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性
装饰性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3052篇,主要集中在绘画、轻工业、手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1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050篇;相关期刊897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大众文艺、文艺生活·文艺理论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5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防腐涂料分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涂料技术创新高峰论坛、第十二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等;装饰性的相关文献由3579位作者贡献,包括方柘(审)、王璐、王君杰等。
装饰性
-研究学者
- 方柘(审)
- 王璐
- 王君杰
- 蒋丽(译)
- 香尔
- 张书儒
- 张佳
- 王云
- 王秀清
- 石小花
- 蒋媛媛
- Ben
- Jen
- Renzi
- Ritter
- 丁亚玲
- 严峻
- 任建军
- 何明
- 余俊葶
- 倪海燕
- 冀婧
- 冯玲玲
- 冯长根
- 刘仁志
- 刘健
- 刘光甫
- 刘冰侠
- 刘剑峰
- 刘卫
- 刘君艳
- 刘娟
- 刘小茜
- 刘建荣
- 刘建颖
- 刘晓爽
- 刘晨澍
- 刘杰
- 刘涌涛
- 刘爱丽
- 刘爽
- 刘莉
- 刘蕾
- 刘轶楠
- 刘锐
- 叶紫琳
- 叶青
- 吉登娜
- 吴敏
- 吴越滨
-
-
徐玉婷
- 《文学少年》
| 2021年
-
摘要:
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指国画,它是一种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形式,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毛笔蘸墨在纸上作画,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变迁,中国画已经在发展和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创作方面,都与大自然紧密相连, 这其实也体现出当时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画的装饰手法中,它与其中绘画思想中的写实手法是相对应的,它不是在 表象的想要通过绘画的线条来帮助再现事物和简单地模仿出事物的形象,它更注重的是要如何通过画笔将事物的意境给传达出来, 帮助欣赏的人可以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中国画它极具特色的一点也就是不以美化和加工为目的,而是要真实且自然地将事 物给表现出来。文章基于对中国画的装饰性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讨论出了相关专业性想法。
-
-
-
白梅
- 《甘肃高师学报》
| 2020年
-
摘要:
文章以对偶辞格三大特征——对称性、装饰性和完形性为框架,分析《菜根谭》中文的语言对称、装饰、完形之美,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方法,探讨蒋坚松《菜根谭》英译中对偶句式在对称性、装饰性以及完形性方面的再现情况及其对对偶辞格英译的启示.
-
-
刘媛媛
- 《艺术大观》
| 2020年
-
摘要:
汉画像石是研究我国早期美术发展的重要佐证。从审美角度来看,汉画像石是工匠对当 时生活场景的理想再现,不仅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象征性,其画面戏剧性的表现也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当时的风土人情。这种如真似幻的画面既体现了古人的生死观,同时也刻绘了两汉时期的社会环境和价值体系。而从美术角度看,汉画像石特有的装饰性极具民族和地区特色,亦可为今人的绘画创作提供借鉴和启迪。在不同文化间不断交流与碰撞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有所学习借鉴,做到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当代精神的民族绘画呢?
-
-
-
-
李兆斌
- 《今古文创》
| 2020年
-
摘要:
雕塑与绘画在本质上都是造型艺术的一部分,作为造型艺术两者有着许多相同的艺术规律,因此雕塑与绘画在艺术创作上可以彼此沟通、相互借鉴。在雕塑创作中,有时需要打破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壁垒,尝试在雕塑创作教学中引入并借鉴绘画的创作意识与艺术语言来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
-
-
-
-
-
LIU Yi;
刘峄;
LI Shu-he;
李树和;
LIU Hui-qin;
刘慧芹
- 《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高峰论坛暨2016园艺治疗学部学术与实践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压花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而且近几年有了更高的发展态势.压花艺术有着很强的装饰性,是居家生活和公共空间装饰的完美展现,压花所用材料均取自大自然,这种自然和艺术的结合给人们呈现出另一番审美体验.通过对压花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探讨了深藏其中的艺术装饰性,指出压花艺术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需要大批艺术家的介入,同时不断提高压花艺术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使这项艺术不断焕发新的艺术魅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入,在重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同时,更应珍惜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不仅是东西文化的交融和沟通,同时也是本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
-
-
王姗姗
- 《第十二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老济南人都还能记起济南老火车站的身影—典型的德国哥特式建筑.然而这座建于1912年的济南标志式建筑却在1992年被强制拆除.2012年,济南市政府决定重建老火车站,济南老站的昔日风貌将"原汁原味"的重现在济南人面前.于是,济南老建筑存续问题,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济南老城还有很多老建筑,尤其是历史民居建筑’,它们远远没有府学文庙的幸运,散落济南老城的角落,默默的守望着这座城市,等待着人们的救赎与更新。笔者认为在伽达默尔理论的启发下,济南老建筑保护应该实现二重目标:一、真正发挥历史建筑的偶缘性特征,在时间维度上,实现历史建筑的时间中介作用,完成过去与当代的真正结合。二、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装饰性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实现历史建筑与周围境遇的完美融合。济南的历史建筑不应只属于济南的历史,更应该属于济南人的当下生活。
-
-
-
-
劉浩敏
- 《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版框,中国古籍版式的组成部份,见之于印谱者,形式丰富多样.印谱版框,不仅具规范页面的基本功能,也富装饰性,体现文人的审美思想,与印谱内涵互相呼应.本文揭示印谱版框的多样性,除传统样式外,据其形式和内涵分三大类:文人雅趣、民间风俗、博古文字,并将举例加以阐明,凸显印谱在中国古籍中的独特性.
