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肝切除
精准肝切除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28844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23届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2010’第十六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交流大会、2009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等;精准肝切除的相关文献由636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家鸿、杨世忠、段伟东等。
精准肝切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8844篇
占比:99.97%
总计:629053篇
精准肝切除
-研究学者
- 董家鸿
- 杨世忠
- 段伟东
- 蔡守旺
- 仇毓东
- 夏强
- 姜洪池
- 张健
- 张军
- 张新俊
- 彭勇
- 王彦坤
- 王晓云
- 王琳
- 田云鸿
- 纪文斌
- 罗汉传
- 肖敏
- 胡韬
- 金成
- 马海
- 高波
- 侯海燕
- 兰戴天
- 冯志强
- 刘宏
- 刘绍平
- 史志勇
- 吴迪
- 周建新
- 商搏世
- 姜凯
- 姜建威
- 孙德云
- 崔健
- 廖锦岐
- 张东
- 张宏
- 张文智
- 张斌
- 张新平
- 张景斌
- 张洪义
- 张金辉
- 徐洪来
- 徐钧
- 徐雷升
- 戈佳云
- 施智甜
- 朱新华
-
-
张海波;
宴艳红;
谭兰兰
-
-
摘要: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ICOM)在精准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进行择期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术中进行常规操作,观察组采用CLCVP联合NICOM。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均更短,术中补液量、出血量、输血量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脏病灶切除后5 min(T_(1))、手术结束时(T_(2))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准肝切除手术中应用CLCVP联合NICOM效果较好,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肝门阻断及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补液量、输血量,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
江小杰;
廖常希;
赵剑锋;
蔡清河
-
-
摘要:
目的 观察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4例P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肝切除术,观察组采取精准肝切除术;对照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肝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肝功能指标无差异,术后主要肝功能指标较术前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胆漏、腹水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准肝切除治疗PLC显著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减轻肝功能损害,并发症较少,疗效显著。
-
-
郭昊苏;
刘宏;
李凯;
杨易戎
-
-
摘要: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关于精准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33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共3987例患者,其中精准组2102例,常规组1885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组相比较,精准组手术时间延长(MD=31.77,P<0.00001),而在术中出血量(MD=−173.50,P<0.00001),住院时间(MD=−4.55,P<0.00001),术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MD=−27.76,P<0.00001)、谷丙转氨酶ALT(MD=−56.99,P<0.00001)、总胆红素TBiL(MD=−4.79,P<0.00001)、血清白蛋白ALB(MD=6.63,P<0.00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0.34,P<0.00001)、标本切缘阳性率(OR=0.31,P<0.00001)、复发转移率(OR=0.62,P<0.0001)及术后1年生存率(OR=1.80,P<0.00001)方面均有优势。结论:应用精准外科理念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更佳的近期疗效。
-
-
刘磊;
赵义军
-
-
摘要:
cqvip: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肝脏外科的微创技术和新的辅助技术的出现,主要包括腹腔镜技术、能量平台、机器人手术、活体肝移植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等在肝脏外科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精准度,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实现了肝脏外科的精准化治疗[1]。三维重建技术是指将肝脏的CT和(或)MRI扫描影像学数据重建成三维可视化肝脏模型,从而对肝脏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特征进行精准量化分析,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肝切除和手术规划([2])。
-
-
李慧强;
林春城;
费洪江;
张剑华
-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精准肝切除与常规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血清学指标、肝功能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经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切除、精准肝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肝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学指标(IL-17、IL-23、NF-κB)、各项肝功能指标(TBIL、ALP、AL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试验组的降低幅度更加显著(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精准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能让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对肝组织损伤进行有效控制,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
-
郭志唐;
龙奎;
王琳;
滕毅山;
孙敏;
雷学芬;
李世思;
陈章彬
-
-
摘要: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理念在腹腔镜下Ⅰ型肝血管瘤剥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描述性病例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因Ⅰ型肝血管瘤收住该院采用腹腔镜下行肝血管瘤剥除术治疗的54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男15例、女39例,年龄24~70岁,平均(48.09±11.96)岁.血管瘤位于Ⅱ段5例、Ⅲ段者8例、Ⅳ段者7例,Ⅴ段者11例、Ⅵ段者13例、Ⅶ段者7例、Ⅷ段者3例,血管瘤直径5.1~10.4 cm,平均(7.01±1.42)cm.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例合并胆囊结石、1例合并胆囊息肉同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137.50±17.26)min,术中出血量(157.04±40.22)mL,术后出现胆漏3例,继发肺部感染4例,其余患者无出血、肝功能衰竭、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11.24±2.11)d,住院费用(2.31±0.34)万元.结论 精准肝切除理念指导下腹腔镜下Ⅰ型肝血管瘤剥除术安全可行、可临床推广.
