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内皮因子

血管内皮因子

血管内皮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8793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陕西中医、中国中医急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全国中医妇科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二〇〇六年贵州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学术大会等;血管内皮因子的相关文献由41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梅、丁先骏、刘东平等。

血管内皮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793 占比:99.81%

总计:68921篇

血管内皮因子—发文趋势图

血管内皮因子

-研究学者

  • 陈梅
  • 丁先骏
  • 刘东平
  • 刘燕平
  • 单岩
  • 卫鹏斌
  • 吕小芳
  • 吴泽东
  • 吴铮
  • 孟巧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红亮; 张晓婵; 张娣; 张森; 赵秀杰; 杨志瑜; 魏立业; 戚国庆
    • 摘要: 目的观察唑吡坦治疗变异型心绞痛(VAP)伴自述失眠(SRI)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72例VAP伴SRI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VAP一般用药,观察组同时加用唑吡坦片10 mg,1次/d,睡前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变化,对比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片耗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QI各因子和总计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内皮素(ET)-1水平明显降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升高,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片耗量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唑吡坦能明显改善VAP伴SRI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绞痛发作,且安全性较高,其机制与降低交感兴奋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
    • 罗勇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血清Ang-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肿瘤一科2018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75例晚期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血管内皮因子水平、肿瘤标志物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结束后,观察组客观缓解率(76.32%)高于对照组(54.05%)(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通过调节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而提高近期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
    • 张弘; 刘宗军; 刘颖; 郜俊清
    • 摘要: 揭示乔松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收缩功能影响的潜在机制。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PDTC介导ETB受体增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乔松素组(高、中、低剂量)。通过分子水平与蛋白水平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相关因子ETB、AT1R、BAX、NF-κB p65、ERK的表达,并通过对各实验组别细胞凋亡率、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等分析研究其在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乔松素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其他乔松素组(P<0.05);乔松素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与细胞迁移数显著高于模型组与其他乔松素组(P<0.05);乔松素高剂量组ETB、AT1R、BAX、NF-κB p65、ERK在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方面显著低于模型组与其他乔松素组(P<0.05);在血液、脑组织和肝组织中模型组ROS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乔松素组(P<0.05)。研究表明乔松素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相关因子ETB、AT1R、BAX、NF-κB p65、ERK的表达使得平滑肌细胞引起的血管收缩能力减弱。
    • 许瑞; 王研; 闫金慧; 郑秋宇; 张艳; 何佳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加减,两组均用药4周。观察两组运动平板Duke评分、心绞痛症状评分及疗效、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及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血清炎症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因子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患者心绞痛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Duke评分、SAQ评分及其疗效均升高(P 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下调炎症因子表达,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林育意; 谭静
    • 摘要: 目的:研究用介入栓塞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因子、炎性因子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分为介入组和联合组。用介入栓塞术对介入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介入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介入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和HMGB1的水平均更低,P<0.05。与介入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用介入栓塞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SAH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其血管内皮因子、炎性因子和HMGB1的表达,且其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 卢长岭
    • 摘要: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及血清内皮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MCA平均血流速度慢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慢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可提高GCS评分,降低NIHSS评分、血清内皮素-1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和MCA平均血流速度,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 黄语蝶; 刘文琼
    •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调更方加减治疗绝经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选取100例MP S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替勃龙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调更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免疫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LH、ET、TC、TG、LDL-C、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2、NO、HDL-C、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补肾调更方加减治疗MP S疗效显著,可改善性激素水平、血管内皮因子及脂代谢指标,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李田田
    • 摘要: 目的:探讨通络扶正汤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将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10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络扶正汤辅助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GF、bFGF水平较对照组高,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辅助治疗可通过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 刘楚天; 区栋财; 廖述文
    • 摘要: 目的:探讨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联合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治疗效果,以及CEA、VEGF水平与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因子(VEGF)水平、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联合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缩短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的住院时间,抑制病情发展,促进患者康复,疗效安全可靠.
    • 白森
    • 摘要: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首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脂、动脉内皮功能、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10月于抚顺市中医院诊治的首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剂量组与强化剂量组,各43例.正常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d治疗,强化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比较两组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肌酸激酶(CK)、心肌能量消耗(MEE)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正常剂量组与强化剂量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ET、CK水平及MEE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强化剂量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ET、CK水平及MEE值显著低于正常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剂量组与强化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强化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剂量组有效率为93.02%,正常剂量组有效率为69.77%,强化剂量组明显高于正常剂量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阻碍胆固醇合成,增加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活性,抑制CK分泌,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降脂、稳定斑块、改善动脉内皮功能、降低心肌能量代谢速率等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