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意象
花意象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专利文献33505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青春岁月、群文天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花意象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宜蔚、夏彩玲、傅艳艳等。
花意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505篇
占比:99.62%
总计:33633篇
花意象
-研究学者
- 何宜蔚
- 夏彩玲
- 傅艳艳
- 刘彩文
- 吕豪
- 孙荣榕
- 曲维维
- 李雪
- 杨琍玲
- 王海萍
- 王鸳
- 韩春英
- 黄桂娥
- 代宏伟
- 仲腾欢
- 余轩宇
- 傅艳华
- 冯荆(指导)2
- 刘伟安
- 刘佳
- 刘婉
- 刘拉妮
- 刘永玲
- 刘海燕
- 刘继萍
- 刘莉
- 刘长远
- 刘雯
- 包艾雯
- 南瑛
- 吴丽萍
- 吴惜言
- 吴绵绵
- 周孔飞
- 周尚义
- 周晓芸
- 唐晓岚
- 大帅
- 姜云霞
- 姜礼福
- 孔祥辉(图)1
- 孙周萍
- 孙晓明
- 孙晓艳
- 孟苛
- 宋丹
- 尤倩
- 岳毅平
- 庞婧文
- 康建鑫
-
-
陈玉霞
-
-
摘要:
《聊斋志异》中花意象出现的数量和频率很高,构成了《聊斋志异》中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在美学方面,花意象与人物、环境、诗歌的结合,使小说呈现含蓄的古典美。从功能上看,小说借花形象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烘托出唯美的环境氛围,并以花意象为线索建构整部小说,使小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
薛冰花
-
-
摘要: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继承的是诗骚的言志传统与比兴手法,多借咏物、咏史或典故抒怀,故而他的诗中有许多朦胧绵邈的意象,“花”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但李商隐诗中的花意象并不局限于对物象本身的描摹,而是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李商隐诗中花意象的艺术面貌纷繁复杂,其形成也受社会、政局和个人的多重影响。从“花”这一意象出发,统计其使用情况并分析成因,探讨其中蕴含的带有义山精神特质的人生感悟、情感意绪与佛禅体证,并通过意象的用法与搭配分析其艺术特质,综合探析花意象所体现的李商隐独特的艺术个性。
-
-
耿伟;
王颖
-
-
摘要:
意象的运用对建构文学作品的主题内涵、塑造人物性格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古本戏剧文学《桃花扇》和《牡丹亭》中,"花"意象贯穿主题,被作者赋予了特殊意义.两部作品虽题材相似,都以花喻人来塑造人物形象,以花作线推动情节发展,但在情感侧重点、意境结构特征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上则略有不同.
-
-
-
包艾雯;
肖飞
-
-
摘要: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古诗词中多爱用意象表达情感,而"花"意象备受古代诗人和词人的青睐.为了向西方读者更好地介绍中国文化,在翻译过程中,对诗词中意象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红楼梦》杨译本中第六十三回的花签作为研究对象,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视角对诗词中的"花"意象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花"意象相关诗词的英译中文化因子的处理方法.
-
-
-
-
-
-
代宏伟
-
-
摘要:
张爱玲生平最喜爱的两部作品之一,便是《海上花列传》,因这种喜爱,并且用生命中最后的光阴去研究和翻译《海上花列传》的举动,一度引发了很多人的惊讶和不解,这也是很多人研究张爱玲与《海上花列传》的最初驱动力。本文试图从“花”意象入手研究,以“花”意象作为连接张爱玲与《海上花列传》的重要连接点,并结合张爱玲本人的一些评价与成果,从而得到“花”意象在两者间所处的地位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