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阻断
血流阻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384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综合临床、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重庆国际肝胆外科论坛暨第十八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大会、第五届全军肝胆外科、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第一届全军实验外科联合学术会议、2006国际普通外科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交流大会等;血流阻断的相关文献由696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家鸿、李崇辉、梁霄等。
血流阻断
-研究学者
- 董家鸿
- 李崇辉
- 梁霄
- 汪梅花
- 王先法
- 蔡柳新
- 蔡秀军
- 虞洪
- 张爱群
- 周光兵
- 张宗耀
- 张斌
- 葛新兰
- 郑进方
- 严律南
- 于大志
- 刘晓晓
- 卢榜裕
- 吕毅
- 宁佳
- 安丰妹
- 张小军
- 张建军
- 方俊
- 景在平
- 李亮
- 李强
- 杨甲梅
- 潘可
- 焦爽民
- 王成友
- 甄作均
- 罗军
- 罗林丽
- 耿小平
- 胡建军
- 莫思特
- 蔡小勇
- 邢成
- 陈永卫
- 黄洁夫
- 黄玉斌
- 仇毓东
- 冯家煊
- 冯睿
- 刘昌伟
- 刘昶
- 刘洪亮
- 刘理礼
- 刘科
-
-
马嘉盛;
汪建初
-
-
摘要:
腹腔镜肝切除术作为肝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其安全性及优势。术中出血是决定腹腔镜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肝的出血管道可根据血液流经情况分为入肝系统及出肝系统两大类,医生通过对其干预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随着手术器械的发展、医生的经验积累及技术的逐步成熟,更多的干预手段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以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
-
-
石更强;
尹帅帅;
孙旭阳
-
-
摘要:
目的腹腔镜手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常存在出血问题。为了控制血流速度,本研究设计了一款利用气囊阻断血流的阻断装置,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将第一肝门完全扎紧。方法本文通过对现有阻断器结构的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腹腔镜下阻断第一肝门的血流阻断器,利用流体使气囊膨胀,压缩血管外壁达到阻断血流的效果。结果通过方程计算和运用ANSYS软件分析,气流流速达到8 m/s时,流体运动状态最为均匀。利用伯努利方程,计算得出阻断所需要的压力。搭建实验装置,进行体外模拟实验,模拟肝门静脉被阻断过程,对阻断效果进行可用性评价。结论本文设计的血流阻断装置可以对血管有很好的阻断效果。
-
-
陆昌友;
蒲邦明;
郭勇;
喻淋淋;
方超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139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9例患者中127例成功施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12例.手术方式包括左肝外叶切除术48例,左半肝切除术34例,右半肝切除术14例,右肝后叶切除术6例,中肝切除术13例,肝尾叶切除术4例,病变局部切除术20例.手术时间(217.8±75.2)min,术中出血量(320.4±94.8)mL,平均住院时间(9.1±3.6)d.1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胆漏3例,腹腔感染3例,出血2例,反应性胸腔积液6例,腹水5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选择合适工具离断肝实质,以此方式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
徐竹林;
兰春斌;
胥彬;
刘贤
-
-
摘要:
目的 比较简化腔内Pringle法与传统Pringle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8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简化组(简化腔内Pringle法)和传统组(传统Pringle法)各40例.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ALT、AST、ALB、TBIL水平相较于术前均明显接近正常(P0.05).简化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5%低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简化腔内Pringle法与传统腔外Pringle法均可有效阻断入肝血流,但简化腔内Pringle法可降低肝功能损害程度,在减少腹壁创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
-
-
李向利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从2019年8月~2020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分别采取第一肝门连续阻断、中心静脉压降低的第一肝门连续阻断、中心静脉压降低的第一肝门间歇阻断、中心静脉压降低的半肝阻断,各为25例.结果:甲组和乙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丙组和丁组,乙组术中失血量与甲组、丙组、丁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丙组和丁组TBIL、ALT水平明显低于甲组和乙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心静脉压降低的半肝阻断方式,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
杨小勇;
汪洋;
李文美;
葛颂;
张斌
-
-
摘要:
目的:分析并探讨个体化的"分步"血流阻断法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来医院进行巨大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共计30例进行临床课题研究。治疗过程中,分别予以所选的30例患者"个性化阻断准备"、"分步阻断实施"等干预方式,用于控制患者的肝切除血流。临床治疗期间,详细统计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血流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相关资料,并分析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应用个体化的"分步"血流阻断法,可以显著优化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论: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应用个体化的"分步"血流阻断法,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的同时,还能提升治疗安全性,更好地满足巨大肝癌切除术对于血流控制的相关要求。
-
-
杨小勇;
汪洋;
李文美;
葛颂;
张斌
-
-
摘要:
目的:分析并探讨个体化的"分步"血流阻断法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来医院进行巨大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共计30例进行临床课题研究.治疗过程中,分别予以所选的30例患者"个性化阻断准备"、"分步阻断实施"等干预方式,用于控制患者的肝切除血流.临床治疗期间,详细统计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血流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相关资料,并分析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应用个体化的"分步"血流阻断法,可以显著优化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论: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应用个体化的"分步"血流阻断法,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的同时,还能提升治疗安全性,更好地满足巨大肝癌切除术对于血流控制的相关要求.
