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聚合

光聚合

光聚合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97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0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388630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材料导报、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涂料工业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0第十一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第九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2008非银盐影像技术及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等;光聚合的相关文献由1558位作者贡献,包括聂俊、马贵平、何勇等。

光聚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0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88630 占比:99.90%

总计:389012篇

光聚合—发文趋势图

光聚合

-研究学者

  • 聂俊
  • 马贵平
  • 何勇
  • 平冈孝朗
  • 高青雨
  • 孙芳
  • 王克敏
  • 李福绵
  • 刘仁
  • 吴飞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冬梅; 郭硕; 李小康; 郭征; 张建斌
    • 摘要: 市场需求决定了生产和加工导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需求质量的提高,3D打印技术也不断革新。3D打印融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领域的前沿技术,涌现出的3D打印产品(尤其北京冬奥会产品)更具温度和情怀,体现了智能科技与人文艺术的完美融合。本文综述了CAD、CAM、STL、光聚合3D打印、热敏3D打印等3D打印科技前沿技术,介绍了北京冬奥会中的3D打印产品:奥运火炬、“雪花”饰物、雪车头盔、速滑冰鞋以及滑雪机器人等。
    • 任梦娇; 彭永丽; 赵贺芳; 田迎春
    • 摘要: 通过马来酸酐酰化改性壳聚糖,制备水溶性的马来酰化壳聚糖(MHCS);采用紫外光引发MHCS和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P(MHCS-AM)絮凝剂。探讨单体含量、反应时间、醋酸含量、壳聚糖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对P(MHCS-AM)特性黏度与接枝效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热重对其结构与组织进行表征,优化其制备和絮凝条件。结果表明:制备P(MHCS-AM)的优化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12.5%~17.5%、反应时间3~5 h、醋酸质量分数2%~4%、壳聚糖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1∶2~1∶4,P(MHCS-AM)特性黏度和接枝效率最高可分别达2368.09 mg/L和163.7%;MHCS和AM成功发生接枝共聚反应,MHCS表面有大量多孔或凸起结构,AM成功接枝到MHCS骨架上,P(MHCS-AM)在常温条件下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分解;P(MHCS-AM)的絮凝性能优于市售的聚丙烯酰胺(PAM)、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等絮凝剂,其优化的絮凝条件为投加量2~4 mg/L、pH值6~9、水力条件G为200 s^(-1),对水体浊度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
    • 郑琳; 许雪敬; 杜开阳; 高涵; 王子岳; 周璇; 朱吉亮
    • 摘要: 蓝相液晶弹性体(BPEs)是一种集三维光子晶体结构与橡胶软弹性于一身的功能材料,在液晶光子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新型BPEs的制备方法及其弹性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原位光聚合的基础上,引入硫醇(EDDET)和丙烯酸酯之间的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了不同EDDET含量的BPE薄膜,系统研究了EDDET含量和光固化对BP晶格结构、热稳定性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并测量了EDDET含量不同的BPE的弹性性能和力致变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EDDET可以有效填充BP的缺陷结构,随着含量的增加,BP的热稳定性提高了5倍。光固化过程中会诱导BP晶格形变,随EDDET含量增加,BPE薄膜的断裂长度可以提高7倍,布拉格反射峰移动量相同时,应力减小约52倍。通过该方法制备的BPE在智能仿生、传感、防伪、激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田梦媛; 聂俊; 孙芳
    • 摘要: 简述了可光聚合含氟聚合物、可光聚合有机硅聚合物和可光聚合氟硅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种类和发展方向,指出了可光聚合氟硅聚合物在今后发展中的重要性。
    • 殷盼; 王武龙; 夏蕾; 杲云; 曹红亮
    • 摘要: 基于5,10,15,20-四(五氟苯基)卟啉(TPPF_(20))合成了一种非均相光催化剂TPPF-TPA,该催化剂可在蓝光下对单体进行光致电子/能量转移-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PETRAFT)聚合。该聚合体系可以调节单体的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开关光源还可以控制反应进程,具有较好的单体适用性,并且生成的聚合物链末端具有较好的端基保留程度。TPPF_(20)-TPA可以循环用于3个独立的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未显著降低。
    • 杨晶
    • 摘要: 增材制造是一种新兴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标志”。光聚合是陶瓷材料增材制造最早出现、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简要描述了陶瓷材料光聚合增材制造的一般过程,介绍了氧化铝陶瓷光聚合的工艺路线,并从科研方向、组织模式、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 莫志文
