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词风

词风

词风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7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3篇、专利文献113872篇;相关期刊445种,包括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文学教育等; 词风的相关文献由68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海明、严迪昌、沈燕红等。

词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3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113872 占比:99.36%

总计:114605篇

词风—发文趋势图

词风

-研究学者

  • 杨海明
  • 严迪昌
  • 沈燕红
  • 王运生
  • 周力雁
  • 姜云霞
  • 庞维跃
  • 方蔚
  • 熊竹沅
  • 赵晶晶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符继成
    • 摘要: 唐宋文化转型对文学风格生成与扩散的各个文化场域都造成了重要影响。柳永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节点,其词的新变代表新兴平民社会力量的审美要求。伴随商业经济发达而兴起的市井文化造就了柳词的“俗”风,造成了其对传统雅文化的反叛以及被收编的命运;士大夫文化精神为柳词带来了诗歌的质素,使之成为宋代以词言志的先声;宫廷的礼乐文化活动使柳词的铺叙作风具备了政治意义,并在北宋后期成为赋颂词的典范。宋人对柳词新变的认识、批评、扩散与改造,促使词之“宋调”中的“东坡范式”与“清真范式”成熟,为词在南宋的“宋调时代”奠定了基础。从文学风格的发展史来看,柳永是词之“宋调”的开山祖,与诗之“宋调”的开山祖杜甫正可相拟。
    • 符继成
    • 摘要: 近年兴起的“诗歌叙事学”主张将叙事学的方法全面应用于抒情性文本的研究,这为我们鉴赏与批评以抒情为主的中国古典诗词提供了新的路径。《花间集》作为唐五代经典词集,在此类研究中具有典范意义,而温庭筠与韦庄又可为《花间集》词人的代表。温、韦的词风特点被王国维分别喻为“画屏金鹧鸪”和“弦上黄莺语”,意为一者华美如画但不够鲜活,一者自然流丽如弦上莺啼。用叙事学理论分析两人的代表作《菩萨蛮》词,可知其词风差异的原因在于:温词的文本构成方式以隐喻为主,首与首、句与句以及句子成分之间往往具有相似性,通过各种精美意象努力拓展想象的空间,具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色彩;韦词则多用转喻,真挚自然地进行叙述与抒情,类似叙事文本中的现实主义作品。温词的抒情主体多处于文本所构建的情境之外,多采用非聚焦或外聚焦视角;韦词的抒情主体都在文本情境之内,具有较强的“自我自反性”,多采用内聚集视角。温词“错时”现象较为明显,叙述的速度较慢,地理空间深隐狭小,意象空间密集并置;韦词以顺叙为主,叙述的速度较快,地理空间明朗开阔,意象空间较少且处于情感抒写进程之中。这些因素导致了温词如“画屏金鹧鸪”、韦词如“弦上黄莺语”的美学效果。
    • 潘睿
    • 摘要: 张孝祥、陆游、刘克庄同属辛派词人群体,但创作上三者又多有不同之处。就风格而言,三家词风皆有早期至晚期的变化,于湖词由清旷到豪迈,放翁词由纤丽到幽愤,后村词由忧愤到慷慨;创作特点方面的差异则在于,于湖词多豪迈开头,清淡收尾;放翁词多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后村词大量用典,词多议论。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对三家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 李万军
    • 摘要: 李清照的词清新自然、通俗易懂,音律声调明白流畅,抒情曲折含蓄,于身世之感中融入家国之痛,格调凄婉悲怆;于平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倜傥有丈夫气。其前期的词表达了思君之情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后期的词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及爱国之思。
    • 苏越阳; 薛芬; 尹邦迪
    • 摘要: 宋词是我国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而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其词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极具研究价值。本文选取苏轼不同风格词作,以许渊冲的英文译本为例,从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出发,分析译者对于苏轼词作的考量及在不同词作风格下翻译策略与技巧的具体应用,学习译者如何实现词作风格的再现,从而进一步理解中西文化的互通性和差异性。
    • 王语叶
    • 摘要: 一、李清照词作中的俗语李清照在词中运用口语使语言更通俗易懂,更亲切直白,这在当时典雅华贵的词风中独树一帜。明代杨慎称其词为"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声声慢》中"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都是口语。彭孙《金粟词话》云:"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所论极是。
    • 李静晓
    • 摘要: 基于《诗歌朗诵技巧》中"词的朗诵"要求,我们对词义浅易的《行香子》进行朗读脚本设计:先从词牌名入手,体会该词的上、下片换韵、对仗工整、结构严谨的特点.再重点品读上、下片的尾句,指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读出该词尾句点情的韵味.接着根据"正向强化"和"反向强化"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赏析该词的意象及其修饰语的运用.最后,抓关键词"兴"研读出该词中词人秦观的"豪兴徜徉",意在诵读中理解词义、欣赏词风.
    • 刘志坤
    • 摘要: 明代学者徐师曾论宋代两大词风,说“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文体明辨序说》),这是在风格上指出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差异。如果从内容上看,婉约词多写离别相思、旅途辛苦,豪放词则多写时势抱负、家国情怀。
    • 周璐
    • 摘要: 姚燮词在继承、发扬郭麐词论的基础上,畅写思婉而情真的个人心曲.以道光十三年(1833)为界,姚燮词风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情感基调由先前的闲愁渐趋悲苦,表现技法由纡回往复到直抒胸臆的转变,其后期词不再如前期词那般思致细密、语言精工.之所以有这些差异,是由于姚燮生活磨难的加深、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由此造成的填词态度的变化:二十余岁费心经营,三十岁后则不愿在营造幽微词境和酝酿悲苦情绪的过程中摧心不已,而这都与一介寒士的复杂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 王甜甜
    • 摘要: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是继柳永之后对词进行全面改革的人,他的众多词透露出一股雄浑旷达之气,而明末清初词人陈维崧则在他的词作中表现出一种雄浑的霸悍之气,拥有极强的抒情爆发力.二者的词风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但在艺术境界和语言创辟方面却有不同程度的开拓.虽然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比较苏轼与陈维崧词作风格对理解二者的词作内涵,区分二者的词作风格和解读苏轼对后世词人的影响以及陈维崧对苏轼的取法和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