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造影
肝动脉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8856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吉林省医学会第十二次普外科学术会议等;肝动脉造影的相关文献由539位作者贡献,包括贾雨辰、于曰俊、孙振华等。
肝动脉造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856篇
占比:99.04%
总计:19039篇
肝动脉造影
-研究学者
- 贾雨辰
- 于曰俊
- 孙振华
- 张国华
- 李彦豪
- 杜娟琳
- 林贵
- 果永海
- 王建华
- 王滨
- 颜志平
- 冯敢生
- 刘崎
- 刘浩
- 吴孟超
- 吴性江
- 吴淑贝
- 周信达
- 姜玉清
- 尹玉成
- 张希平
- 张献忠
- 张雪林
- 彭志毅
- 李平汉
- 李建海
- 李政霞
- 杨建勇
- 林镇和
- 梁惠民
- 涂小煌
- 王东杰
- 王小林
- 王怀禄
- 王振堂
- 王清水
- 王湘英
- 胡景钤
- 袁永胜
- 邱光淮
- 陈勇
- 黄信华
- CT室
- Fujishima T.
- M. Omata
- Obi S.
- Yoshida H.
- 丁文彬
- 丁跃军
- 万运松
-
-
-
-
摘要:
“患者的肝门静脉怎么样?打一点明胶海绵封堵。““好,封堵成功”……远在400多公里外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李家平教授团队与高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专家9月15日通过5G技术线上“联合”手术。在省城专家“面对面”指导下,高州专家顺利主刀完成三例复杂的肝动脉造影+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术,让患者在县城“家门口”享受到省城的高水平医疗保障。术后一位患者9月19日顺利出院,其余两例正在康复中。
-
-
陈亮;
蔡望洲;
陈忠明;
陈嘉嘉;
王振平;
罗是是
-
-
摘要:
目的:分析肝动脉造影联合超声互补式诊断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1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及肝动脉造影联合超声造影互补式诊断,均以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准,分析其诊断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互补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74.07%、69.52%和90.70%;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和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86.30%和9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2,x2=4.768,x2=8.158;P<0.05);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和二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50.00%、68.75%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0,x2=4.920,x2=6.180;P<0.05);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和二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2.22%、80.95%和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2,x2=4.566,x2=7.976,P<0.05)).结论:肝动脉造影联合超声互补式诊断有助于提高临床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正确率,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
-
-
程芝梅;
王黎洲;
张帅;
芦凯;
徐圣杰;
周石
-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在兔VX2肝癌模型肝动脉造影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将所有兔子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X线透视下行肝动脉造影,B组采用超声辅助X线透视下行肝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技术成功率.结果 VX2肝癌成瘤率为100%.肝动脉插管中有12只兔(A组8只,B组4只)发生血管痉挛.A组手术时间为(99.2±9.8)min(80~120 min),B 组手术时间为(58.4±9.5)min(40~80 min)(P<0.000).A 组技术成功率为60.0%(18/30),B组技术成功率为86.7%(26/30)(P = 0.021).结论 超声辅助X线透视可显著提高VX2肝癌介入插管肝动脉造影的技术成功率.
-
-
-
-
摘要:
11月21日,借助电信5G网络,一场隔空的远程介入手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李家平教授团队与高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上演。手术由高州专家主刀,手术现场实时展现给远在400多公里外的省城专家“面对面”指导,成功完成了_例复杂的肝动脉造影+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术。患者足不出县,便捷地享受到省县专家远程联手的高水平医疗保障。
-
-
刘晓伟
-
-
摘要:
目的 对肝癌介入治疗中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的作用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实验对象为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实验人数共计52人.在实验过程中,利用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对患者身体进行检查,判断患者病情是否出现反复和转移,为后续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 展开分析本次实验,所选52例患者中共计发现新病灶123个,小于5毫米的新病灶共计60个,占新病灶总数的48.78%,其余新病灶直径大小在5毫米至10毫米之间.结论 在肝癌介入治疗中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保证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医护工作水平的提升.
-
-
-
赵静;
李占晓;
王玉会;
薛媛
-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肝动脉造影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北京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10例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且术前行三维重建联合肝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例合并肝硬化,肝功能Child B级患者术后少量腹水形成,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呃逆,有5例患者均主诉肩膀酸痛,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在肝脏三维重建基础上行肝动脉造影精准评估指导下,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可达到精确切除的目的 ,安全可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精准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又为患者围手术期的平稳安全过渡提供保障.
-
-
杜娟琳;
李志军;
刘红娟;
张杰;
孙金生;
靳宝昌;
程飞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动脉造影(HAG)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射频消融术(RFA)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1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12例和实验组106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HAG,对照组行TACE治疗,实验组行TACE+RFA治疗.评估2组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2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93%(P0.05).结论 HAG下行TACE联合RFA可更有效地抑制中晚期肝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
-
杜娟琳
-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造影联合栓塞(TACE)及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复发性肝癌患者218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造影联合TACE进行治疗,观察组先行肝动脉造影联合TACE,术后进行RFA.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WBC、NEU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ALT水平与观察组Alb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AF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年观察组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动脉造影联合TACE及RFA治疗复发性肝癌可有效提升临床抗癌效果,提升患者生存状况,且对患者血常规与肝功能的影响较轻,临床疗效可靠.
