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有机硅氧烷
聚有机硅氧烷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8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713884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橡胶参考资料、聚合物与助剂、有机硅氟资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2007年长三角橡胶技贸交流暨信息发布会、第十三届中国有机硅学术交流会等;聚有机硅氧烷的相关文献由863位作者贡献,包括石川康弘、秋池利之、长尾幸子等。
聚有机硅氧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13884篇
占比:100.00%
总计:2713979篇
聚有机硅氧烷
-研究学者
- 石川康弘
- 秋池利之
- 长尾幸子
- 阿部智子
- 饭田勋
- 松冈新治
- 茂木广明
- 中田正一
- 樫尾干广
- 玉田高
- 秋元隆史
- 望月纪久夫
- 高梨正则
- 上木创平
- 菅野尚基
- M·肖萨德
- 中村昭宏
- 伊藤真树
- 朴正濬
- 洪武镐
- 潘亨旼
- 须藤通孝
- 黄英荣
- E·A·B·雷诺
- J·唐戈
- R.瓦格纳
- S·A·科瓦克斯
- S·斯威尔
- 山尾忍
- 平井刚
- 木村正志
- 李琪载
- 杨宇
- 福井弘
- 脇田绫花
- 薮上稔
- 藤川祐一郎
- R·瓦格纳
- W·西蒙
- Z·基恩
- 三枝一范
- 刘志华
- 大皷弘二
- 桥本友道
- 胁田绫花
- 高木彰
- A·扎里斯菲
- C·乔治
- C·普雷贝特
- F·布瓦松
-
-
陈焜;
沈昌宇;
周向东
-
-
摘要:
为了降低传统嵌段硅油在实际使用中的溶剂排放量,以聚醚胺(PEA)、1,3-二(3-缩水甘油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BGTS)为原料制备氨基聚醚双封头(BGTS-PEA),再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在氢氧化钾(KOH)催化下反应得到无溶剂型氨基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PDMS-PEA)。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BGTS-PEA的结构,并优化合成工艺。对比传统PEA溶剂型聚醚改性嵌段硅油在纯棉和涤纶织物上的应用性能,PDMS-PEA的氨值为0.2 mmol/g时,其柔软性与平滑性与溶剂型嵌段硅油相当,可以代替溶剂型PEA嵌段硅油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
-
刘伟;
张奇;
孙芳
-
-
摘要:
通过引入不同含量的2,2-双(羟甲基)丙烯酸丁酯(HBA),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双键含量的可光聚合含硅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低聚物(HBA-WSiPUA),它们均可以形成稳定的白色乳液,且粒径分布均匀.详细研究了低聚物中双键含量对低聚物的光聚合行为和光固化膜的热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低聚物的最终双键转化率均在90%以上;随着双键含量增加,光固化膜的拉伸强度、硬度、初始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随之增加,最高分别可达15.2 MPa、6H、286°C和80°C,而光固化膜的断裂伸长率、表面水接触角和吸水率则随之降低,吸水率最低可至2.5%.
-
-
-
孟雅贤;
肖婷婷
-
-
摘要:
采用干法直接涂层工艺处理麂皮绒,底涂聚氨酯胶发泡涂层剂,面涂胶添加氨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该工艺简单易行,提高了涂层面料的抗扭曲弯挠性能、弹性和柔软度,同时提高了耐摩擦色牢度、耐磨性、耐寒性,而且不影响其他指标.
-
-
-
-
摘要:
一种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包含特定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A-1)和包含特定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A-2),并且满足式(F1a)。15≤wM1(F1a)式中,wM1表示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分离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而得到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中的以聚碳酸酯为换算基准的分子量为56000以上且200000以下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中,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A-2)所占的平均含量。
-
-
-
-
-
摘要:
由东至绿洲环保化工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 107245240A,公开日期2017-10-13)“一种复合型耐高温抗腐蚀硅橡胶配方”,涉及的硅橡胶配方为:聚有机硅氧烷10~30,热塑性聚氨酯6~24,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5~25,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7~21,石墨烯5~25,陶瓷粉20~50,白炭黑6~24,活性碳酸钙2~20,碳酸锂3~19,松节油2~18,羟基硅油4~20,乙烯基硅油8~24,偏硼酸铵6~30,异丙醇铝5~25,反应抑制剂6~18,环氧固化剂5~15,引发剂7~21。
-
-
-
刘贵锋;
吴国民;
陈健;
孔振武
-
-
摘要:
在氯铂酸催化作用下,由聚甲基氢硅氧烷(PMHS)与烯丙基缩水甘油环碳酸酯(AGC)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有机硅环碳酸酯(CCPS),并通过交联反应引入到没食子酸非异氰酸酯聚氨酯(GNIPU)中,制备得到有机硅改性的GNIPU(GNIPU-CCPS).采用FT-IR、1H NMR及13C NMR表征了CCPS化学结构,考察了CCPS改性对NIPU聚合物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CCPS改性的GNIPU涂膜具有优异的柔韧性(0.5 mm)、附着力(1级)和抗冲击性能(≥50 kg·cm),且随着CCPS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热稳定性、柔韧性及耐水性逐渐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及铅笔硬度逐渐降低.%A cyclic carbonate-functionalized polysiloxane (CCPS)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hydrosilylation of poly (methylhydrosiloxane) (PMHS) with allyl glycidyl carbonate(AGC) by using H2PtCl6as catalyst. The CCPS was subsequently incorporated into gallic acid-based non-isocyanate polyurethane (GNIPU) networks to form GNIPU-CCPS composites.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CCPS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1H NMR and 13C NMR,as well as,the effects of CCPS on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GNIPU were investigated. The GNIPU-CCPS coatings exhibited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flexibility (0.5 mm),adhesion(grade 1) and impact strength(≥50 kg·cm). Furthermore,with the increase of CCPS content,the thermal stability,flexibility and water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s were increased,while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pencil hardness of the coatings were decrea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