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若尔盖湿地

若尔盖湿地

若尔盖湿地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8724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国国家地理、动物学研究、四川动物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CEPPH 2010)(2010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等;若尔盖湿地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跃招、孙辉、刘国东等。

若尔盖湿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1.1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8724 占比:98.69%

总计:8840篇

若尔盖湿地—发文趋势图

若尔盖湿地

-研究学者

  • 王跃招
  • 孙辉
  • 刘国东
  • 张晋东
  • 强皓凡
  • 戴强
  • 李华
  • 李成
  • 王焱
  • 秦纪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小艳; 王长庭; 胡雷; 刘丹; 陈科宇; 唐国
    • 摘要: 选取若尔盖沼泽化草甸及其不同退化程度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进行团聚体分级,并测定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研究了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有机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团聚体以及团聚体结合有机碳(OC,Organic Carbon)的影响,旨在从土壤团聚体及其内部组成的角度去解析SOC的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显示:1)退化使大团聚体比例降低且内部组成改变,团聚体稳定性降低。2)退化使各粒级团聚体及大团聚体内部组分结合OC含量均显著降低。3)大团聚体及其内部粗颗粒有机质中OC储量减少是退化中土壤有机碳流失的主要形式,微团聚体、闭蓄态微团聚体和闭蓄态黏粉粒中OC储量随退化增加。4)退化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SOC含量和储量,表层(0—10 cm)SOC含量变化主要决定于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OC含量,亚表层(10—20 cm)SOC含量主要受大团聚体OC含量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影响;对于SOC储量,团聚体MWD是表层SOC储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而亚表层SOC储量取决于团聚体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和大团聚体OC含量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增加大团聚体有机碳可能是提高土壤养分供应,提升土壤有机碳水平,从而恢复退化草地生产力和功能的重要途径。
    • 张一然; 文小航; 罗斯琼; 李茂善
    • 摘要: 基于NASA提供的MODIS卫星产品MOD13Q1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及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到2000-2019年若尔盖湿地植被生长季(5-9月)的植被覆盖度。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月平均的2 m气温、总降水量和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通过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研究2000-2019年若尔盖湿地植被生长季(5-9月)的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及二者的相关程度;研究气温、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对植被覆盖度的共同影响及各自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近20年来若尔盖湿地在生长季(5-9月)的植被覆盖度略有增长;2 m气温有升高趋势,且研究区的西南部气温升高较快;研究区中南部的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不明显,在研究区中北部降水量则呈略微增加趋势;研究区北部的土壤湿度显著增加,南部则有变干的趋势。植被覆盖度与3个气候因子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候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是2 m气温、土壤体积含水量和总降水量。
    • 孟妍君; 秦鹏
    • 摘要: 连续4年(2016-2019年)结合野外调研以及室内化验联合的形式分析了若尔盖湿地的植被多样性与水质变化特点,引入了RDA分析策略,探究了植被多样性以及水质彼此的联系。最终得出结论:若尔盖湿地计存在十一类沉水植株,分别为七科九属,优势植株包含苦草、黑藻等等。这之中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以及Mclntosh均匀度参量由于时间的迁移而表现为上升态势,其中2018和2019年显著高于2016和2017年(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湿地沉水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参量、BOD_(5)含量、COD_(cr)含量等均表现为明显的或是极为显著的正相关性。深入性的RDA图形反馈,BOD_(5)以及COD_(cr)的含量为该湿地生态多样的关键关联要素,综合分析表明:若尔盖湿地水质状况逐年逐渐趋于好转,而沉水植物多样性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张连敏(文/图)
    • 摘要: 【知识小窗】海洋、森林、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覆盖地球表面的6%左右,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的美誉。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国家的湿地除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外,还有甘南若尔盖湿地、巴音布鲁克湿地、三江平原、扎龙保护区湿地等。
    • 包新康; 廖继承; 索郎夺尔基; 孙元海; 丁励; 卓玛姐; 玛吉措
