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砂土地基

砂土地基

砂土地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23579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西部探矿工程、陕西煤炭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第26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物理模拟学术研讨会等;砂土地基的相关文献由75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岳玉梅、崔晓亮等。

砂土地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 占比:0.80%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23579 占比:99.03%

总计:23810篇

砂土地基—发文趋势图

砂土地基

-研究学者

  • 刘伟
  • 岳玉梅
  • 崔晓亮
  • 敖然
  • 杨俊岭
  • 白天辉
  • 董天文
  • 董鑫
  • 赵显涛
  • 赵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涛; 崔新壮; 孙彦峰; 韩若楠; MA Rui-jin; 杨俊杰; 王艺霖; 常玉军
    • 摘要: 为优化设计盘间距,本文采用不同盘间距比值的双盘桩模型对其进行抗拔能力试验。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双盘桩上拔期间桩周土的破坏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盘间距比值为6或8时双盘桩的抗拔力达到峰值;当盘间距比值小于6时,上盘比下盘承担更多荷载;当盘间距大于8时,下盘承担更多荷载。
    • 王雪菲; 李德明; 乐从欢; 李家乐
    • 摘要: 海上风电的吸力筒基础在服役过程中受到来自风、浪、流、地震和船舶停靠带来的水平荷载作用,从而使吸力筒基础产生平移和转动地基变形,这种地基变形累计会导致结构整体失稳破坏。宽浅式吸力筒基础埋深较浅,基础-土体相互作用机理与传统浅基础不同。因此,在极限载荷作用下基础的渐进破坏机理尚不明确。利用土工离心机对不同筒径比的宽浅式吸力筒基础进行试验,分析了基础在砂土中的水平极限承载特性。基于Abaqus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吸力筒基础的渐进演化失效模型,揭示了破坏过程中矢量旋转中心位置变化曲线,提出了考虑旋转中心位置变化的水平极限承载特性计算模型,为宽浅式吸力筒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 张大剑; 李永星
    • 摘要: 为研究水坠砂地基处理方法,对陕西榆林巴拉素矿井水处理项目膜处理车间大片水池区域进行了“灌坑法水坠砂+碾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灌坑水量、水头、碾压、砂粒级配、含水率等是“灌坑法水坠砂+碾压”地基处理方法的影响因素,处理后地基土压实系数普遍能够达到0.96。灌坑法水坠后对砂土层表面进行了碾压,有效解决了灌坑法存在的表层水坠效果不佳、松散、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避免了表层砂层发生较大压缩变形后建筑物地基产生较大沉降,保证了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
    • 闫建; 张武; 张波
    • 摘要: 砂土地基的沉降原则上可依据压缩模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由于不易取得有代表性的原状砂样,国内一般不采用土工试验方法确定砂土的压缩模量,而是利用原位试验结果和地方经验提供参考值。利比亚Sidi Alsaeh砂土地基的压缩模量没有供参考的经验数据,通过平板载荷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建立用应力水平指标来确定的变形模量,根据变形模量进行分层总和法计算,并将计算沉降曲线与平板载荷试验实测沉降曲线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比亚Sidi Alsaeh砂土地基沉降计算所需的变形模量参数由标准贯入试验确定是可行的,对于强夯处理前、处理后挖方和填方区不同密实状态的砂土地基,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值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从而为利比亚Sidi Alsaeh地区砂土地基沉降计算提供了参考。
    • 赵大威; 刘航; 刘晶磊; 张楠
    • 摘要: 通过室外试验的方法绘制相对加速度的二维等值线图,并依据桩周土体的振动情况进行区域划分,进一步研究单桩几何尺寸变化时其周围土体振动区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桩桩前、桩两侧存在振动加强区,桩前的振动加强现象更强,以桩角处尤为明显;当桩长与波长的比值在0.109~0.840时,隔振区、反射区的面积增长幅度较大,而绕射区的面积则迅速减小,当比值在0.840~0.962时,隔振区、反射区以及绕射区的面积变化很小,数据趋于缓和;桩径与波长的比值对桩周振动区域的影响较大,随着比值在0.013~0.163之间增大,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分别增加了0.249 m^(2)、0.129 m^(2),增长的速率均较快,而绕射区的面积以较快的速率降低了0.088 m^(2);振源距与波长的比值对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影响较大,当比值在0.163~0.961时,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急速下降,当比值在0.961~1.068时,变化趋势趋于缓和,对于绕射区面积,随着比值的增加,绕射区的面积仅仅增加了0.037 m^(2)。
    • 张鸿斌
    • 摘要: 在对饱和砂土液化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时,振冲砂桩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由于振冲砂桩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显著、施工机具简单、造价低而被广泛运用在饱和砂土液化处理地基工程项目上.通过对振冲砂桩处理前后的标贯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振冲砂桩处理前后饱和砂土液化情况进行判别,并对处理后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 唐耕耘
    • 摘要: 水闸为一种重要的水工建筑,在实际工程中,具有挡水、泄水等重要作用,在一些冲洪积平原运用的极为广泛,而冲洪积平原地面,砂土分布广泛,基于此,如何在砂性土地基上进行水闸设计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砂性土地基上的水闸进行设计,得出一些结论供同行参考.
    • 赵大威; 刘航; 刘晶磊; 张楠
    • 摘要: 通过室外试验的方法绘制相对加速度的二维等值线图,并依据桩周土体的振动情况进行区域划分,进一步研究单桩几何尺寸变化时其周围土体振动区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桩桩前、桩两侧存在振动加强区,桩前的振动加强现象更强,以桩角处尤为明显;当桩长与波长的比值在0.109~0.840时,隔振区、反射区的面积增长幅度较大,而绕射区的面积则迅速减小,当比值在0.840~0.962时,隔振区、反射区以及绕射区的面积变化很小,数据趋于缓和;桩径与波长的比值对桩周振动区域的影响较大,随着比值在0.013~0.163之间增大,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分别增加了0.249 m2、0.129 m2,增长的速率均较快,而绕射区的面积以较快的速率降低了0.088 m2;振源距与波长的比值对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影响较大,当比值在0.163~0.961时,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急速下降,当比值在0.961~1.068时,变化趋势趋于缓和,对于绕射区面积,随着比值的增加,绕射区的面积仅仅增加了0.037 m2.
    • 李卫超; 葛斌; 杨敏
    • 摘要: 目前针对异形截面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浇混凝土桩的竖向承载力承载特性,而对异形截面薄壁钢桩的水平向承载特性研究较少.基于数值模拟,研究3种不同截面桩型(空芯圆桩、空芯方桩及X形桩)、两种不同长径比(桩基嵌固深度与桩外径或宽度的比值)的钢桩水平承载特性.研究表明,对于半刚性桩,方桩、X形桩等异形截面桩的承载力比圆桩高,两者的承载力要比圆桩分别高9%和11%;对于柔性桩,方桩承载力比圆桩和X形桩均高约15%.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桩身变形、最大弯矩等,探讨不同截面桩型的优缺点,得到3种桩型的力学特征之间的经验关系,以便于实际工程设计中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