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5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戏剧艺术、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9篇、专利文献2211篇;相关期刊272种,包括法国研究、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文艺研究等; 荒诞派戏剧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宫宝荣、丁凯、陈世雄等。

荒诞派戏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9 占比:17.19%

专利文献>

论文:2211 占比:82.81%

总计:2670篇

荒诞派戏剧—发文趋势图

荒诞派戏剧

-研究学者

  • 宫宝荣
  • 丁凯
  • 陈世雄
  • 黄珂维
  • 徐良
  • 曾艳兵
  • 杨云峰
  • 杨荣
  • 许昌
  • 郭继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家才
    • 摘要: 荒诞派戏剧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的作家抛弃了传统戏剧创作中所强调的艺术要素以及惯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创作一批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极为怪诞离奇的剧作,揭示出了现代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荒诞派戏剧一直都是以反传统、反戏剧以及反文学的戏剧文学形式为大众所熟知,但是这种艺术形式并非无本之木。本文以哈罗德·品特的创作为蓝本进行探索与分析,认为荒诞派戏剧艺术的确是有源头可溯。
    • 李静茹
    • 摘要: 尤奈斯库的《犀牛》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深刻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彩响。本文通过对非理性、反戏剧的《犀牛》重新解读,试图从异化的环境、犀牛的异化、人的异化三方面来探求“异化与被异化”主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文本意义。
    • 王淑娇
    • 摘要: 《哦,美好的日子》是萨缪尔·贝克特的最后一部戏剧作品,却未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剧中的主人公温妮不同于荒诞派戏剧中的其他形象,因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而集中体现出人类本体意义上的四重生存困境,即被掩埋的身体与流动的思绪、美好的日子与麻木的体验、时间的冗长与空间的缺失、想要被看见与注定被遗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 黄梓灵
    • 摘要: 从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看,《等待戈多》这部戏剧具有鲜明的"反戏剧性":人物身份信息的缺失、肉体与心灵的双重困境极大降低了人物的主体地位;在两个流浪汉毫无目的的等待和对话中,并没有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情节发展不合常理、扑朔迷离;戏剧主题模糊不定,审美者与剧中人物一般"不知所措";戏剧语言支离破碎,消解了传统语言的逻辑形式.《等待戈多》的这些艺术特征蕴含了浓厚的荒诞色彩,体现了反理性、反传统、"反戏剧"的后现代主义指向.
    • 黄梓灵
    • 摘要: 从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看,《等待戈多》这部戏剧具有鲜明的"反戏剧性":人物身份信息的缺失、肉体与心灵的双重困境极大降低了人物的主体地位;在两个流浪汉毫无目的的等待和对话中,并没有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情节发展不合常理、扑朔迷离;戏剧主题模糊不定,审美者与剧中人物一般"不知所措";戏剧语言支离破碎,消解了传统语言的逻辑形式。《等待戈多》的这些艺术特征蕴含了浓厚的荒诞色彩,体现了反理性、反传统、"反戏剧"的后现代主义指向。
    • 李茂叶
    • 摘要: 本文以西方哲学史上的"存在观"为参照解读荒诞派戏剧,对荒诞派戏剧中"人的存在"及"荒诞性"做出新解.文章指出,与古希腊哲学物我浑然一体的存在相比,荒诞派戏剧解构了人的自然存在;与近代哲学以"理性"确证人的存在相比,荒诞派戏剧解构了人的理性存在而陷入非理性;与传统西方哲学相比,荒诞派戏剧以现代主义哲学立场解构了一切传统的存在和人的终极存在走向虚无与荒诞,呼应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精神.荒诞派戏剧除了哲学、美学价值外,其艺术形式的创新启发了国内的话剧,也使国内的话剧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贴近大众的审美趣味.
    • 黄珂维
    • 摘要: "寻找自我"是荒诞派戏剧作家欧仁·尤奈斯库戏剧作品的重要主题,剧作家力图以反传统的荒诞风格反思当代人的"身份迷失".在创作前期,尤奈斯库偏重于直观式呈现,即用舞台形象戏谑并嘲讽现代人的身份模糊和身份同一化;创作中期则从正面表现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坚持;后期作品却使用梦幻式手法,从内心世界出发,通过对最初家园的艰难寻找,来反映现代人对身份迷茫之焦虑,对身份确定之期待.尤奈斯库对"身份迷失"的探索表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个人身份迷失现象的忧虑,对于个人责任意识的呼唤,以及对于以行动实现自我价值的永不放弃.
    • 梁洪杰
    • 摘要: 本文对"戏剧性"的概念和释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观众在戏剧审美中,那些能吸引人观看并使其看下去的思想、艺术要素,即是"戏剧性"的观点.认为布莱希特的"叙事诗性戏剧"、荒诞派的"反戏剧"戏剧等均为"戏剧性戏剧",其区别仅在于戏剧体系、流派和戏剧家风格、特点之不同.因此可以得出"没有戏剧性的'戏剧'就不是戏剧"的结论.
    • 贺一舟
    • 摘要: 塞缪尔·贝克特是 20 世纪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本文从概念隐喻视角剖析贝克特荒诞派戏剧中的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期待从一种新的视角理解荒诞派戏剧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意蕴和语言张力。
    • 高羽
    • 摘要: 剧作家、诗人丹尼尔·哈尔姆斯在俄罗斯文学界独树一帜,其戏剧作品在内容和形式层面均积极地体现着荒诞因素.哈尔姆斯敏锐地捕捉到了人与他人不可调和的矛盾,清晰地用非理性语言将自己对世界的荒诞感受在《伊丽莎白·巴姆》中呈现了出来.剧作家借助以荒诞为核心的无效对话,革新了戏剧的表现形式,率先拉开了欧洲荒诞派戏剧的帷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