    • 摘要: 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一类环境指示生物,研究其群落特征对湿地退化的响应,有助于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对湿地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湖、兰州大学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阿孜站)为研究区域,2018 年5、2019 年5 月采用样线法对区域中4种高原湿地退化梯度,即典型湿地(Ⅰ型)、季节性湿地(Ⅱ型)、中度退化湿地(Ⅲ型)和重度退化湿地(Ⅳ型)的繁殖鸟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时段共记录到繁殖鸟类8 目14科41种,其中花湖繁殖鸟类39种,阿孜站繁殖鸟类21 种.数据分析显示,随着高原湿地退化演替序列,两地的鸟类群落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逐步减小,群落优势度不断增大;Ⅲ型和Ⅳ型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Ⅰ 型和Ⅳ型间群落相似性最低,表明鸟类群落随湿地退化发生明显改变,仅与毗邻的退化梯度群落组成相似.研究区域Ⅰ 型生境中,水禽类占绝对优势,以红脚鹬(Tringa totanus)为优势种;Ⅱ型中长嘴百灵(Melanocorypha maxima)为群落中优势种;小云雀(Alauda gulgula)和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为Ⅲ型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落中优势种团为雪雀(Montifringilla spp.)和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时,标志着湿地已经重度退化(Ⅳ型).鸟类群落优势种的转变是鸟类营巢环境要求与湿地退化中环境的改变相适应的结果.本研究尝试性的提出如何利用鸟类对高原湿地退化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
    • 陈蓓
    • 摘要: 从景观生态美学视角出发,以若尔盖湿地旅游景观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湿地旅游景观生态美学的感知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湿地旅游景观生态美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以生态美学审美观为指导,从人的审美感知进行分析,总结属于湿地景观生态美学特有的生态价值体系和审美价值体系。
    • 杨杰; 苑跃; 王博为; 王姝
    • 摘要: 生态保护红线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本文以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红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以3S技术为手段构建遥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评价模型,对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区2000~2019年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遥感监测分析,以期为该红线区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思路.结果表明:红线区多年平均生态环境状况等级所占比例:优占42.8%、良占47.7%、一般占7.1%、较差占2.1%、差占0.4%,主要为优和良,所占比例达90.5%.差和较差主要位于红线区东南部及北部小部分区域,一般及以上主要位于红线区西部、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近20年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呈现变好趋势,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面积明显大于生态恶化面积,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增向好趋势;红线区东南部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应加强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 刘艺(文/图); 王艺薇(文/图)
    • 摘要: 本刊讯按照省总河长办公室和省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要求,4月30日,青衣江、黄河(含若尔盖湿地)省级河湖长联络员单位省林草局在成都组织召开《四川省青衣江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和《四川省黄河(含若尔盖湿地)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审查会。审查会邀请了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四川农业大学、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科研院校8位专家。省林草局副局长包建华主持会议,省河长制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宋超出席会议。
    • 蒋洪彬(文/图)
    • 摘要: 若尔盖大草原是我国六大草原之一,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面积10620平方公里,天然草原1212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978万亩,是最大的高原沼泽植被集中分布区,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设在这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地,冬长无夏,享有“中国最美高寒湿地草原”和“川西北高原绿洲”的美誉。去年以来,若尔盖县认真贯彻全省草原生态保护和现代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精神,调整思路、整合资源,统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现代草牧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 蒋桂芹; 毕黎明; 贺逸清
    • 摘要: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研究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提出水源涵养率指标并用于分析水源涵养能力变化,对于丰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评估研究、科学布局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四川省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水土评价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构建了涵盖研究区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分析了1971—2016年湿地水源涵养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水源涵养率指标分析了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及其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年水源涵养量为121.4~348.1 mm,20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黑河流域减少尤为显著;水源涵养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年均水源涵养率由1971—1995年的0.34减小到1996—2016年的0.30,90年代中期以来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明显下降;潜在蒸散发量增加、主要水源涵养植被土地面积减小等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是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减小及功能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