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9211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颈腰痛杂志、临床骨科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第二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等;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相关文献由589位作者贡献,包括马超、吕书军、张伟等。

椎旁肌间隙入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5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9211 占比:99.79%

总计:99419篇

椎旁肌间隙入路—发文趋势图

椎旁肌间隙入路

-研究学者

  • 马超
  • 吕书军
  • 张伟
  • 张斌
  • 方基石
  • 曹晓建
  • 李海俊
  • 李鹏
  • 杨金华
  • 林格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鉴; 李德光; 江波; 李枝鑫
    • 摘要: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中重度压缩的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0-12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6例中重度压缩胸腰椎的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短节段组31例实施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短节段固定,经椎弓根充分植骨术;长节段组25例行传统后正中入路长节段跨伤椎固定,经椎弓根充分植骨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短节段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术后引流量和第7天的VAS评分均明显少(小)于长节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短节段固定与传统后正中入路长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中重度椎体压缩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短节段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对软组织创伤小,以及患者疼痛轻等优势。
    • 夏进先; 祝茂松; 龚俊; 潘海棠
    • 摘要: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腰椎间隙感染病人24例,随机分为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各12例,采用不同入路方式行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TLIF),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野显露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相关并发症。Wiltse入路组的术野显露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与常规后正中入路比较,Wiltse入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术后病人疼痛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许惠兵
    • 摘要: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腰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椎弓跟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腰背功能恢复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有增加,矢状位Cobb角均有减小(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有下降(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比较,前者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但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显著改善畸形与提升腰背功能恢复效果,可用于临床推广。
    • 林郁; 李均保; 叶永光; 叶清寿
    • 摘要: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缓解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福建省寿宁县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共88例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后正中入路手术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即临床症状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等)、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术后Cobb角等)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改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3.2%比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58.0±5.0)ml]、术后引流量少[(68.4±6.1)ml]、手术时间短[(81.1±10.3)min]和术后Cobb角大[(3.5±0.2)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术后1个月VAS评分[(2.2±0.7)分]更低(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可优化各项手术指标、优化术后VAS评分,对全面提升患者术后远期疗效及缓解临床疼痛症状有重要意义。
    • 张江锋; 王登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术治疗)和对照组(40例,传统后正中入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卧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研究组的VAS评分、血清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手术效果,缓解术后疼痛,抑制血清CK水平,缩短康复进程,且安全性较高.
    • 蔡联均; 黄江; 韩斌; 马忠华
    • 摘要: 目的 比较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2例创伤性单节段TLBF(T11~L4)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剔除失访患者后,A组62例,B组70例.A组行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B组行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随访结果和术后不同时间的脊柱后凸角度、VAS及ODI评分.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2年的脊柱后凸角度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A组术后7 d的VAS评分高于B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的ODI评分低于B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ODI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 相较于后正中入路,在TLBF手术治疗中应用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在疼痛缓解、功能改善及降低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更有优势.
    • 周辉; 肖永海; 周超; 徐文学
    • 摘要: 目的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臵钉对胸腰椎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头侧端椎上缘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交角(Cobb角)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段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臵钉治疗,试验组患者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臵钉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浆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腰背部疼痛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浆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Cobb角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臵钉治疗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血浆引流量,还可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同时伤椎前缘高度丢失较少,Cobb角变小,改善脊柱功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李宝田; 潘玉林; 郭小伟; 张猛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8间郑州市骨科医院脊二科收治的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58.05±1.26)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14例,腰椎滑脱症6例.均存在单侧临床症状,左侧11例,右侧19例.均实施单节段TLIF.减压侧传统正中入路显露椎弓根钉进钉点,非减压侧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椎弓根钉进钉点.记录显露并植入定位针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时拍摄CT片并行二维重建,判断融合情况;统计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置钉过程顺利,减压侧显露并植入定位针的时间为(22.52±2.73)min,非减压侧为(17.61±2.24)min.未发生与置钉失误的相关并发症.1例减压时出现硬膜撕裂至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取脚高头低位,持续引流1周后顺利康复拔除引流管.1例切口浅表感染,细菌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换药后愈合.切口血清肿致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CT二维重建提示19例融合,11例6个月融合.末次随访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侧传统正中入路、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单节段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符合微创理念,手术操作容易,临床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杨贤玉; 董胜利; 刘帅; 李来好; 高振甫
    • 摘要: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64例FLLDH患者,依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观察组接受Wiltse入路单侧TLIF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应急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β-EP)高于对照组,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血清皮质醇(Cor)、丙二醛(MAD)、超氧阴离子(O2-)、氢氧根离子(OH-)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单侧TLIF治疗FLLDH,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减少疼痛,还能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对应激反应影响小.
    • 陈博燊; 屈任伸
    • 摘要: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行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180例腰椎骨折患者.将2019年4~10月行经微创经皮入路手术的9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1月~2020年4月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的8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患者出院后实行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随访第2、4、6个月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以及随访第2、4、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第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随访第2、4个月,且第4个月的ODI评分低于第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入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改善其腰椎功能,但相较于微创经皮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更短,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