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椎弓根

经椎弓根

经椎弓根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216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783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大家健康(中旬版)、解剖与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5北京国际骨科新技术研讨会等;经椎弓根的相关文献由350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伟义、杨惠林、李明等。

经椎弓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783 占比:99.40%

总计:18897篇

经椎弓根—发文趋势图

经椎弓根

-研究学者

  • 何伟义
  • 杨惠林
  • 李明
  • 吴超
  • 周跃
  • 何静
  • 郝定均
  • 王文波
  • 刘明岩
  • 董谢平

经椎弓根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顾晨希; 虞宵; 黄安全; 王烨峰; 朱国清; 梁栋柱; 欧阳钧; 邹天明
    • 摘要: 目的 比较单侧椎体后外上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型术后的单椎体生物力学效能。方法 收集老年女性尸体的骨质疏松脊柱椎体(L)共2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单侧椎体后外上方组(A组)、双侧椎弓根组(B组)。首先测量椎体高度、垂直压缩状态下的单椎体弹性模量。在力学测试仪上将每个椎体制备成压缩骨折模型,记录其失效强度、刚度、失效位移。按每组对应的穿刺入路行椎体成型术,术后行X线扫描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再次测量椎体高度、垂直压缩运动状态下的单椎体弹性模量及失效强度、刚度、失效位移。结果 A组、B组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类型差距不大,均能达到椎体内对称均匀分布。成型后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前两组椎体的失效强度、刚度及失效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型后,两组的失效强度、刚度及失效位移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椎体垂直压缩时的弹性模量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体后外上方穿刺入路行椎体成型术后的单椎体生物力学效能与传统双侧椎弓根入路相当,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杨滔; 岳超; 吴铮
    • 摘要: 目的:分析伤椎椎体内植骨结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如何。方法:将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确定为观 察样本,收集病例的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共选择28例,分成甲、乙组的依据是抽签法,每个组都是14例患者。甲组术式为自体 骨粒经椎弓根植入伤椎及后外侧内固定,乙组术式为后外侧植骨内固定,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变化情况为两个组的最后对比项。 结果: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进行两个组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组名为甲组的患者,伤椎前缘高 度比低于组名为乙组的患者,而伤椎Cobb角则小于组名为乙组的患者,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椎体内植骨结 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不仅可促使伤椎椎体高度和稳定性恢复,还能预防椎体高度与Cobb角再丢失,值得积 极推广。
    • 苏新磊; 张桂莲; 杨忠奎; 唐学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5例(A组),并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7 例( B组)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脊髓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14 ±1.9)个月,分别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与术前相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术后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AS评分:A、B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 A组和B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评估:两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使伤椎椎体的高度和稳定性得到恢复,防止内固定的失效,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得以保持,且可防止矫正的Cobb角度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吴李勇; 王越; 苏盛辉; 王春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入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脊柱外科2011-03-2015-05收治的26例脊柱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全部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神经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测术前、术后初期(3天内)、末次随访(术后1年左右)时胸腰段Cobb角、腰背痛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以及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级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下腰痛JOA评分、腰背痛VAS评分及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术前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为28~58°、平均(40.28±5.66)°,术后2~10°、平均(6.12±3.76)°,平均畸形矫正率86.2%,下腰痛JOA评分标准术前评定为(10.38±1.56)分,术后评定为(22.76±2.23)分,腰背痛VAS评分术前5~8分,平均(6.72±0.33)分,术后2~4分,平均(2.93±0.64)分,以上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6例C级5例改善至E级,1例为D级,16例D级15例改善至E级,1例仍为D级;至末次随访,Cobb角矫正丢失角度不明显(1~3°),平均(1.85±0.68)°,平均矫正丢失率3.8%,与术后初期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面均于术后6个月左右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可重建胸腰段矢状面生理曲度,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改善临床症状.
    • 肖斌; 李健; 林绍仪; 蔡厚洪
    • 摘要: 目的:探讨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42例行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1~56岁,平均(37.2±3.6)岁。高处坠落伤25例,交通伤9例,重物砸伤8例。T129例,L123例,L27例,L33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侵占率、脊柱后凸角(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分级评定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术前与术后1周在伤椎前缘高度、椎管侵占率、脊柱后凸角(Cobb角)、疼痛 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结果与术后1周相比较,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提高1~2级。结论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减少矫正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左建华
    • 摘要: 目的 总结应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个月及12个月患者椎体前缘较术前明显增加、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脱断裂、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丢失等病例.根据Frankel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良好,并发症少,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满意.
    • 敖维盟
    • 摘要: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08年10月至2017年4月之间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式的研究,抽取其中的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的临床诊断书以及就诊记录调出,对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伤椎前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程度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都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爆裂性骨折,利用经椎弓根进行治疗能够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稳定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