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地基
砂土地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23579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西部探矿工程、陕西煤炭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第26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物理模拟学术研讨会等;砂土地基的相关文献由75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岳玉梅、崔晓亮等。
砂土地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579篇
占比:99.03%
总计:23810篇
砂土地基
-研究学者
- 刘伟
- 岳玉梅
- 崔晓亮
- 敖然
- 杨俊岭
- 白天辉
- 董天文
- 董鑫
- 赵显涛
- 赵朕
- 魏可峰
- 庄迎春
- 按达日拉
- 於孝牛
- 王哲
- 袁国辉
- 刘学应
- 周健
- 宋雪松
- 江建清
- 王军
- 谢鹏
- 金勇
- 俞演名
- 孙庆平
- 宋睿
- 宋翔
- 张驰浩
- 彭芳乐
- 李大勇
- 杨志军
- 王进
- 郭风云
- 钟小春
- 马全丽
- M.S.A.Siddiquee
- 任兴文
- 伊建晋
- 何华军
- 侯广伟
- 侯瑜京
- 傅理文
- 刘亚玲
- 刘小平
- 刘晶磊
- 刘汉龙
- 刘航
- 加瑞
- 卢冰
- 叶冠林
-
-
孙涛;
崔新壮;
孙彦峰;
韩若楠;
MA Rui-jin;
杨俊杰;
王艺霖;
常玉军
-
-
摘要:
为优化设计盘间距,本文采用不同盘间距比值的双盘桩模型对其进行抗拔能力试验。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双盘桩上拔期间桩周土的破坏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盘间距比值为6或8时双盘桩的抗拔力达到峰值;当盘间距比值小于6时,上盘比下盘承担更多荷载;当盘间距大于8时,下盘承担更多荷载。
-
-
王雪菲;
李德明;
乐从欢;
李家乐
-
-
摘要:
海上风电的吸力筒基础在服役过程中受到来自风、浪、流、地震和船舶停靠带来的水平荷载作用,从而使吸力筒基础产生平移和转动地基变形,这种地基变形累计会导致结构整体失稳破坏。宽浅式吸力筒基础埋深较浅,基础-土体相互作用机理与传统浅基础不同。因此,在极限载荷作用下基础的渐进破坏机理尚不明确。利用土工离心机对不同筒径比的宽浅式吸力筒基础进行试验,分析了基础在砂土中的水平极限承载特性。基于Abaqus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吸力筒基础的渐进演化失效模型,揭示了破坏过程中矢量旋转中心位置变化曲线,提出了考虑旋转中心位置变化的水平极限承载特性计算模型,为宽浅式吸力筒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
-
张大剑;
李永星
-
-
摘要:
为研究水坠砂地基处理方法,对陕西榆林巴拉素矿井水处理项目膜处理车间大片水池区域进行了“灌坑法水坠砂+碾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灌坑水量、水头、碾压、砂粒级配、含水率等是“灌坑法水坠砂+碾压”地基处理方法的影响因素,处理后地基土压实系数普遍能够达到0.96。灌坑法水坠后对砂土层表面进行了碾压,有效解决了灌坑法存在的表层水坠效果不佳、松散、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避免了表层砂层发生较大压缩变形后建筑物地基产生较大沉降,保证了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
-
-
闫建;
张武;
张波
-
-
摘要:
砂土地基的沉降原则上可依据压缩模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由于不易取得有代表性的原状砂样,国内一般不采用土工试验方法确定砂土的压缩模量,而是利用原位试验结果和地方经验提供参考值。利比亚Sidi Alsaeh砂土地基的压缩模量没有供参考的经验数据,通过平板载荷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建立用应力水平指标来确定的变形模量,根据变形模量进行分层总和法计算,并将计算沉降曲线与平板载荷试验实测沉降曲线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比亚Sidi Alsaeh砂土地基沉降计算所需的变形模量参数由标准贯入试验确定是可行的,对于强夯处理前、处理后挖方和填方区不同密实状态的砂土地基,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值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从而为利比亚Sidi Alsaeh地区砂土地基沉降计算提供了参考。
-
-
赵大威;
刘航;
刘晶磊;
张楠
-
-
摘要:
