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文学
苏联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72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37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读书、中国俄语教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之交的汉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苏联文学的相关文献由555位作者贡献,包括高莽、张捷、韩捷进等。
苏联文学
-研究学者
- 高莽
- 张捷
- 韩捷进
- 刘高权
- 李先兰
- 汀化
- 蓝英年
- 黎皓智
- 孙越
- 李明滨
- 李毓榛
- 严永兴
- 刘宁
- 吴元迈
- 杨传鑫
- 浦立民
- 潘桂珍
- 谭得伶
- 何云波
- 余一中
- 刘文飞
- 刘江
- 周忠和
- 周成堰
- 岳凤麟
- 徐家荣
- 李万春
- 李之基
- 林建华
- 潘
- 火明
- 王蒙
- 石国雄
- 禾木
- 章廷桦
- 筱敏
- 董晓
- 袁荻涌
- 赵德泉
- 马家骏
- 任光宣
- 任明丽
- 冀元璋
- 刘亚丁
- 刘佳
- 刘铁
- 吕进
- 吴为
- 周启超
- 孙美玲
-
-
安亮帆
-
-
摘要:
随着近些年由《生活与命运》再版掀起的格罗斯曼文学热潮,对于格罗斯曼其人其作的解读与反思开始渐渐回归到公众视野。本文在考察作家本人的成长路线与坎坷经历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分析了其在青少年时期、奔赴战争前线时期和遭受当局迫害时期的自由观念发展历程,并从自由观的角度探讨了格罗斯曼作品的文学意义。
-
-
邢晨雨
-
-
摘要:
今日广泛使用的“古典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1910—1950年代之间发生了显著的迁移。“古典”原指古代的典籍与制度,在近代以日本为中介引入西方概念的过程中,与Classic等外来概念逐渐交叠,引申出泛指各民族历史上优秀作品的意义。五四新文学者既沿用了传统用法,将古典文学限定为文辞繁琐、堆垛典故的特殊类型,同时又比照西方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将中国古典文学置入必将被淘汰的进化序列之中。1930年代初受苏联学习古典遗产热潮的影响,中国文学界就接受文学遗产问题曾展开激烈论争。在左翼、国民党、自由主义、日伪等多方势力的参与下,古典文学中隐含的政治观念与阶级立场问题凸显出来。30年代末40年代初,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民族形式”大讨论,古典文学从“人民性”的角度被重新加以确认。建国后,“古典文学”概念逐渐摆脱其负面意涵,成为经过选择的、能够为社会主义中国所容纳的古代文学遗产的概称,但由于古典文学本身的复杂性,政治属性与艺术价值之间的颉颃仍在继续。
-
-
夏明星
-
-
摘要:
“苏联文学,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如同十月革命一样,被看作洪水猛兽,统治者用尽方法,对它加以封锁、禁止和隔绝。在反动统治时代的中国,也没有例外。中国反动统治者,从直奉军阀起,一直到蒋介石,都是如此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曹靖华1952年在《苏联文学在中国——为苏联〈真理报〉而作》一文中所言。
-
-
-
-
-
闫麒旭
-
-
摘要:
在20世纪中叶,苏联刚刚结束了卫国战争,对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国内开始了文学批评运动,在构建社会道德和文学理论中当中产生了甚远的影响。卫国运动结束后的文学批判的侧重性有很强的阶级内涵,也有许多的创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英雄形象表达爱国情怀。在 分析和研究苏联文学发展中必须要关注卫国战争和特殊的社会背景,挖掘批判文学背后含义。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了卫国战争与文学发展的关联,详细讨论苏联文学道德批评的内容和影响。
-
-
蒋竺晏
-
-
摘要: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米佳的爱情》等.1933年,凭借作品《米佳的爱情》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由于历史原因,布宁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之路并非坦途,而是经历了不少误读和冷落.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以中苏文学间的发展纠葛为视角,展开探讨布宁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和研究现状,较为全面地展现出布宁在中国走过的近八十年的漫长历程.
-
-
-
蒙曜登
-
-
摘要:
苏联文学是多民族文学,哈萨克斯坦苏联时期文学为其一部分,集中体现了哈萨克斯坦文学与俄罗斯/俄苏文学的交流成果。国内尚未有哈萨克斯坦苏联文学专题研究,与哈俄两国文学交流相关的专论亦少见,但哈萨克文学研究及哈萨克斯坦苏联文学译、研偶有涉猎上述内容,透过苏联文学史、文学纪事,亦能管窥哈萨克斯坦苏联文学概貌。回顾国内学者中文著述中哈萨克斯坦苏联文学的研究概况,以期展望国内哈萨克斯坦文学研究前景,拓展俄语文学研究面,补强哈萨克斯坦文学研究版图,深挖苏联文学研究内涵。
-
-
李今
- 《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之交的汉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汉译苏联文学高潮的出现是四五十年代一个重要的政治与文化现象,仅据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的相当不完全的统计,从1939年至1949年的十年间,苏联文学的翻译出版数量达425种,而同时期俄国文学只有152种、英220种、法193种、美256种,高出同时期其他翻译大户近一倍.共和国成立后,无论是政治意识形态,还是文学艺术各方面均照搬苏联,苏联文学的译介更成为重中之重,在翻译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据卞之琳等在1959年做的统计,"仅从1949年10月到1958年12月止,我国翻译出版的苏联(包括俄国)文学艺术作品共三千五百二十六种,占这个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艺术作品总种数的65.0%强;总印数八千二百万零五千册,占整个外国文学译本总数74.4%强."不仅苏联文学的代表作家几乎全部作品都得到译介,甚至一些不重要的二三流作家的作品都有了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