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清照词

李清照词

李清照词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498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齐鲁学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等;李清照词的相关文献由462位作者贡献,包括季淑凤、刘墉、李延林等。

李清照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0 占比:8.1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498 占比:91.80%

总计:5989篇

李清照词—发文趋势图

李清照词

-研究学者

  • 季淑凤
  • 刘墉
  • 李延林
  • 汪昭坤
  • 葛文峰
  • 于薇
  • 付宗荣1
  • 刘万紫
  • 刘果
  • 刘海燕

李清照词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宽慧
    • 摘要: 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的看法几成定论,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会认为其前期词风清新明快,后期词风沉郁哀伤,但创作于前期的《一剪梅》却有着低抑的后期词的风格,这就与学生固有的认知发生了冲突,以此为切入点,基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两种方法,可以设计一节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阅读课。
    • 卞慧
    • 摘要: 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独树一帜.由于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目标语读者很难领略其内涵.在接受美学的关照下,译者首先要使自身的期待视野与原文保持一致,揣摩原文的空白,其次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合理处理空白,构建召唤空间,使得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深层意义,实现原文生命力的延续.
    • 王语叶
    • 摘要: 一、李清照词作中的俗语李清照在词中运用口语使语言更通俗易懂,更亲切直白,这在当时典雅华贵的词风中独树一帜。明代杨慎称其词为"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声声慢》中"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都是口语。彭孙《金粟词话》云:"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所论极是。
    • 黄滨
    • 摘要: 单元解读]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核心任务是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古代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教材选取了 8首诗词名作,有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有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有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有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了各自的人生境界和情感世界;有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有李清照词的婉约,展示了他们不同审美的追求。[设计理据
    • 朱军
    • 摘要: 国内外对于李清照词的研究起步都比较早,在对翻译李清照词的译者中,逐渐形成了三种类型:采取自由体译诗的英译、采取散文体译诗的英译以及采取韵体英译。基于译者处于的社会背景、文化理念以及选取的翻译技巧不同,本文试图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来对李清照《声声慢》中十四叠词的三种译文进行解读,以此来深入理解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进一步指导今后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 罗滔滔
    • 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时期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纵观李清照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李清照词中独特的女性意识.李清照的词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审美意识上,都具有她个人的独特魅力.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研究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探讨,结合她的生活、作品以及她对自然独特的审美来探究李清照词女性意识之独特所在.
    • 刘立香; 李德超
    • 摘要: 李清照词在西方世界的越来越为人所知,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译本的传播。冰心译本和许渊冲译本(简称许译本)都是李清照词的经典英译本,其语言特征和翻译思想是作品外译成功的关键。本文采用语料库的方法,对两个译本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层描述,发现两个译本风格各异:(1)在词汇使用方面,两个译本高频词有共通之处,但各有特色,总体上许译本比冰心译本用词丰富度高;(2)在结构特征上,冰心译本用词较为简短,句子略长,许译词长略长,句子平均长度较短;(3)语篇衔接方面,两个译本有共同之处,但连接词的情感功能有较大不同,许译使用连接词表达的情感更加饱满,冰心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腻;(4)在修辞使用上,冰心译本的明喻主要用来描述景物和人的形态,描述比较客观,而许译本主要用来突出自然的美感、人物的美好、物体的生动等,积极情感比较强烈。两个译本的不同语言特征,体现了两位翻译家不同的翻译思想,冰心译本充分体现了“精确”的翻译思想,而许译本充分彰显了“三美”和“再创造”的翻译思想。
    • 刘立香; 李德超
    • 摘要: 李清照词在西方世界的越来越为人所知,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译本的传播。冰心译本和许渊冲译本(简称许译本)都是李清照词的经典英译本,其语言特征和翻译思想是作品外译成功的关键。本文采用语料库的方法,对两个译本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层描述,发现两个译本风格各异:(1)在词汇使用方面,两个译本高频词有共通之处,但各有特色,总体上许译本比冰心译本用词丰富度高;(2)在结构特征上,冰心译本用词较为简短,句子略长,许译词长略长,句子平均长度较短;(3)语篇衔接方面,两个译本有共同之处,但连接词的情感功能有较大不同,许译使用连接词表达的情感更加饱满,冰心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腻;(4)在修辞使用上,冰心译本的明喻主要用来描述景物和人的形态,描述比较客观,而许译本主要用来突出自然的美感、人物的美好、物体的生动等,积极情感比较强烈。两个译本的不同语言特征,体现了两位翻译家不同的翻译思想,冰心译本充分体现了“精确”的翻译思想,而许译本充分彰显了“三美”和“再创造”的翻译思想。
    • 唐修才
    • 摘要: 词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之一。词的常规教学,无非是读一读、译一译、赏一赏和背一背,这种板块式的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推进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领略词之美。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词,更好地主动地领略词之美?笔者认为,“巧借叙事”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 谢佩纹
    • 摘要: Lakoff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 ICM“理想化认知模型”,通过抽象特定文化中人类经验的共通理解,整合多种基本的认知模型,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呈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性。本文以李清照词中的颜色相关表达为观察对象,分析其中 ICM认知模型的内部衍生和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