国瑞
- 刘曦林
- 林亚光
- 王琦
- 周建平
- 张瀛丹
- 鲁虹
- 刘聪颖
- 宋垒
- 张德林
- 彭彩云
- 彭德
- 曾艳兵
- 李培澄
- 李维世
- 李陀
- 杜运通
- 杨蔼琪
- 柯灵
- 欧阳丹丹
- 江丰
- 涂险峰
- 游友基
- 王仲
- 王小箭
- 王晓利
- 秦娟
- 程至的
- 肖峰
- 袁可嘉
- 许祖良
- 谈士屺
- 郁风
- 郭红
- 郭育新
- 陈志泽
- 高莽
- 丁立平
- 丘上松
- 乔瑜
- 于洪英
- 付少武
- 任广武
- 伊之美
- 伍丹
- 何世进
- 何乃欣
-
-
张冰
-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艺术被称为“当代艺术”,它的确立和发展,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直接相关.在中国视作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东西,包括了西方艺术发展中的现代派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这些艺术风格直接引发了当代西方的艺术终结命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在接受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同时,也接受了艺术的终结指向的基本话语.然而,中国艺术界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热情模仿,但对艺术的终结这一话题则反应寥寥.这与中国艺术界并不需要这一话题作为自己的话语资源有关.由此可知,在接受西方话语的过程中,中国从来没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一直以本土的文化现实需要为基本的接受前提.
-
-
许佳俊;
李志峰
-
-
摘要:
荒诞与虚幻的文学作品,是从真实世界较为彻底的一次“出逃”。小说家们渴望用极致、夸张的艺术表达,从现实苦难的迷茫与苦闷中逃逸。以卡夫卡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派作者,便是运用“人异化为物”的非常规构思,构建出人与物扭曲异化的文学世界,讽刺了20世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极端物化的情感关系。而长期处于科举失意、封建社会压迫下的蒲松龄,将痛苦不幸的人生遭遇化作从现实超脱的勇气,借“神鬼人妖”之说,揭露了世相百态的诡谲荒谬,最终“集腋成裘”“成孤愤之作”,著成了《聊斋志异》这部中国明清小说中的经典。
-
-
-
庞沁文
-
-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内在本质上来说改革与开放的核心是内省与外鉴。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的出版间接地反映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闯禁区阶段(1978年-1988年)。1978年-1988年是图书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畅销书出版的特点是不断地突破禁区,突破各种限制,争相立于时代潮头。西方现代派的象征派、黑色幽默、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各种文学流派的作品不断涌入;国内历代文学名著被争相出版,《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版本数不胜数;一度被遗忘的林语堂、钱钟书、张爱玲等人的作品进入大众的视野;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探索文学形式的先锋文学一浪紧跟一浪。
-
-
梅霖
-
-
摘要:
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上,尝试将中西艺术相借鉴与融合的学艺者可谓众多,但大多数仅停留于技法层面,入而不能出。而关良作为中国近现代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作成功融合了西方的技法和东方的情调,是真正做到了"食洋而化""借古开今"的集大成者。程十发曾在《关良作品集》序言中写到:"关良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师,也许他最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之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戏剧人物画。"
-
-
郑善敏;
郑皓宇
-
-
摘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现代派以各种方式深入到传统的艺术创作之中,以颠覆性的姿态展现了20世纪以来社会巨变之后,文学艺术面临着重构历史和推动自身发展的双重使命,呈现出对以往不能完全关注的层面的深刻摹写.本文把这种对边缘化的关注作为西方现代派的一个根本特点来探讨,在叙述艺术、价值观念和作者读者定位等方面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特点做出阐释,揭示出文学处于边缘观照中心的时代特点,从而呈现对边缘社会关照的历史发展趋向.
-
-
李陀
-
-
摘要:
汪曾祺非常重视语言。他曾在《自报家门》这篇自传体散文中说:“我很重视语言,也许过分重视了。我以为语言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说语言是小说的“本体”,语言即是内容,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路子。事实上,早年的汪曾祺也确曾对这类写作有过兴趣,也承认自己“年轻时受过西方现代派的影响,有些作品很‘空灵’,甚至很不好懂”。
-
-
龚刚
-
-
摘要:
当代小说家余华以其冷静、简洁而又颇具巧思的叙事艺术,跻身于一流先锋作家之列。读余华的小说,可以感受到一种有别于鲁迅那一代作家的轻快和驾驭西方现代派技法的纯熟;同时也可以感受他在文字功力与精神底蕴上与鲁迅那一代作家的不小落差,这可以说是当代先锋小说家的通病。缺乏贯通古今的文学积累而好奇骛新,通常就会出现这种情形。成熟后的余华意识到了他和鲁迅们的差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