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动脉造影

肝动脉造影

肝动脉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8856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吉林省医学会第十二次普外科学术会议等;肝动脉造影的相关文献由539位作者贡献,包括贾雨辰、于曰俊、孙振华等。

肝动脉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856 占比:99.04%

总计:19039篇

肝动脉造影—发文趋势图

肝动脉造影

-研究学者

  • 贾雨辰
  • 于曰俊
  • 孙振华
  • 张国华
  • 李彦豪
  • 杜娟琳
  • 林贵
  • 果永海
  • 王建华
  • 王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患者的肝门静脉怎么样?打一点明胶海绵封堵。““好,封堵成功”……远在400多公里外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李家平教授团队与高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专家9月15日通过5G技术线上“联合”手术。在省城专家“面对面”指导下,高州专家顺利主刀完成三例复杂的肝动脉造影+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术,让患者在县城“家门口”享受到省城的高水平医疗保障。术后一位患者9月19日顺利出院,其余两例正在康复中。
    • 陈亮; 蔡望洲; 陈忠明; 陈嘉嘉; 王振平; 罗是是
    • 摘要: 目的:分析肝动脉造影联合超声互补式诊断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1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及肝动脉造影联合超声造影互补式诊断,均以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准,分析其诊断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互补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74.07%、69.52%和90.70%;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和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86.30%和9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2,x2=4.768,x2=8.158;P<0.05);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和二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50.00%、68.75%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0,x2=4.920,x2=6.180;P<0.05);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和二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2.22%、80.95%和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2,x2=4.566,x2=7.976,P<0.05)).结论:肝动脉造影联合超声互补式诊断有助于提高临床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正确率,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
    • 程芝梅; 王黎洲; 张帅; 芦凯; 徐圣杰; 周石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在兔VX2肝癌模型肝动脉造影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将所有兔子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X线透视下行肝动脉造影,B组采用超声辅助X线透视下行肝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技术成功率.结果 VX2肝癌成瘤率为100%.肝动脉插管中有12只兔(A组8只,B组4只)发生血管痉挛.A组手术时间为(99.2±9.8)min(80~120 min),B 组手术时间为(58.4±9.5)min(40~80 min)(P<0.000).A 组技术成功率为60.0%(18/30),B组技术成功率为86.7%(26/30)(P = 0.021).结论 超声辅助X线透视可显著提高VX2肝癌介入插管肝动脉造影的技术成功率.
    • 摘要: 11月21日,借助电信5G网络,一场隔空的远程介入手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李家平教授团队与高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上演。手术由高州专家主刀,手术现场实时展现给远在400多公里外的省城专家“面对面”指导,成功完成了_例复杂的肝动脉造影+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术。患者足不出县,便捷地享受到省县专家远程联手的高水平医疗保障。
    • 刘晓伟
    • 摘要: 目的 对肝癌介入治疗中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的作用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实验对象为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实验人数共计52人.在实验过程中,利用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对患者身体进行检查,判断患者病情是否出现反复和转移,为后续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 展开分析本次实验,所选52例患者中共计发现新病灶123个,小于5毫米的新病灶共计60个,占新病灶总数的48.78%,其余新病灶直径大小在5毫米至10毫米之间.结论 在肝癌介入治疗中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保证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医护工作水平的提升.
    • 黄辉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42例肝细胞癌患者,采取CT血管造影并统计本次研究入选患者检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入选患者42例患者中动脉性门脉造影CT扫描与肝动脉造影CT扫描检查中新发现65个新病灶.结论:动脉性门脉造影CT扫描与肝动脉造影CT扫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赵静; 李占晓; 王玉会; 薛媛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肝动脉造影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北京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10例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且术前行三维重建联合肝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例合并肝硬化,肝功能Child B级患者术后少量腹水形成,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呃逆,有5例患者均主诉肩膀酸痛,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在肝脏三维重建基础上行肝动脉造影精准评估指导下,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可达到精确切除的目的 ,安全可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精准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又为患者围手术期的平稳安全过渡提供保障.
    • 杜娟琳; 李志军; 刘红娟; 张杰; 孙金生; 靳宝昌; 程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动脉造影(HAG)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射频消融术(RFA)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1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12例和实验组106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HAG,对照组行TACE治疗,实验组行TACE+RFA治疗.评估2组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2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93%(P0.05).结论 HAG下行TACE联合RFA可更有效地抑制中晚期肝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杜娟琳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造影联合栓塞(TACE)及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复发性肝癌患者218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造影联合TACE进行治疗,观察组先行肝动脉造影联合TACE,术后进行RFA.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WBC、NEU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ALT水平与观察组Alb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AF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年观察组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动脉造影联合TACE及RFA治疗复发性肝癌可有效提升临床抗癌效果,提升患者生存状况,且对患者血常规与肝功能的影响较轻,临床疗效可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