通过室外试验的方法绘制相对加速度的二维等值线图,并依据桩周土体的振动情况进行区域划分,进一步研究单桩几何尺寸变化时其周围土体振动区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桩桩前、桩两侧存在振动加强区,桩前的振动加强现象更强,以桩角处尤为明显;当桩长与波长的比值在0.109~0.840时,隔振区、反射区的面积增长幅度较大,而绕射区的面积则迅速减小,当比值在0.840~0.962时,隔振区、反射区以及绕射区的面积变化很小,数据趋于缓和;桩径与波长的比值对桩周振动区域的影响较大,随着比值在0.013~0.163之间增大,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分别增加了0.249 m^(2)、0.129 m^(2),增长的速率均较快,而绕射区的面积以较快的速率降低了0.088 m^(2);振源距与波长的比值对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影响较大,当比值在0.163~0.961时,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急速下降,当比值在0.961~1.068时,变化趋势趋于缓和,对于绕射区面积,随着比值的增加,绕射区的面积仅仅增加了0.037 m^(2)。
-
-
张鸿斌
-
-
摘要:
在对饱和砂土液化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时,振冲砂桩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由于振冲砂桩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显著、施工机具简单、造价低而被广泛运用在饱和砂土液化处理地基工程项目上.通过对振冲砂桩处理前后的标贯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振冲砂桩处理前后饱和砂土液化情况进行判别,并对处理后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
-
唐耕耘
-
-
摘要:
水闸为一种重要的水工建筑,在实际工程中,具有挡水、泄水等重要作用,在一些冲洪积平原运用的极为广泛,而冲洪积平原地面,砂土分布广泛,基于此,如何在砂性土地基上进行水闸设计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砂性土地基上的水闸进行设计,得出一些结论供同行参考.
-
-
赵大威;
刘航;
刘晶磊;
张楠
-
-
摘要:
通过室外试验的方法绘制相对加速度的二维等值线图,并依据桩周土体的振动情况进行区域划分,进一步研究单桩几何尺寸变化时其周围土体振动区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桩桩前、桩两侧存在振动加强区,桩前的振动加强现象更强,以桩角处尤为明显;当桩长与波长的比值在0.109~0.840时,隔振区、反射区的面积增长幅度较大,而绕射区的面积则迅速减小,当比值在0.840~0.962时,隔振区、反射区以及绕射区的面积变化很小,数据趋于缓和;桩径与波长的比值对桩周振动区域的影响较大,随着比值在0.013~0.163之间增大,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分别增加了0.249 m2、0.129 m2,增长的速率均较快,而绕射区的面积以较快的速率降低了0.088 m2;振源距与波长的比值对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影响较大,当比值在0.163~0.961时,隔振区与反射区的面积急速下降,当比值在0.961~1.068时,变化趋势趋于缓和,对于绕射区面积,随着比值的增加,绕射区的面积仅仅增加了0.037 m2.
-
-
-
李卫超;
葛斌;
杨敏
-
-
摘要:
目前针对异形截面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浇混凝土桩的竖向承载力承载特性,而对异形截面薄壁钢桩的水平向承载特性研究较少.基于数值模拟,研究3种不同截面桩型(空芯圆桩、空芯方桩及X形桩)、两种不同长径比(桩基嵌固深度与桩外径或宽度的比值)的钢桩水平承载特性.研究表明,对于半刚性桩,方桩、X形桩等异形截面桩的承载力比圆桩高,两者的承载力要比圆桩分别高9%和11%;对于柔性桩,方桩承载力比圆桩和X形桩均高约15%.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桩身变形、最大弯矩等,探讨不同截面桩型的优缺点,得到3种桩型的力学特征之间的经验关系,以便于实际工程设计中参考.
-
-
李娜;
王丽娟;
李凯;
符平
- 《第十七次全国化学灌浆学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基于微生物生化机理对砂土地基进行防渗加固,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扰动小、效果明显和低耗能等优势.通过小尺度微生物灌浆试验研究了不同菌液浓度、钙源浓度及尿素浓度对灌浆效果的影响,通过环境电镜扫描(ESEM)分析砂土颗粒的结晶体的形态变化,探讨了基于微生物成因的砂土地基防渗加固技术的机理及效果.
