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媒介环境学

媒介环境学

媒介环境学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1726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新闻世界、东南传播、国际新闻界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媒介信息素养与跨文化对话大会、第二届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媒介环境学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梁颐、何道宽、陈泰旭等。

媒介环境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1726 占比:99.87%

总计:141916篇

媒介环境学—发文趋势图

媒介环境学

-研究学者

  • 梁颐
  • 何道宽
  • 陈泰旭
  • 张凌霄
  • 韩永青
  • 何震
  • 吴瑶
  • 张晶蕊
  • 徐泽辛
  • 李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柳帆; 郭文清
    • 摘要: 播客作为电子媒体时代的独特声音媒介产品,具有新媒介口语文化的特色。播客的伴随性、场景性、私人性的媒介引力与知识传播相碰撞,创造出了知识消费发展的新样态⸺知识型播客。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视角探讨了播客的媒介特性对其知识传播形式与内容样态的影响,试图了解播客里的知识“声”态。
    • 常江; 何仁亿
    • 摘要: 新闻生态既是一个对当下复杂数字信息环境的比喻,也是数字新闻学作为新闻学研究新范式的主要观念创新。伴随着21世纪初新闻博客的异军突起而出现,新闻生态的概念发展及理论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脱胎于媒介环境学,到吸纳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到最后形成了基础设施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研究的基本框架或思路。在当下的“平台化新闻生态”阶段,新闻生态理论具有三个基本内涵:以网络和关系为基本分析单位,为人、技术和机器赋予平等的认识论地位,秉持生态主义的进步性假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理论,新闻生态理论对于当前新闻学研究具有突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但仍需要吸纳来自不同语境的经验研究成果。
    • 张震
    • 摘要: 首先对技术决定论的不同角度的分类以及不同学者对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了温和技术决定论的立场,又对媒介环境学派的历代学者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理解,最终认为温和的传播技术决定论是帮助我们理解传播技术与社会的发展的一种视角,是值得肯定的。
    • 韩月婧
    • 摘要: 神话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起源和民族精神无法绕过的主题。神话从诞生以来,从口语时代的易变性与表演性,文字印刷时代的可保存性与距离性,电子传播时代的感官整合与叙事重构,到如今新媒体时代的互动式传播与内核重构,在每个不同的媒介时代呈现出了相异的特点和变化。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神话之"魅"已经失落,应该针对神话生产传播的新特点,更好地挖掘神话资源,与神话构建良性互动。
    • 王懿
    • 摘要: 网络媒介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感知和价值观。当前高校网络育人面临着学生网络思潮多元化倾向、媒介素养欠缺、媒介异化现象普遍化、网络舆情多发以及深度融合中媒介环境等的诸多挑战。特别是在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易发生媒介异化现象,出现认知、语言、心理甚至价值观和行为的偏差。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构建应着力在强化网络话语权构建、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加强媒介文化创新、提升网络舆情处置引导能力等方面加强部署,形成传统思政与网络思政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网络育人体系。
    • 李桂芳
    • 摘要: 抖音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塑造了乡村文化传播的媒介环境,乡村传播者根据短视频特点,借助智能手机这一介质和特定符号重塑出具有偏向的乡村生活场景,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乡村文化。本文依据媒介环境学的传播偏向这一命题,以康仔农人抖音短视频为抓手,探讨其重塑乡村"拟态环境"时产生了何种媒介偏向。
    • 李水
    • 摘要: 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媒介的变革不断驱动百科全书的业态迭代,传统百科全书出版面临新的挑战。在媒介环境学视野下,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为例考察百科全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可以窥见百科全书出版数字化的嬗变路径。在融媒体环境下,百科全书数字化将朝着人性化趋势发展,呈现内容个性化定制、知识场景立体化、传播国际化等特点。
    • 盖平运
    • 摘要: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专门印发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实时通报、督导。全国上下形成了一场围绕“双减”话题的教育“风暴”,“双减”政策对于中国教育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陈卓; 许正林
    • 摘要: 本研究基于传播学视野,借用媒介环境学理论,阐释了海外华人会馆作为媒介的属性、功能以及文化传播中的意义,并在会馆、受众与文化构建的媒介生态中探析当下海外华人会馆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期望能为海外华人会馆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 黄旭; 郭文; 朱璇; 张进福; 张骁鸣
    • 摘要: 孔子周游列国,留下广为传布的身形就是“孔子行教像”,此掌故中除了并举“游”“行”,更将二者同归旨于“教”,不免令依然在孜孜探问旅游之本质、旅游之意义的当代学人心头一热。这一期学者对话,我们有幸邀请到南京师范大学黄旭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郭文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朱璇教授、厦门大学张进福副教授、中山大学张骁鸣教授等5位学者,以旅游研究中的“行走”概念为线索,面对随着时代发展内涵不断演变的行走现象,细论“旅游与行走”的因缘脉络,谈论的议题总共有4个:有关“行走”的学术概念、个人相关研究取向、对以行走为基本形式的微旅游现象的理解以及“行走”的学术思考的公众传播。按照最初活动方案,5位学者是准备以围坐恳谈的方式或者以“逍遥散步(promenade)”的方式展开交流,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不得已换用由一人提问、4人背对背各自作答的“笔端对话”,然后举行线上会议详加讨论,最后完成文稿整合的“笔端+云端”方式结束本次对话。对5位与谈人而言,这一形式新鲜有趣,既有书写的严谨,又有道说的灵动;对我们而言,既是一次编辑风格上的大胆尝试,也是一次对于所有思考者、分享者的诚恳致敬和盛情邀请。最后,需要说明的两点是:第一,本次对话活动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流动性背景下传统村落神圣空间的地方性生产与不平衡地理研究(2020-2023)》(批准号4197118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移动性视角下背包旅行者的时空差异及其作用机制(2021-2024)》(批准号420711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融合媒介环境学视角的日常生活空间体验研究(2022-2025)》(批准号421712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拉萨流动人口问题研究(2021-2024)》(批准号21BSH1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心理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地方感的心象运动理论(2021-2024)》(批准号21YJAZH030)等基金课题的大力资助;第二,参与本次对话活动的5位学者一致同意,共同对所发表的内容承担第一作者责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