    • 摘要: 以2,4,6-三氟甲基和二苯基膦氧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引发剂2,4,6-三氟-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FPO)。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了第一步反应的过渡态,得到了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需要克服约为28.09 kJ·mol^(-1)的能量,而成键所放出的能量约为-62.759 kJ·mol^(-1),整个反应释放的能量为-34.669 kJ·mol^(-1)。还计算了FPO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与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369 nm和535 nm,与实验值356 nm、531 nm很接近。此外,通过使用FPO固化TPGDA、TMPTA,最终的转化率分别为79.85%(质量分数)、72.35%(质量分数),证明了FPO是一种优异的光引发剂。
    • 丁钢; 王秦; 刘飞; 淡宜; 江龙
    • 摘要: 将清洁、安全的太阳能(尤其是可见光)转化为化学能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一直是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其关键问题是发展新型光催化材料,提升其在高分子合成环境下的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由于共轭微孔聚合物网络的独特优点,例如光电性能易调控、比表面积高以及结构相对稳定等,在光催化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与其它共轭微孔聚合物网络相比,聚酰亚胺网络具有更高的光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能力;同时,可用于合成聚酰亚胺网络的单体丰富,合成方法可靠,易于从分子层面调控其光电活性,提升其光催化活性.由于以上优点,基于聚酰亚胺网络的光催化体系在光诱导合成高分子材料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聚酰亚胺网络却面临光催化活性不足的困扰.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组曾设计,合成了以4,4',4'-三氨基三苯胺为核的聚酰亚胺网络,利用4,4',4'-三氨基三苯胺的给电子能力,促进聚酰亚胺网络中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有效提升了聚酰亚胺网络在可见光作用下对水相中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效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合成出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网络,并通过配位作用,在聚酰亚胺网络网络中引入Fe3+离子掺杂,提升其光催化性能,在有机环境中实现可见光诱导自由基聚合.首先,以三聚氰胺为电子给体单元,以1,4,5,8-萘四甲酸二酐为电子受体单元,通过酰亚胺缩聚反应构建出含电子给体-受体交替结构的聚酰亚胺网络(MPI);然后,通过浸渍法将Fe3+离子引入到MPI网络内,制备出Fe3+-聚酰亚胺网络(Fe@MPI).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Fe@MPI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Fe3+主要通过配位键的形式与MPI网络结合.同时,结合XRD谱图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可见,Fe3+并非以氧化物或其它铁盐的形式简单地沉积在聚酰亚胺网络上,而是以Fe3+-MPI配位作用均匀分布在MPI网络内.此外,XRD及氮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引入Fe3+会破坏MPI网络的有序程度,导致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下降,但并不影响其多孔结构.通过紫外漫反射光谱和光电流谱对Fe@MPI的光吸收能力和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能力进行表征,结果显示,MPI网络与Fe3+配位后,其光谱响应范围可拓宽至1250 nm,而其光电流响应强度也较纯MPI提升了3.5倍,表明引入Fe3+配位可有效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基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我们以Fe@MPI为光催化剂,在30°C下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可见光诱导自由基聚合,制备出分子量可达31.3×104 g mol–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同时,与MPI和FeCl3相比,Fe@MPI在相同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与其光电性能相吻合.最后,催化剂回收、循环实验表明,Fe@MPI易于回收,且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性能稳定性:四次循环实验后,其结构和光催化活性均可基本保持不变.
    • 施昌劲; 姚宇; 吴刚; 孙平; 冯剑颖
    • 摘要: 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光聚合水凝胶具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通过光照对水凝胶时间空间的精准功能调控能力,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优良的应用材料,具备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就光聚合水凝胶的材料类别、性能、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光聚合水凝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廖恒
    • 摘要: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氟碳长链改性的活性胺丙烯酸酯单体,该单体能富集于涂层表面,在配方体系中只需加入少量,即可有效抑制涂层表面的氧阻聚,对LED固化、薄涂涂层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