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应力

主应力

主应力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4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1523篇;相关期刊275种,包括当代电大、地震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六届年会、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等;主应力的相关文献由110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敏巧、冯夏庭、冯爱新等。

主应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1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1523 占比:99.30%

总计:51888篇

主应力—发文趋势图

主应力

-研究学者

  • 任敏巧
  • 冯夏庭
  • 冯爱新
  • 刘军
  • 方慕真
  • 王凯
  • 郑萃
  • 任建
  • 何璐瑶
  • 兰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世辉; 李世领
    • 摘要: 针对斜顶直帮巷道围岩弹性应力分布问题,使用Laurent级数近似斜顶直帮巷道围岩区域到复平面上单位圆内的共形映射函数,然后运用Мусхелишвили提出的复变函数法求出斜顶直帮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解析解。以淮南矿区某工作面回风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斜顶直帮巷道围岩主应力主应力集中系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顶底板最大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集中系数整体上大于两帮,两帮较顶底板稳定,高帮最大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集中系数整体上大于低帮,且最大剪应力增高区面积远大于低帮,低帮较高帮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斜顶直帮巷道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王宏伟; 付佳卉
    • 摘要: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塑性力学教材中Lode应力参数的局限性,给出了其计算公式在π平面内的拓展形式。结果显示,拓展后的Lode应力参数有6种不同的计算公式,传统Lode应力参数计算公式只是主应力次序是σ_(1)≥σ_(2)≥σ_(3)时的一种情况。当主应力次序不再为σ_(1)≥σ_(2)≥σ_(3)时,Lode应力参数的计算公式随之发生改变。同时,由于Lode应力参数是建立材料屈服条件的基础,所以采用研究结果可以在不确定主应力大小次序的情况下绘制屈服曲线。所探讨的结果拓展了Lode应力参数的计算公式形式,完善了π平面内屈服曲线的绘制途径。
    • 熊磊; 周清勇; 胡国平
    • 摘要: 为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重力坝稳定及应力变形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进行了三维模型计算。地震荷载组合作用下,坝体水平位移更大,坝顶部水平位移最大,坝踵处竖向位移最大;坝体的最大大主应力、小主应力也更大,且坝踵处大主应力最大,廊道附近小主应力最大;坝体的安全系数最小,且在相同荷载组合下溢流坝段的安全系数比非溢流坝段的更小。
    • 于化月; 李顺群; 刘继承; 张彦; 叶茂松
    • 摘要: 为探究碾压过程中,主应力空间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设计石磙碾压试验,通过土体三维应力测试系统,对碾压过程中土体的6个应力分量实时监测,并将测试过程中的数据文件导入Matlab编程语言中进行数据处理,即可得到主应力的大小和主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及发展规律。分析数据表明:碾子在土体三维应力测试装置的正上方时,3个正应力达到峰值,其大小关系为:σ_(zz)>σ_(yy)>σ_(xx)。3个剪应力大小呈现反对称趋势,σ_(yz)和σ_(xy)变化趋势基本相同,σ_(zx)的反对称趋势与其相反;当碾压到正上方时,γ由较小值跳跃到较小值的余角;在碾压过程中,主应力空间中的主应力的大小关系:σ_(1)>σ_(2)>σ_(3)。在碾压过程中的3个主应力方向角α、β、γ的变化范围在0°~90°,其峰值大小关系为:γ>β>α。
    • 宋明春; 丁正江; 刘向东; 李世勇; 李健; 董磊磊; 魏绪峰; 鲍中义; 王斌; 张琪彬; 张亮亮; 刘洪波; 贺春艳
    • 摘要: 胶东型金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控矿规律一直是地质勘查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为深入研究断裂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大量矿床勘查和地质调查资料,通过对典型断裂剖面和断裂与矿体空间关系的构造解析,判断了成矿期断裂的性质和应力状态,讨论了断裂产状变化的控矿机理,提出了胶东型金矿新的构造成矿模式。将胶东主要控矿断裂分为Ⅰ级缓倾角断裂、Ⅱ级陡倾角断裂和Ⅲ级陡倾角张裂脉,三者分别控制了破碎带蚀变岩型、复合类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产状转折部位,蚀变岩型矿体赋存于断裂的倾角变缓部位,石英脉型矿体赋存于断裂倾角变陡部位。缓倾角断裂控制的矿体具有总体侧伏角小、富矿柱侧伏角大的“双向”侧伏特征。矿体产状与断裂产状的关系指示,三山岛、焦家和招平三条控矿断裂成矿期均属右行正滑或右行张扭性,金牛山断裂具有左行正滑特征。根据金矿体产状分析的胶西北金成矿小区区域构造应力场σ1为294°∠82°和269°∠78°,焦家断裂的σ1为300°∠67°、311°∠78°和321°∠81°,招平断裂北段σ1为130°∠65°和138°∠69°,反映了胶西北玲珑花岗岩体分布区域总体以垂向主压应力为主,其东、西两侧的边界断裂处的主压应力方位分别沿SE向和NW向指向岩体,成矿期断裂处于NW—SE向拉张状态。胶东东部邓格庄金矿田的σ1为287°∠0°,以水平主压应力为主。综合分析认为,产状变化的具张扭性质的断裂是金的有利赋矿构造,断裂的产状变化对金矿体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结构和流体性状的变化是金矿阶梯成矿的关键因素,断裂沿走向和倾向的产状转折联合控制了金矿体的侧伏。胶东地区早白垩世深部大量岩浆岩快速侵位,导致地壳强烈隆升产生伸展构造,来自不同深度和层次岩浆房及不同源区的岩浆梯次上侵,为深部含金流体活化、迁移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流动通道,含金流体到达地壳浅部在断裂产状变化的减压扩容空间卸载成矿。
