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3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263种,包括社会、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首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2015两岸广播春节大联播研讨会、《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第27次学术研讨会等;芝加哥学派的相关文献由352位作者贡献,包括汪丁丁、胡翼青、周亚等。

芝加哥学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 占比:98.2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1.50%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30%

总计:333篇

芝加哥学派—发文趋势图

芝加哥学派

-研究学者

  • 汪丁丁
  • 胡翼青
  • 周亚
  • 李剑
  • 汤喜燕
  • 王晴锋
  • 黄纯元
  • 东方小四
  • 倪晓锋
  • 刘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路春艳; 邓雅川
    • 摘要: 1928年,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帕克(P.E.Park)首次提出“边缘化”(Marginality)一词,边缘理论最初主要聚焦于由空间地缘概念所阐发的社会文化冲突,“边缘化”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内由社会和经济上的移动导致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冲突。”随着理论外延的拓展,“边缘化”从群体性的心理研究转向社会学领域,“边缘群体”的形成被看作社会权力的建构过程。
    • 常江; 何仁亿
    • 摘要: 新闻生态既是一个对当下复杂数字信息环境的比喻,也是数字新闻学作为新闻学研究新范式的主要观念创新。伴随着21世纪初新闻博客的异军突起而出现,新闻生态的概念发展及理论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脱胎于媒介环境学,到吸纳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到最后形成了基础设施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研究的基本框架或思路。在当下的“平台化新闻生态”阶段,新闻生态理论具有三个基本内涵:以网络和关系为基本分析单位,为人、技术和机器赋予平等的认识论地位,秉持生态主义的进步性假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理论,新闻生态理论对于当前新闻学研究具有突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但仍需要吸纳来自不同语境的经验研究成果。
    • 程锡麟
    • 摘要: 布思是公认的芝加哥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他在修辞学、叙事学、文学伦理学批评、批评方法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西方和我国文学批评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就布思的理论遗产进行梳理,对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及其影响分别加以评介,并说明他与芝加哥学派第一代、第三代及第四代的学术传承关系。
    • 赵恩
    • 摘要: 随着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传播媒介的更迭、媒体平台的联动正不断促进着新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转型。媒介环境学派学者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将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媒介演进所带来的全新尺度将不断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以及思维的习惯。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杜威在论及传播现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曾指出“社会不仅因传播而存在,它就存在于传播与传递之中”。显然,作为社会文化重要载体的艺术也是借助于媒介而存在和传播的,并且不同时期的媒介形式变迁也塑造了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需求。
    • 张郑波
    • 摘要: 本文认为,国内众多影视审美价值批评类文章在批评某类节目、反思某些具体问题时,大都会援引"法兰克福学派"思想观点作为理论依据,从中不难发现中外影视媒介发展中存在的既普遍又特殊的现代性危机。故此,有必要回溯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法兰克福学派领军人物的批判理论观点,以增进学界对影视媒介的社会共识。
    • 施黎玥; 颜玮辰
    • 摘要: 芝加哥学派创新的建筑结构与外立面风格在19—20世纪建筑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美国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以及广州南方大厦、中山纪念堂建筑风格中的芝加哥学派特点的分析,尝试探究芝加哥学派在民国时期广州建筑的实践与嬗变.
    • 赵妍妍
    • 摘要: 芝加哥传播学派的自我观强调现实经验中的他人和社会在构成"自我"中的决定作用.这可能导致个体意识和行为缺乏道德驱动力及道德可辩护性、消解个体社会责任及个体之间彼此对话的可能性等理论困难.从先秦儒家文本中"身""吾""我""自""己"等与自我有关的概念,可以提炼出一种儒家传播学意义上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至少具有三方面特征:第一,自我并非单纯由他人决定,而是有能力选择他人对自我施加的影响;第二,自我的关注点在于如何保持"心"的自我省察和提升的能力,而非他人和社会的影响;第三,自我与他人存在深度关联,自我省察和提升同时包含了帮助他人进行自我省察和提升的需要.这些特征为消解芝加哥传播学派自我观的理论困难提供了思想资源.
    • 张郑波
    • 摘要: 本文认为,国内众多影视审美价值批评类文章在批评某类节目、反思某些具体问题时,大都会援引"法兰克福学派"思想观点作为理论依据,从中不难发现中外影视媒介发展中存在的既普遍又特殊的现代性危机.故此,有必要回溯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法兰克福学派领军人物的批判理论观点,以增进学界对影视媒介的社会共识.
    • 王晴锋
    • 摘要: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以拟剧论被人熟知,但学术界较少探讨他在拟剧论之前的思想.在学术生涯早期,戈夫曼主要受社会人类学而不是符号互动论影响,他也关注职业角色、社会阶级等主流社会学偏爱的研究议题,而且注重经验研究,具有明显的方法论反思意识.在出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之前,戈夫曼已在公开发表的论文里熟练使用"运作共识""符号媒介""误呈""自我呈现"等关键术语,并且采用博弈的隐喻描述互动.他还关注社会性自我及其救疗,这也表明他在有意识地探索互动秩序问题.总之,拟剧论之前的戈夫曼已呈现出他后来的某些研究特征,尽管这些观念和思想较为粗糙、尚未形成体系.
    • 美赫伯特·霍温坎普; 兰磊(译); 王也钦(译)
    • 摘要: 如今美国反垄断法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它追求旨在界定和实施合理经济目标的技术规则,另一方面要求一场新反垄断“运动”的政治呼声日益高涨。“运动型”反垄断倾向于追求反对产业集中、限制大企业的经济或政治力量、矫正财富分配不均、控制高利润、提高工资或保护小企业等替代目标,将不令人满意的反垄断现状归罪于消费者福利标准,并且漠视甚至蔑视低消费价格的重要性。“技术型”反垄断则以保护高产出和低价格作为公开追求的目的,并在反垄断政策制定机构受到各种重大约束的现实框架下,依靠证据和专家发展一种实现这一理想的方法。“技术型”反垄断法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芝加哥学派和哈佛学派的共同推动下确立起来的,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智识基础。这一路径更符合人们对于经济理性、正当程序、可操作性以及联邦主义的关切。然而,“技术型”反垄断也存在几个有待改进的领域,尤其是过去相对宽松的并购执法导致了市场集中度的普遍上涨,以及对劳动力市场上买方垄断势力的处理力度不够。修复当今反垄断法缺陷的方式并非诉诸一系列不受约束的目的,因为它们非但不能提供任何指导,反而会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害。正确的出路在于持续调整反垄断执法的技术规则,以反映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带来的新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