-
-
PENG Fang-le;
彭芳乐;
SHI Wen-zheng;
史文政;
TAN Ke;
谭轲
- 《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采用非线性弹塑黏性有限元法模拟了砂土地基变速率加载室内试验,再现了砂土地基荷载-沉降曲线对加载速率突变、砂土蠕变以及应力松弛等加载情况下的响应和瞬时黏性中砂土黏性随加载进行的衰减现象.在有限元分析中,以非线性三要素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了可以综合考虑砂土黏性特性的弹塑黏性本构模型,用动态松弛法进行有限元求解,最后通过有限元与室内试验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砂土地基所具有的黏性特性,同时验证了非线性三要素弹塑黏性模型用于模拟砂土黏性特征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
-
-
-
MU Lin-long;
木林隆;
KANG Xing-yu;
康兴宇;
LI Wan;
李婉
- 《第二届全国软土工程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海上风力发电机的大直径桩通常会受到多向荷载共同作用.在实践设计中,基础的竖向和水平承载性能是独立分开设计的,但大量研究证明竖向荷载对桩基水平承载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将竖向荷载对大直径单桩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划分为3部分:竖向荷载对桩周p-y曲线影响;P-△效应;桩侧摩阻力引起的反向弯矩.然后,以楔形体模型为基础考虑竖向荷载对桩侧土抗力极限值Pu的影响推导了修正p-y曲线计算公式,在传统水平受荷桩的弹性地基梁方程中引入P-A效应和桩侧摩阻力引起反向弯矩,建立了均质砂土中承受水平力、竖向力及弯矩三向组合荷载下的单桩的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既有案例,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可行性.
-
-
FEI Kang;
费康;
HONG Wei;
洪伟;
QIAN Jian;
钱建;
LIU Hanlong;
刘汉龙
- 《第一届全国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为了完善能量桩的设计,采用可反映土体循环力学特性的边界面模型,基于分步耦合方法,对热力耦合作用下干砂地基中能量桩单桩的长期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温度循环对桩体位移、桩侧阻力和承载力安全储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循环导致桩顶出现沉降的累积,累积沉降随静力工作荷载水平和温度循环周数的增加而增加.温度位移零点位置决定了桩-土相对位移的模式,影响了桩侧阻力的分布及发挥过程.由于土体的剪缩,桩身上部出现负摩擦,下部则存在明显的侧阻力弱化现象,其是承载力减小的主要原因.
-
-
贺瑞;
林捷;
郑金海;
朱涛
- 《第十八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7年
-
摘要:
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风机在正常运行期间自振特性的精确研究是保障风机在正常使用期间安全运行的关键,风机自振特性在很大程度上由风机基础决定.大直径吸力桶式基础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基础,应用前景广泛.对于三脚架及四脚导管架基础支撑的海上风机,吸力桶基础通过反向的竖向反力抵抗动力弯矩,因此有必要研究桶基的竖向动力特性.本文通过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了砂土中不同比尺的桶基在不同荷载水平、激振频率下振动特性的演化规律.通过模态分析频域方法得到了桶基振动模态的频率响应曲线及相干函数等;并确定了桶基振动模态参数,包括共振频率、阻尼比、基础刚度等.试验结果与基于土体剪切模量随应变弱化的非线性动力数值模型和土体线弹性数值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海上风电多脚桶基的动力振动特性.
-
-
-
李慧慧;
林国卫;
岑仰润
-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某深基坑项目位于杭州市城东地区,北侧及东侧局部设置一层地下室,其余区域大面积设置二层地下室.一层地下室区域基坑开挖深度为6.2m,开挖面积为11000m2,二层地下室区域基坑开挖深度为9.9~10.8m,开挖面积约23900m2.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东侧为已建住宅楼(4~6层,浅基础),其余三侧均为市政道路,道路下市政管线密布,场地地质条件复杂,主要以砂质粉土为主,厚度约19m,渗透性较好,地下水位约为地表以下1.8m,地下水补给丰富.周边环境复杂的砂土基坑,支护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基坑自身安全问题,同时要满足周边环境变形控制要求,特别要处理好地下水的控制。本工程东北角临近浅基础建筑物区域,对基坑变形相当敏感,为控制该区域基坑变形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增加竖向围护体刚度、支撑上设置板带、被动区加固、设置止水帷幕隔断场地外地下水补给及控制性降水等措施。实际监测结果较好地达到了设计控制变形的要求,对周边环境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意义。
-
-
JIANG Xiaojuan;
蒋晓娟;
GONG Fuhong;
龚福洪
- 《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为了准确、快速、经济地检测厚度较大、未碾压密实的回填风化砂地基的工程性状,必须采用能对较深砂土层进行检测的原位测试方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是最有希望被采用的方法,但是在此之前本地区尚无这二种方法确定回填风化砂性状的经验公式.通过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与回填风化砂的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载荷试验的对比研究,发现标准贯入击数、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与回填风化砂的相对密度、内摩擦角、压缩模量、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上述指标之间的经验关系,然后将经验关系应用于回填风化砂地基的检测.实践证明,应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检测回填风化砂地基的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