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身份迷失

身份迷失

身份迷失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6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专利文献20360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理论视野、北京社会科学等; 身份迷失的相关文献由7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艳丽、任月芳、唐卫华等。

身份迷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20360 占比:99.68%

总计:20426篇

身份迷失—发文趋势图

身份迷失

-研究学者

  • 吴艳丽
  • 任月芳
  • 唐卫华
  • 张文凭
  • 杨变变
  • 王镇宝
  • 赵艺阳
  • 黄波
  • 丁咪咪
  • 万孟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蒲儒刿
    • 摘要: 当下,快速的科技发展,大量涌现的新职业,为个体选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信息过载,信息焦虑,信息疲劳,虚拟世界,又使人们面临身份迷失之虞;社会的快速变化,对个体的应变力提出了空前挑战。在日益多元而快速变迁的语境下,个体何以建构健全人格、获得健康的精神世界,成为新的世纪课题。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论语》《孟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希望从那里找到良方。
    • 梁悦; 刘义兵
    • 摘要: 厘清乡村教师在新时代的职责、使命和价值,明确其身份和角色,无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是乡村振兴,都有积极作用。通过对乡村教师的身份样态进行分析发现,当下乡村教师面临知识身份、专业身份和公共身份三重身份的迷失,基于新时代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重塑乡村教师的三重身份为知识的“阐释者”和“创新推广者”、乡村儿童成长的“引领者”以及乡村家庭教育文化建设的“助力者”。最后,乡村教师个人、乡村学校和相关部门需要作出行动,为实现乡村教师身份重塑提供路径支持。
    • 张瑾
    • 摘要: 杨逸的小说一直关注在日华人女性生存状况,对她们的身份问题有着深度思考。她笔下的华人女性在异国他乡的身份建构中困难重重,在宿主国主流文化、男权文化和语言压制下,她们痛感身份迷失带来的焦虑和失落。华人女性的主体性身份缺失、宿主国主流文化的保守性和根深蒂固的家父长制观念是造成这一现状的深层原因。杨逸试图通过创作表达对华人女性的同情,同时召唤华人女性的自我意识,呼吁其摆脱边缘化的状态,重构自我主体身份。
    • 黄珂维
    • 摘要: "寻找自我"是荒诞派戏剧作家欧仁·尤奈斯库戏剧作品的重要主题,剧作家力图以反传统的荒诞风格反思当代人的"身份迷失".在创作前期,尤奈斯库偏重于直观式呈现,即用舞台形象戏谑并嘲讽现代人的身份模糊和身份同一化;创作中期则从正面表现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坚持;后期作品却使用梦幻式手法,从内心世界出发,通过对最初家园的艰难寻找,来反映现代人对身份迷茫之焦虑,对身份确定之期待.尤奈斯库对"身份迷失"的探索表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个人身份迷失现象的忧虑,对于个人责任意识的呼唤,以及对于以行动实现自我价值的永不放弃.
    • 冯祉艾
    • 摘要: 作为移民作家,张惠雯显然比同龄人关注到更多西方光影下的东方故事,在窥探的空间中,她的小说往往呈现出一种复杂的主体空间,在茫然无绪的精神状况中呈现出逼仄的捆缚,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身份迷失得到了最具趋向性的书写和回环,在被勒索的情感牢笼中,女性不得不从沉默中自我奔逃,最终被规训成为失序的崩塌与否定。以张惠雯的几部短篇小说为例,试图探讨女性在家庭生活下特有的情感趋向和游离,展露觉醒之后女性的挣扎和诉求,书写滞重困境中关于女性的婚姻关怀。
    • 王镇宝; 赵艺阳
    • 摘要: 一、读者是批判性阅读的主体与客体"批判性思维"译自英文Critical thinking (简称CT),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历来有不同的界定。目前,较为流行的是美国学者罗伯特·恩尼斯(Robert H. Ennis)提出的:"(Critical thinking) Roughly means reasonable reflective thinking that is focused on deciding what to believe or do."
    • 王镇宝; 赵艺阳
    • 摘要: 批判性阅读的批判对象不仅仅是文本,同时也包含读者自己。批判性阅读有两个任务指向:一是审视和探究作品,二是训练和提高读者的理性思维能力。在阅读活动中,读者的身份出现过两度迷失:先是作者"一言堂",读者地位低下,一味地轻信文本,成为没有发"声"的哑巴;后是读者"一言堂",读者成为凌驾于文本之上的话语霸主和局外人。批判性阅读要矫正读者的地位和角色,将读者从观众席推向前台,和文本一起站在阅读舞台的中心,一起成为光鲜亮丽的双主角。
    • 王可媛; 戴沅芳
    • 摘要: 本文以小说《隐形人》中的指示语为研究对象,以语用离情为研究视角来探究主人公构建自我身份,尤其是身份迷失问题。借助AntConc语料库分析软件对小说文本进行量化统计,根据人称指示语的分布和频数得出,主人公少有直接交际的对象,且没有群体归属感。通过对第二人称复数指示语、时态和称呼语三个维度进行个案分析,得出自我与自我的离情、自我与他者的离情两个层面体现了身份迷失
    • 刘丽芸; 张文
    • 摘要: 文本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武侠片《新龙门客栈》为研究对象,运用普洛普叙事学理论,分析《新龙门客栈》的叙事结构,发现金镶玉这一形象承担着叙事结构多重角色功能,成为电影类型叙事的关键变奏,而金镶玉的多重身份和归属的不确定性,隐喻了彼时香港普通民众在经济动荡与政治更替的现实环境中身份的迷失与焦虑,传达了香港新武侠类型电影的黑色寓言的叙事特征.
    • 李思思
    • 摘要: 将当代社会的认同危机置于新传播革命语境下进行考察,试图勾勒主体在数字化生存下的认同面貌,以此检视影响主体认同建构的技术因素以及个体的心理机制,进一步挖掘当代多元身份认同建构背后的深层逻辑.同时,通过对隐藏于媒介技术背后的消费文化逻辑的考察,探讨当代认同可能的建构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