-
-
张传海;
余继海;
马金良;
周毅;
王一帆
-
-
摘要:
目的 Pringle法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LH)术的标准肝脏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改良的黄氏方法来进行腹腔镜下体内Pringle法.方法 我们收集并分析了本中心连续接受LH的患者的数据,以验证这种新的技术的有效性.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纳入了27名患者,分析其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包括患者一些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肝门阻断时间、输血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05.44±65.79) min,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23.44±13.6)5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2.99)d;在我们的研究中没有患者需要中转开腹手术,没有患者死亡.结论 "改良黄氏方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腹腔镜下体内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围手术期结果良好,中转风险低.
-
-
黄金铭(译);
Finn H
-
-
摘要:
在疲劳锻炼期间,肌肉内的扰动增加了小直径Ⅲ/Ⅳ组肌肉传入的放电,引起肌肉工作和疼痛的感觉。由于它们的放电在运动后血流阻断期间保持升高(BFO),本研究评估了来自足底屈肌的持续Ⅲ/Ⅳ组传入反馈是否会减少膝关节伸肌的自主激活。受试者为12名健康参与者,平均年龄为27.1岁。在足底屈肌三分钟疲劳锻炼前后评估膝关节的最大自主收缩(MVC),同时进行肌电图监测。在一个疗程中,运动后两分钟使用袖带闭塞小腿血流,无袖带闭塞小腿血流的为对照组。
-
-
王海清;
杨家印;
严律南
- 《2012重庆国际肝胆外科论坛暨第十八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比较肝切除患者术中行半肝阻断或者全肝阻断的临床结果;rn 方法:通过全面、系统的文献检索方法检索关于比较半肝、全肝血流阻断的随机对照试验;两个作者独立地对所有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对出血量、输血需求、肝脏损伤(AST、ALT)等指标进行了Meta分析。rn 结果:通过纳入标准,检索到四个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338个病人,其中167个病人术中采用全肝阻断,171个采用半肝血流阻断。Meta分析发现全肝血流阻断组术后第一天的AST水平明显高于半肝血流阻断组(WMD 342.27;95%, CI 217.28-467.26;P<0.00001;p=16%);而失血量、输血需求、死亡率、并发症率、缺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3、7天的ALT水平,术后3、7天的AST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对肝切除病人并没有令人特别满意的优势,但是他能够减少肝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损伤。
-
-
-
孙备;
姜洪池;
许军;
王刚;
周尊强;
刘昶;
李军;
孟庆辉;
赵金朋
- 《孟宪民基金会首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大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肝癌切除术中不同肝血流控制方法的比较及合理选择.方法:分析并比较我院94例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时不同肝血流控制方法对术后肝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94例病人中38例(40.4﹪)行常规第一肝门阻断,34例(36.2﹪)行选择性半肝阻断,18例(19.1﹪)行不阻断肝门,4例(4.3﹪)行全肝血流阻断.全组病人均成功切除肿瘤,手术顺利,术后并发症24例次,术后死亡2例(2.1﹪).结论:大肝癌切除时肝血流控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大小、部位、肝功能、切肝难易程度及术中探查结果等因素综合而定.选择一种合理的肝血流控制方法是保证肝切除手术成功、术后病人顺利恢复的关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