    • 谢伟; 倪彬; 李乾龙; 王立; 王星; 代碧波
    • 摘要: 影响采空区危险性的因素诸多并且复杂性高,甚至部分因素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为方便、快捷地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分析,简化危险性影响因素,以湖南某钨矿为研究背景,基于Mathews稳定性图解法理论模型,对不同中段的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依据矿山采空区现状,采用数值模拟法分析了当前采空区下各区域的主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的分布,评估当前状态下主采空区的稳定状态。分析结果表明:12个采空区中,CH5号、CH6号、CH8号以及CH12号采空区以及顶板围岩均处于稳定过渡区,采场整体稳定性一般;而CH9号、CH10号采空区则处于支护区,采场顶板的稳定性较差,有发生局部垮落、失稳的可能性;分析结果与矿山实际情况相符合,据此可对空区危险性进行前期预判,降低空区治理费用与安全风险度。
    • 黄春晖; 赵春晨; 王扶义
    • 摘要: 研究空间交错隧道不同近接竖距施工对围岩应力变化的影响,以某市机场高速夏家岩隧道“上穿”贵昆铁路塔山脚隧道工程为依托,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近接竖距下的空间交错隧道有限元模型,分析2隧道竖距分别为1、2、3、5、7、10、15和20 m此8种近接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交错中心附近2隧道围岩应力得到一定的释放,并且存在上部新建隧道对下部既有隧道的拱顶、拱肩位置的应力影响较大,下部既有隧道对上部新建隧道的仰拱底、拱脚位置的应力影响较大的变化规律;此外,还提出了基于该工程地质状况的围岩应力变化影响范围及长粘接型锚杆的作用机理。
    • 罗生虎; 王同; 伍永平; 田程阳; 郎丁; 赵华涛
    • 摘要: 大倾角煤层开采中,受煤层倾角影响,采动应力在顶板岩层中的动态演化规律较一般煤层开采时复杂,发现并揭示采动应力的传递路径与宏观展布形态的演化特征是实现该类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基石。以某矿2522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互馈的研究手段,在厘定围岩宏观结构演化规律的基础上,量化了围岩空间主应力包络面空间展布形态,揭示了围岩采动应力传递路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倾角煤层开采中,围岩破坏拱壳形态在高度上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特征,倾向上、下端头位置处,壳基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大而向深处煤体内偏移后趋于稳定;围岩应力包络拱壳呈现壳顶在工作面倾向中上部、壳基在采场四周煤体内的非对称拱壳体形态;围岩支承压力峰值的演化分为峰值增长区与稳定区;主应力受采动影响在煤壁前方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而在采空区中部3者均下降且第一主应力下降幅度最大;第一主应力受采动影响,其应力传递路径可分为原岩应力区、应力增高区、应力降低区3个区域;应力增高区内,第一主应力在Z轴分量增加幅度最大,其方向自垂直于Y轴平面内旋转。研究结果揭示了顶板宏观应力拱壳与应力传递路径演化一般规律,丰富了大倾角煤层岩层控制理论。
    • 窦成义; 李建华; 杜豪豪; 李庆钊
    • 摘要: 为了解决取消高抽巷后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在综放工作面使用高位定向钻孔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首先基于主应力-位移判据模拟计算获得了工作面覆岩三带高度分布特征,结合上覆岩层岩性特征确定层位布置钻孔,在工作面施工高、中、低3个层位的定向钻孔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现场钻孔抽采结果表明,高层位钻孔瓦斯抽采量最大,在距煤层顶板垂直距离16~36 m范围内钻孔层位越高,抽采瓦斯效果越好;在25~45 m范围内,距回风巷越远,钻孔抽采效果越好。抽采期间回风流、上隅角、工作面平均瓦斯浓度分别为0.25%、0.28%、0.23%。现场抽采效果表明了基于主应力-位移判别法确定的高位钻孔布置层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有效降低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满足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 冯培云; 张嘉勇; 武建国; 关联合
    • 摘要: 为了提升高位钻孔抽采治理采空区瓦斯的效果,需要准确掌握采空区覆岩“三带”分布规律,确定抽采钻孔位置参数。以某煤矿3185工作面煤层赋存特性及上覆岩层的基础参数为例,运用经验公式和ANSYS模拟软件,研究了3185工作面回采不同距离时上覆岩层应力变化规律。基于主应力特征的覆岩“三带”判别方法,判定3185工作面垮落带高度为8.4 m,裂隙带高度为29.2 m,以此设计的高位钻孔抽采瓦斯平均浓度提高了12.06%,瓦斯治理效果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