-
-
胡天刚;
秦伟;
赵景昊;
范小萍;
姜扬;
鲁云伟;
王海英;
漆素兰;
彭燕
-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平板DSA下肝动脉二氧化碳造影在肝癌介入诊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rn 方法:对160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CO2-DSA造影检查(观察组),同期对135例行碘-DSA检查(对照组),对两者的图像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对比.rn 结果:观察组的图像质量、门静脉显示评分和血管轮廓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动静脉瘘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1.88%VS18.52%,P<O.05);两组不良反应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CO2作为无毒副作用、粘滞度低的良好造影剂,在数字平板DSA下行肝动脉造影,具有显示图像质景清晰、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肝癌的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
-
-
蒋灿云;
丁文彬;
袁瑞凡;
金杰;
高佩珠
- 《全国第二届分子影像学暨江苏省CT/磁共振学术大会》
| 2006年
-
摘要:
肝脏动脉造影是介入诊疗工作中最常见的造影检查技术,本文通过回顾285例肝脏动脉造影的实际操作,认为要使肝脏病变得以清晰显示,除了有赖于先进的设备、丰富的诊断经验、娴熟的插管技术及默契的医、技、护配合外,在造影过程中,要使一些微小的占位及出血灶显示清楚,选择合适的摄影位置和最佳对比剂浓度及速率至关重要.本文就有关影响肝动脉造影DSA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
-
李平;
谢太喜;
范磊
- 《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肝动脉造影CT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在肝脏小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n 材料与方法:23例临床怀疑小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前进行肝动脉造影CT(CTHA)和成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检查;术中行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DSA).rn 结果:CTHA、CTAP与常规CT、DSA比较,发现新的结节灶和新癌灶分别为15个和12个.诊断小肝癌结节43个,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结节29个,转移性肝癌结节14个,诊断发育不良结节部分癌变1个.准确判断3个肝癌坏死灶、1个介入治疗后残存癌灶,2个发育不良结节(DN),5个动门脉分流灶,1个门静脉异常引流和2个肝血管瘤.尤其对直径≤1cm结节发现和定性较CT平扫加增强和DSA敏感和准确.rn 结论:CTHA、CTAP是肝脏小结节病灶定性诊断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在判断小肝癌数量和存活度非常敏感和准确,对于介入治疗方案的实施、疗效评价有很重要的作用.
-
-
-
乔宪伟
- 《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分析肝动脉造影及检塞技术对胆道大出血诊疗价值。方法:急诊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肝动脉DSA,显示造影剂外溢或进入胆道,确定出血部位后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靶血管,用注射器将剪碎的明胶海绵经导管注入靶血管,再次造影证实无造影剂外溢后拔除导管。结果:全部病例均经选择性肝动脉DSA确诊,经一次栓塞成功止血。结论: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技术对胆道大出血诊断和治疗是准确、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克服了外科手术的盲目性。
-
-
-
-
臧国敬;
王伟庆;
段永英;
陈学波;
李雪彦;
陈永廷;
生奇瑞
- 《中国东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依据药物(血管收缩剂)对肝癌患者正常血管之作用,来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之效果。方法:60例患者分Ⅰ(实验组),Ⅱ(对照组)二组各30例,其中Ⅱ组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肝动脉分支,用适量血管收缩剂注入后化疗及栓塞。Ⅰ组采用常规法灌注化疗,然后将导管超选择送入亚段和亚亚段血管行栓塞治疗。结果:Ⅱ组较Ⅰ组治疗后肝功损害程度明显减轻,随访生存率(16个月)Ⅱ组为93.1%,Ⅰ组为88.9%。结论:药物法更有力于微小病灶检出,提高了肿瘤内的药物浓度,扩大了栓塞术的适应症。
-
-
臧国敬;
王伟庆;
段永英;
陈学波;
李雪彦;
陈永廷;
生奇瑞
- 《中国东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依据药物(血管收缩剂)对肝癌患者正常血管之作用,来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之效果。方法:60例患者分Ⅰ(实验组),Ⅱ(对照组)二组各30例,其中Ⅱ组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肝动脉分支,用适量血管收缩剂注入后化疗及栓塞。Ⅰ组采用常规法灌注化疗,然后将导管超选择送入亚段和亚亚段血管行栓塞治疗。结果:Ⅱ组较Ⅰ组治疗后肝功损害程度明显减轻,随访生存率(16个月)Ⅱ组为93.1%,Ⅰ组为88.9%。结论:药物法更有力于微小病灶检出,提高了肿瘤内的药物浓度,扩大了栓塞术的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