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腰椎爆裂骨折

胸腰椎爆裂骨折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52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2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22695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颈腰痛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等;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相关文献由148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清、丁真奇、于晓华等。

胸腰椎爆裂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2 占比:2.08%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22695 占比:97.77%

总计:23213篇

胸腰椎爆裂骨折—发文趋势图

胸腰椎爆裂骨折

-研究学者

  • 王清
  • 丁真奇
  • 于晓华
  • 刘晓晖
  • 朱建平
  • 蔡福金
  • 骆宇春
  • 李宏
  • 李涛
  • 杨欣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祥铠; 郑丰裕
    • 摘要: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骨科住院的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植骨治疗。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36例患者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2~65岁,平均(46.94±9.83)岁;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31±5.85)个月;爆裂性骨折Denis分类为A型20椎,B型16椎;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9例,E级2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不良事件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132.36±37.4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74.44±103.00)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254.17±74.27)mL;末次随访,所有Frankel分级C级、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有效。
    • 朱亮; 沈强; 丁浩; 孙宝
    • 摘要: 目的比较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照置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跨伤椎置钉组(32例)和经伤椎置钉组(26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采用ASIA分级标准评价神经系统损伤状态,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采用矫正值和丢失值评价椎体复位及椎体后凸矫正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8个月。(1)住院费用经伤椎置钉组明显高于跨伤椎置钉组(P0.05)。(2)末次随访时两组ASIA分级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采用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经伤椎置钉在复位骨折椎体、矫正局部后凸等方面的效果更优于跨伤椎置钉。
    • 曾俊; 林旭; 王翔宇; 胡海刚; 谭伦; 魏琴
    • 摘要: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单侧椎板有限开窗椎管减压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每组20例:(1)A组——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复位固定术;(2)B组——采用单侧椎弓根内侧壁切除椎管减压复位固定术;(3)C组——采用Wiltse入路单侧椎板有限开窗椎管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比较3组手术情况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4个月。(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C组明显短(少)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后凸Cobb角、椎管矢状径压缩百分比:3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单侧椎板有限开窗椎管减压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少,可最大限度保留后方稳定结构,临床疗效满意。
    • 刘俊涛; 黄建军; 王畅
    • 摘要: 目的分析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辅助可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X-tube)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例2017年11月~2021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METRx辅助X-tube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5.31±38.73)min,出血量平均(583.75±285.21)ml,住院天数平均(11.44±5.60)d,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比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Rx辅助X-tube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良好。
    • 李强; 杜凯; 申艺龙
    • 摘要: 目的:分析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矫正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30例内固定术后发生矫正丢失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30例内固定术后未发生矫正丢失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查阅患者临床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导致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矫正丢失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内固定方式、功能锻炼情况、骨缺损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矫正丢失受4钉固定、功能锻炼不合理、骨缺损程度高的影响.
    • 蒋禹欢; 周立英; 朱继宁; 杨应贵; 陈地志; 彭发智; 陆兴恒; 刘沛; 杨其贵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PC)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PSRF)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TLBF)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收治于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的严重TLBF患者纳入研究,均已确诊.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融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PCPSRF治疗,融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受压面积、神经功能情况等.结果 常规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86.45±60.45)mL,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5,P>0.05);常规组的手术时间为(104.68±13.65)min,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5,P0.05);融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8,P>0.05);融合组治疗前的后凸Cobb角为(27.02±3.16)°,椎体前缘高度为(35.34±2.48)mm,受压面积为(51.57±6.31)mm2,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0、0.124、0.056,P>0.05);融合组治疗后的后凸Cobb角为(6.57±1.18)°,椎体前缘高度为(52.34±5.51)mm,受压面积为(17.57±2.01)mm2,均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t=8.997、4.126、5.041,P0.05);常规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40.00%,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5).结论 PC钛网植骨融合PSRF治疗可有效改善严重TLBF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无增加患者手术创伤、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等不良影响,但需提高相关技术操作以缩短手术时间.
    • 唐灿锐; 张允烨; 黄东博; 李世渊; 谭建基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伤椎植骨、伤椎置钉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5例.A组单纯伤椎临近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B组伤椎植骨联合临近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C组伤椎置钉联合临近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3组神经功能ASI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2周及2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矫正外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结果 术前,3组神经功能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神经功能ASIA分级改善程度优于C组,C组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88.58±3.91) min、(94.87±19.29) ml]高于C组[(73.32±4.34) min、(76.62±15.31) ml],C组大于A组[(64.89±3.26) min、(65.62±14.52)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3组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及2年,B组JOA评分均高于C组,C组均高于A组,B组VAS评分和Cobb角均低于C组,C组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伤椎植骨联合临近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矫正脊柱后凸的畸形,远期矫正丢失较少,但术中出血量较多.
    • 周家勇; 赵海洋; 李福利
    • 摘要: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取我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共30例,甲组施 行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乙组施行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和甲组比较,乙 组总有效率较高、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 定治疗方案,既可提高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还可改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应加大推广力度。
    • 杨滔; 岳超; 吴铮
    • 摘要: 目的:分析伤椎椎体内植骨结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如何。方法:将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确定为观 察样本,收集病例的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共选择28例,分成甲、乙组的依据是抽签法,每个组都是14例患者。甲组术式为自体 骨粒经椎弓根植入伤椎及后外侧内固定,乙组术式为后外侧植骨内固定,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变化情况为两个组的最后对比项。 结果: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进行两个组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组名为甲组的患者,伤椎前缘高 度比低于组名为乙组的患者,而伤椎Cobb角则小于组名为乙组的患者,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椎体内植骨结 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不仅可促使伤椎椎体高度和稳定性恢复,还能预防椎体高度与Cobb角再丢失,值得积 极推广。
    • 蒋禹欢; 周立英; 朱继宁; 杨应贵; 陈地志; 彭发智; 陆兴恒; 刘沛; 杨其贵
    •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PC)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PSRF)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TLBF)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收治于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的严重TLBF患者纳入研究,均已确诊。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融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PCPSRF治疗,融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受压面积、神经功能情况等。结果常规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86.45±60.45)mL,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5,P>0.05);常规组的手术时间为(104.68±13.65)min,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5,P0.05);融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融合组治疗前的后凸Cobb角为(27.02±3.16)°,椎体前缘高度为(35.34±2.48)mm,受压面积为(51.57±6.31)mm2,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0、0.124、0.056,P>0.05);融合组治疗后的后凸Cobb角为(6.57±1.18)°,椎体前缘高度为(52.34±5.51)mm,受压面积为(17.57±2.01)mm2,均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t=8.997、4.126、5.041,P0.05);常规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40.00%,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PC钛网植骨融合PSRF治疗可有效改善严重TLBF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无增加患者手术创伤、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等不良影响,但需提高相关技术操作以缩短手术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