-
-
XU Chun;
徐纯
- 《2016国际珠宝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研究试图在分析明代服装配饰金银揿扣产生的基础上,对其装饰性及生产加工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其材料造型及在服装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大众服饰及女性装饰品的角度探讨了其形式与内涵.对明代"金银揿扣"装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组成特征及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该服饰配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中国新风尚服饰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建议.
-
-
-
杨光宇;
斯林峰
-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十字挑绣(cross stitch)是晚清光绪年间(1875-1908)由西方传教士从欧洲传人的民间绣艺,与著名的"万缕丝"(萧山花边)一起传入.它们同时从上海登陆后向江、浙延伸,成为百年传承的民间手工艺.它们间有着文化与技艺的共同性,又同时渐渐本土化了.萧山花边在上世纪中后期成为拥有数十万"绣娘"的区域性支柱产业,而十字挑绣在吴越地区民间流行,经久不衰,成为几代妇女中时尚"女红",尤其在长三角周边城镇的女子以十字挑绣为修身养性,陶冶性情的一种休闲方式.从十字挑绣作品的视觉效果上看,它不同于中国传统刺绣,它是由十字布上的小方格组成,故形成了一个个彩色的小方格组成的画面,它与今日的彩色电视、电脑显示屏及彩色印刷等中“马赛克”如出一理,通过空间混合形成整体画面。十字挑绣中线条的表现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刺绣中的自由舒展,它必须按十字格的纹路来表现,其线条极富装饰性。十字挑绣的材料和工具主要由织物和彩线及绣针、剪刀、尺等,较为简单易办。织物:可以是专用的十字布(即平纹织物网格明显),也可以是各类棉、毛、丝、麻与合成纤维的平纹织物,但网格要明显。留通路,在运针中要通畅而有规律,在同一色域内的斜十字只要是相连的,运针时只能从某格出发,待走完所有的方格后,又顺畅地回到起点,中间不能剪断线,也不能出现背面线迹混乱的情况。
-
-
Xu Chengguang;
许程光;
Ma Ying;
马英
- 《2014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在全民体育健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体育建筑正在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公众化的形象吸引着民众的目光,而体育建筑创作中"表皮化"设计倾向已渐渐取代众多表现形式成为建筑形式的主角.体育建筑"表皮化"设计不再是空间的陪衬,它已经成为当下最令人侧目的建筑创作设计手法."表皮化"设计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挖掘建筑的表现能力,使建筑形象有了突破性的转变与提升.本文从"表皮化"的含义、产生的必然性、"表皮化"的分类即结构性表皮,装饰性表皮三方面予以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对体育建筑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
AI Qing-lin;
艾庆林
- 《Lw2016第六届铝加工技术(国际)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随着铝材的运用拓展到越来越多新的领域,铝材的表面处理也越来越多出现新的处理方式,为了使铝材表面方式迎合各个领域的需求,氧化从最初的古铜和黑色发展到现在的香槟金、宝马金、紫金等多种颜色,喷涂也从最初简单的白色黑色等单一色到现在的木纹转印、3D立体木纹、粉末晶泳、超耐候和氟碳粉等,使得铝材表面的颜色越来越丰富,在这我想针对木纹转印、3D立体木纹和氟碳粉的发展做一个前瞻性分析,对铝材喷涂表面的发展趋势或许会有一个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