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卷
行卷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351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中州学刊、文史知识、教育与考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等;行卷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谭皓、钱建状、任占鹏等。
行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3518篇
占比:99.89%
总计:93618篇
行卷
-研究学者
- 谭皓
- 钱建状
- 任占鹏
- 孙欣
- 李利军
- 李巍
- 杨亿力
- 杨亿力1
- 林岩1
- 艾冰梅
- 金滢坤
- Gabriel Brenna
- Sebastian Schneider
- Thomas Poppensieker
- 亢巧霞
- 任占鹏1
- 余福智
- 候虹斌
- 傅根生
- 凌茜
- 刘广红
- 刘应全1
- 刘文波
- 刘绪义
- 刘美崧
- 卢奔芳
- 吴在庆
- 周哲达
- 周百义1
- 山柏
- 康韵梅
- 张伟
- 张本义
- 张立荣
- 张萧绎
- 徐乐军
- 徐昌才
- 徐礼节
- 房本文
- 敖翔
- 晁岱双
- 曹俊杰
- 朱剛
- 李博昊
- 李少伟
- 李建华
- 李润强
- 杜骞
- 杨希义
- 杨民苏
-
-
张伟
-
-
摘要:
《玄怪录》是中唐时期牛僧孺所撰传奇集,《郭代公》是其中一篇.《郭代公》通过开元中落第才子郭元振智杀乌将军(猪精)拯救被困女子的故事,塑造了郭元振侠肝义胆、智勇双全的大丈夫形象.现实中郭元振镇守甘、凉长达十五年,后为兵部尚书.郭元振曾助唐玄宗诛太平公主,被封为代国公,后因故被贬,抑郁而卒.《玄怪录》大抵作于牛僧孺应举之前,是行卷之作.《郭代公》对唐玄宗及当下的骄藩悍帅进行了委婉的批评.牛僧孺大胆地运用想象对史实进行重构,以艺术化的手法反映郭元振的传奇人生,在虚实之间游刃有余,他对叙事视角和叙事节奏、对比手法的精准把握,体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
-
-
-
甪里先生
-
-
摘要:
科举制虽在唐代基本定型,但并不是成绩决定一切。一个人能否高中,不仅与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风评、外貌、口才等密切相关,更为关键的是“行卷”与“公荐”。所谓“行卷”,就是考生在考前将自己写的诗文送给达官显贵,以求他们推荐自己,而“公荐”则是公卿大夫向主考官推荐人才。
-
-
陶易
-
-
摘要:
唐代盛行“行卷”之风,也就是举子在科考前把所作诗文献给权贵以求举荐,这当然主要是为求名,但也有不少人借此敛财。懿宗朝的宰相夏侯孜早年屡试不第,仆人李敬陪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有人劝他,“你在京中好歹有些人脉,向权贵打秋风多容易啊,何苦追随一个穷书生呢?”由此可见,当时向权贵打秋风已是常事,尤其在“行卷”期间,这种戏码层出不穷。
-
-
程千帆
-
-
摘要:
举子们用怎样的态度去行卷,所谓当世显人又用怎样的态度对待那些投来的作品,对于行卷能否促进文学的发展是有关系的,因而也是我们所应当加以考察的。就坏的方面说,从唐代进士行卷的逸事中,的确可以发现一些笑话奇谈。
-
-
山柏
-
-
摘要:
在唐代,行卷之风盛行,大诗人王维、白居易、陈子昂、朱庆馀为了能够实现进士高中的远大志向,奔走于世族豪门,投送文卷,以便得到达官显贵的赏识,制造声誉,名满京城。大诗人行卷的故事广为流传,当时许多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通过行卷脱颖而出,入仕为官。可见,行卷制度无疑对唐代的文学发展和人才选拔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
-
周哲达
-
-
摘要:
《集异记·王维》描写了王维夤缘干进之事,此事的真伪颇有争议.经傅璇琮考证,与王维竞争进士及第的张九皋早已明经及第,萧昕为张九皋写的神道碑亦没有记载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现在学界虽对此考证有所质疑,但说服力不足.因此,与王维竞争进士及第的应不是张九皋,不过也不可仅凭小说中的一处讹误否定小说所述的全部内容.《集异记·王维》本事在后世流传甚广,后代文人认为王维夤缘干进之事对王维来说是奇耻大辱,但唐人却津津乐道,不以为意,这样的反差是因为唐代士人的行卷、请谒之风与帝王权贵爱乐、重乐之习.王维攀附权贵以求功名的做法在唐人眼中并无不当之处,王维扮伶人献新曲获得公主赏识的方式在唐人心中也只有对其音乐才华的称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