-
-
郭昊苏;
刘宏;
李凯;
杨易戎
-
-
摘要: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关于精准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33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共3987例患者,其中精准组2102例,常规组1885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组相比较,精准组手术时间延长(MD=31.77,P<0.00001),而在术中出血量(MD=?173.50,P<0.00001),住院时间(MD=?4.55,P<0.00001),术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MD=?27.76,P<0.00001)、谷丙转氨酶ALT(MD=?56.99,P<0.00001)、总胆红素TBiL(MD=?4.79,P<0.00001)、血清白蛋白ALB(MD=6.63,P<0.00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0.34,P<0.00001)、标本切缘阳性率(OR=0.31,P<0.00001)、复发转移率(OR=0.62,P<0.0001)及术后1年生存率(OR=1.80,P<0.00001)方面均有优势.结论:应用精准外科理念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更佳的近期疗效.
-
-
达选博;
莫建涛;
黄晶晶;
黎巧信;
曾蒙蒙;
卢乐;
吉鸿;
陆宏伟
-
-
摘要: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三维手术计划系统(Myrian)用于临床精准肝切除.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95例肝癌患者,其中传统手术组67例采用传统肝切除,手术的设计、规划和实施都是基于传统的二维图像.3D组28例均采用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指导下的精准肝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1)术前三维手术系统预估的病灶切除体积与术后肝脏实际切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D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胆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肝衰竭的发生率以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5.26%、0、1.75%、2.6%、0、92.31%,传统手术组分别为8.9%、1.49%、4.47%、2.98%、1.49%、78.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肿瘤复发率(7.69%)低于传统手术组(15.38%)(P<0.05);(3)传统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肝血管阻断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数为(628.5±124.4)mL、(11.4±4.3)d、(117.1±32.4)min、(38.4±10.2)min、1例,3D组分别为(416.7±83.8)mL、(7.6±2.4)d、(178.5±40.9)min、(48.3±12.7)min、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对肝癌患者术前评估有利于术者优化、选择精准肝切除手术方案.
-
-
商搏世;
石光林;
徐洪来;
肖敏;
高聪;
梁潇帝;
王光正
-
-
摘要:
为了给肝癌病人做的肝切除手术能更精准进行,测量出需要切除与保留的肝脏体积,更好地制定出手术的具体方案,将一名女性肝右叶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肝脏CT图像导入Synapse 3D软件中进行图像处理,实现对肝脏模型的三维重构;然后根据血管和肿瘤所在位置分析出需要切除的范围,区分出肝脏三维模型的切除部分和保留部分并进行体积测量;根据肝脏的三维模型运用3D打印技术分别打印出肝脏的2个部分.结果表明:肝脏切除手术顺利进行,切除实质部分与3D打印模型相似,经过测量,手术切除肝脏部分的体积符合预估.
-
-
陈昭硕;
周东;
许少华;
张帆;
张明基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性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例复杂型肝癌病人资料,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肝脏三维模型行虚拟肝切除,进行手术的病人比较虚拟肝切除体积与实际肝切除体积的差别,并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23例病人中20例完成了手术治疗.术中均未损伤重要血管,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手术病人均康复出院.病人虚拟肝切除体积与实际切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成正相关(r=0.982,P<0.01).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具有清晰显示肝内脉管系统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计算残肝体积、最优化模拟手术路径、协助医患术前沟通等优点,临床应用于复杂性肝癌,有助于预判手术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
-
周成明;
张金辉;
赵晋明;
邰沁文;
居玛.对先;
温浩
- 《2010’第十六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交流大会》
| 2010年
-
摘要: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在肝巨大血管瘤外科治疗中的价值。rn 方法:分析2010.01~2010.09间运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2l例肝巨大血管瘤的方法和结果。rn 结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21例患者异体输血率为9.52%(2/21),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9.52%(2/21)。rn 结论:术中合理的阻断方式,自体血回输及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的运用,明显改善了肝巨大血管瘤的预后,精准肝切除是未来肝脏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