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2825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中国骨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第六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相关文献由660位作者贡献,包括贾连顺、董荣鹏、赵建武等。

腰椎退变性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2825 占比:99.61%

总计:53032篇

腰椎退变性疾病—发文趋势图

腰椎退变性疾病

-研究学者

  • 贾连顺
  • 董荣鹏
  • 赵建武
  • 陈亮
  • 曲扬
  • 杨惠林
  • 王飞
  • 顾勇
  • 于斌
  • 俞海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柴子豪; 于海洋; 吴昊; 张伟; 崔西龙; 黄徐兵; 刘彬
    • 摘要: 目的探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在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3~79岁,平均(57.2±15.5)岁;根据患者体征与影像学是否一致分为对照组和SNRB组,其中对照组26例,SNRB组34例,明确责任节段后进行手术减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依据改良MacNab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4.0±4.9)个月,对照组明确责任节段26例,其中单节段10例,双节段10例,三节段6例;SNRB组明确责任节段30例,其中单节段21例,双节段9例;SNRB后症状缓解不明显4例,遂放弃手术,暂以卧床休养对症治疗,其余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根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NR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对照组26例患者中优17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8.4%;SNRB组30例患者中优19例,良7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SNRB在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诊疗中,具有精准定位责任节段及有效缓解腰骶神经根性疼痛的临床意义。
    • 王玮; 潘福敏; 孔超; 孙祥耀; 侯晓飞; 鲁世保
    • 摘要: 目的比较Topping-off手术与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DLD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Topping-off术式治疗的40例患者为Topping-off组,按照组间主要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选择采用PIF术式治疗的60例患者为PIF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分,使用屈伸位腰椎X线片测量L2/3、L3/4及L2-4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使用改良Pfirrmann评分评估术前术后L2/3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Topping-off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Topping-off组L3/4节段ROM较术前降低(P0.05);而PIF组L2/3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2年,PIF组L2/3节段改良Pfirrmann评分较Topping-off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pping-off术与PIF术均能显著改善DLD预后,但Topping-off手术能预防或延缓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对临床诊疗策略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 雷玮; 王静静; 梁静娟; 朱俞岚
    • 摘要: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老年腰椎退变性病变患者术后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80例老年腰椎退变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五点腰背肌锻炼法,观察组采用本研究中制定的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案。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疼痛得分、腰椎功能得分(OD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SF-36各个维度评分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改变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患者实施腰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 张志辉; 刘毅; 葛志宏; 熊建卫; 谢静波; 胡建平; 刘剑军
    • 摘要: 目的:探究漂浮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丰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6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漂浮体位下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体位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观察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位摆放耗时、椎间融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疼痛程度(VAS评分)、功能障碍(OD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结果: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体位摆放耗时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漂浮体位下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可靠,对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影响较小,可明显缩短其手术时间,促进术后生活质量恢复。
    • 丁子毅; 王栋; 李苇航; 张世磊; 袁斌; 闫铭
    •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oupe辅助下MIS?TLIF的40例纳入Loupe组,行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的33例纳入显微镜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射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椎间植骨融合率、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相关费用等.结果 两组病人均完成至少2年的随访,随访时间为(27.5±2.6)个月(24~36个月).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射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腰腿痛VAS评分、ODI、椎间植骨融合率、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微镜组有1例置钉失败病人.两组术后各有1例出现神经根激惹,各有1例浅表性切口感染,局部缝线崩开.显微镜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Lou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微镜组术后术者颈部VAS评分明显低于Loupe组(P<0.05),但腰部VAS评分较Loupe组高(P<0.05).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较Loupe辅助下MIS?TLIF具有更彻底的术中止血、更少的术后引流量、更早下地和更快出院以及明显改善术者术后颈部不适等优势,近期临床疗效相当.
    • 杨稳; 宋国华; 刘玉亮; 王闯; 刘合庆
    • 摘要: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对侧肌间隙入路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自2018年4月—2019年3月,共收治了1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96例获得了完整的随访,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组别:50例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对侧肌间隙入路置钉(改良组),46例患者采用两侧剥离椎旁肌入路进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传统组),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手术指标: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2±19)min、手术出血量为(188±48)mL,术后引流量为(168±40)mL,均小于传统组的(124±34)min、(272±75)mL和(260±5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4、6.589、9.005,P=0.001、0.001、0.001)。②VAS评分比较:术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722);但术后患者术后1.5个月时,改良组的VAS评分(2.61±0.53)分明显低于传统组(3.56±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9,P=0.001)。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ODI评分比较:术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5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改良组的ODI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PLIF相比,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对侧肌间隙入路置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确切。
    • 裴博; 陈文昭; 苏嘉
    • 摘要: 目的 探讨斜前方腰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4间佛山健翔医院收治的31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46~73岁,平均57.68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腰椎管狭窄症9例,腰椎滑脱症7例.L3~419例,L4~51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椎间隙高度(IDH)、椎间孔高度(IFH)和椎间孔面积(IFA).结果 手术时间56~72 min,平均65.21 min.术中出血量30~46 mL,平均38.68 mL.术后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下肢疼痛加重,经抗感染和脱水治疗后缓解,未发生血管、神经、腹腔脏器损伤.住院时间5~9 d,平均6.12 d,均顺利出院.术后3个月时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IDH、IFH、IF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OLIF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势,符合微创理念,疗效显著.
    • 李宝田; 潘玉林; 郭小伟; 张猛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8间郑州市骨科医院脊二科收治的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58.05±1.26)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14例,腰椎滑脱症6例.均存在单侧临床症状,左侧11例,右侧19例.均实施单节段TLIF.减压侧传统正中入路显露椎弓根钉进钉点,非减压侧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椎弓根钉进钉点.记录显露并植入定位针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时拍摄CT片并行二维重建,判断融合情况;统计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置钉过程顺利,减压侧显露并植入定位针的时间为(22.52±2.73)min,非减压侧为(17.61±2.24)min.未发生与置钉失误的相关并发症.1例减压时出现硬膜撕裂至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取脚高头低位,持续引流1周后顺利康复拔除引流管.1例切口浅表感染,细菌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换药后愈合.切口血清肿致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CT二维重建提示19例融合,11例6个月融合.末次随访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侧传统正中入路、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单节段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符合微创理念,手术操作容易,临床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谭镇南; 刘鹄; 任明亮; 刘冬斌; 陈国雄; 郭冬晓
    • 摘要: 目的 比较皮质骨螺钉(CBT)和骨水泥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PMMA)固定治疗骨质疏松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接受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骨质疏松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MMA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CBT固定技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估患者症状和疼痛的改善情况,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和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螺钉松动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CBT和PMMA两种方法均能起到有效的固定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腰椎功能障碍,而CBT相对而言,损伤小,且手术耗时短.
    • 张洪剑; 姚洪春; 章耀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结合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1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LIF手术)、B组(26例,行CBT螺钉固定PLIF手术)、C组(23例,行CBT内固定改良PLIF手术).比较三组围手术指标、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以及术后融合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①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1d CK值、卧床时间、住院时间):C组各指标均显著少于A、B两组(P0.05).术后1年,三组均已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相较于常规椎弓根螺钉,皮质骨螺钉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更显著,皮质骨螺钉联合改良PLIF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方面作用更为明显,更有利于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