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图书馆学史

图书馆学史

图书馆学史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科学、科学研究、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2546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大学图书馆学报、国家图书馆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1次学术研讨会、广西图书馆学会第23次科学讨论会、2005转型期信息管理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等;图书馆学史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稌年、顾烨青、郑锦怀等。

图书馆学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0.8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546 占比:99.19%

总计:22731篇

图书馆学史—发文趋势图

图书馆学史

-研究学者

  • 吴稌年
  • 顾烨青
  • 郑锦怀
  • 李彭元
  • 程焕文
  • 谢欢
  • 周亚
  • 范凡
  • 范并思
  • 黄雪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雪婷; 谢玲
    • 摘要: 194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举办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增设图书馆学专业;1946年,同时举办第二届自费留学考试及第一届公费留学考试,均设图书馆学专业。论文通过分析三次留学考试试题,探索民国图书馆学教育重点与方向,为当代图书馆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 姚明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王重民研究深入,王重民致阿英的六通书信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经过识读、排序和文本梳理,发现书信主要内容为王重民为阿英编纂文献查找资料并提供文献线索的情况,同时在通信中也涉及王重民先生编纂出版“敦煌叙录”的一些往事与细节。这六通书信揭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王重民先生与阿英的互动交流,是王重民研究史料的补充。
    • 顾烨青; 吴稌年; 张路路
    • 摘要: 1922年9月至1925年6月,刘国钧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1922-1924年在图书馆学校学习图书馆学,修读了编目、分类、参考等部分课程,成绩优秀,平均分约90分,获得了有条件的毕业证书;1922-1925年在文理学院哲学系攻读哲学研究生,成绩极为优异,平均分达94.4分,并先后于1923年6月和1925年6月获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刘国钧发展了富有哲理的图书馆学理论,在分类、编目等图书馆学核心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 顾烨青
    • 摘要: 刘国钧具备接受克乃文安排赴美进行图书馆职业培训的外部诱因和留学研习哲学的内在意愿.威斯康星大学图书馆学校毕业生龙丹的适时造访与该校课程学习的可变通性,以及校友方东美正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哲学的先例,促成了刘国钧选择入读威斯康星大学图书馆学校而非其他图书馆学校,如此他能同时攻读哲学和图书馆学.刘国钧凭借过硬的素质,在赫泽尔苔的积极回应和推荐人的高度肯定下,通过了威斯康星大学图书馆学校的入学申请.依靠金陵大学提供的贷款计划解决留学经费后,刘国钧于1922年8月21日在上海乘坐"南京号"赴美.
    • 张歌
    • 摘要: 巴特勒是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从事图书馆学教育20余年.文章基于巴特勒的文章和教学实践,总结了他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即以"研究"为教育核心,重视通识教育和全面教育,强调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职业的关联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 刘奕; 肖希明
    • 摘要: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对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相关史料,特别是历史档案等原始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回顾和梳理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历程以及金陵大学图书馆学人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的本土化探索与创新,分析其意义及对当今图书馆学教育的启示.
    • 陈哲彦
    • 摘要: 胡适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我国教育、文学、历史等领域多有建树.多方面的史料显示,胡适也是一位热心投身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学者.本文以胡适日记、往来书信为主要研究材料,梳理出胡适的图书馆经历,论述其在图书馆职能、藏书建设、图书馆专业、资源共享四个方面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期待,并总结分析出胡适对图书馆的见解具有现代化、美国化、非专业化的特点.
    • 张康; 李卓卓
    • 摘要: [目的/意义]图书馆学专业教材作为学科记忆的重要组成,对其历史脉络的钩沉是推动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发展的重要参考,对管窥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正规化、规模化和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具有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通过文献调查法与网络调查法所获805种图书馆学专业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分期,将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区分并归纳了不同时期教材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特点.[结论/发现]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材的百年发展具有以下演进规律:教材与教育发展相辅相成;知识体系从链条走向板块;内容理性从技能转向科学;从单向引入走向多元融合.[创新/价值]研究对百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建设的整体状况、发展阶段、研究特点等作了较为清晰描绘,既有阶段性叙事,也有对图书馆学专业教材的书目信息描述与统计分析,以期为图书馆学教育史和教材史研究提供新的洞见和线索.
    • 袁曦临
    • 摘要: [目的/意义]图书馆学当前正面临学科发展的瓶颈,重新思考图书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图书馆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方法/过程]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方法,以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创建初期的图书馆学教育重镇东南大学为切入点,围绕东南大学的两位图书馆学家洪范五与张厚生,系统收集史料,全面考察他们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以此描绘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实践的曲折发展过程.[结果]研究表明,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实践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两者割裂分离,对于图书馆学科研究而言将会导致研究领域的泛化和研究内容的空心化;对于图书馆实践而言,则会失去图书馆学的理论指引与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认同.[结论]构建"图书馆学科共同体",夯实专业基础,继承文献研究学术传统,将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业务统合起来,是解决图书馆学学科困境的路径之一,也是培养现代图书馆学人和图书馆专业馆员的重要标志.
    • 翟桂荣
    • 摘要: 文华师生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翻译的重要群体.韦棣华女士奠定的文华根基,沈祖荣校长的开拓创新,毛坤和徐家麟等人的通力合作,尤其是《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对翻译的重视,促进了文华师生图书馆学翻译团队的形成.文章分析该刊译者群体、汉译文献主题、汉译文献年度变化及其衍生译著,展现了文华师生在图书馆学翻译方面良好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文华师生注重对西方图书馆史、目录学、图书分类与编目、图书馆利用法、图书馆行政及财政等主题著作的翻译,尤其致力于考察公共图书馆在民众教育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华师生图书馆学翻译的价值在于:加速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学科建设的步伐,培养和训练了一批图书馆学专业领袖人才,促进了中外图书馆学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进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