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18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2篇、会议论文116篇、专利文献851334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化工新型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暨首届安庆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2015全国非银盐成像材料及光刻胶发展论坛、2014第十五届辐射固化年会等;光引发剂的相关文献由2736位作者贡献,包括聂俊、胡春青、钱晓春等。

光引发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51334 占比:99.91%

总计:852102篇

光引发剂—发文趋势图

光引发剂

-研究学者

  • 聂俊
  • 胡春青
  • 钱晓春
  • 张齐
  • 于培培
  • 印杰
  • 赵国锋
  • 武瑞
  • 王兵
  • 杨金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卢依婷; 韩蔚瑶; 黄宇刚
    • 摘要: 本研究为实现3D打印制品的彩色化,在原材料光敏树脂中加入群青和氧化铁红两种着色剂,通过调节着色剂和光引发剂的用量,对光敏树脂表干时间、固化厚度,以及3D打印彩色制品的明度、透明度进行分析,探讨着色剂及光引发剂对光固化3D打印彩色制品成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着色剂及光引发剂对光敏树脂的固化性能以及3D打印彩色制品的着色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光敏树脂中的着色剂与光引发剂之间相互影响。当光引发剂含量不变时,随着着色剂含量增加,光敏树脂的固化时间增大,成型时间增长,对固化厚度有影响但规律不明显,3D打印彩色制品透明度降低,明度基本呈现降低趋势;当着色剂含量不变时,随着光引发剂含量的增加,光敏树脂的固化速度加快,但是固化厚度变小,3D打印彩色制品的明度显著增强、透明度增大。
    • 俞自航; 朱叶; 刘敬成; 刘仁
    • 摘要: 光引发剂残留与迁移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在近些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建立了紫外光(UV)固化涂料中光引发剂迁移量的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探究了温度、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的种类、含量以及固化工艺对光引发剂迁移行为的影响,并且对不同条件下涂膜的细胞毒性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仪可以有效地对涂膜中迁移出的光引发剂进行分离和定性定量检测;光引发剂含量及涂料固化工艺对光引发剂的迁移影响较大,由此导致的高迁移率会抑制细胞在涂膜表面的生长,进而增加涂膜的细胞毒性。
    • 徐丹丹; 邹修成; 罗静; 刘仁
    • 摘要: 利用吩噻嗪衍生物的供电子能力及紫外吸收强的特点,通过引入推-拉电子结构,设计并合成了4种Dπ-A型吩噻嗪席夫碱类可见光引发剂,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了其结构.该系列光引发剂在350~450 nm范围内具有摩尔消光系数达10^(4) L·mol^(−1)·cm^(−1)的较强吸收,与商品化Ⅱ型可见光引发剂硫杂蒽酮(ITX)相比,其与405 nm LED光源具有更好的匹配性,与碘鎓盐(Iod)组成的复合光引发体系也具有更高的引发效率和交联基团转化率.通过光解、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和循环伏安(CV)实验证明了吩噻嗪席夫碱可见光引发剂与Iod复合光引发体系的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最后,利用吩噻嗪席夫碱可见光引发剂/碘鎓盐复合引发体系,实现了光致发光器件的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
    • 王富利; 夏凯丽; 龚宇; 刘秋华; 刘坤; 龚含; 崔景强
    • 摘要: 光引发剂是光固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以球囊扩张导管为主体材料,考察6种单光引发剂和4种复合光引发剂对光固化涂液牢固度和加速老化后涂液摩擦系数以及牢固度的影响,结合样品全性能测试和生物学评价结果,最终筛选出光引发剂907和ITX以一定比例复配的涂液配方,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能够实现医疗器械球囊扩张导管亲水超润滑效果。
    • 王玉; 李莹; 李海山; 王静
    • 摘要: 用油墨打样机模拟实际印刷过程,以油墨定量仪控制胶印紫外光固化油墨的用量,制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油墨样品。在剪碎的样品中加入乙腈和氘代蒽内标溶液,超声40 min。上清液经体积比3∶7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萃取后,用装有150 mg无水硫酸镁、50 mg C_(18)和50 mg N-丙基乙二胺的净化管净化。离心,取上清液过0.45μm滤膜,所得滤液以40∶1的分流比进样,在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2.5μm)上以程序升温条件分离其中10种光引发剂,并用质谱仪检测。结果显示:10种光引发剂在26 min内可实现有效分离,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4~10.0 mg·L^(-1),检出限(3s)为0.25~1.5 mg·m^(-2);以实际样品为基质,3个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9.5%~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7.0%。采用此方法分析蓝、红、黄和黑色油墨印制的样品,在红、黄和黑色油墨印制的样品中检出了二苯甲酮,最高检出量为0.39 mg·m^(-2),未超过标准YQ 69-2015规定的限量(20 mg·m^(-2))。
    • 衣惠君; 汤明; 张清怡; 摆音娜
    • 摘要: 针对目前光固化(SLA)树脂的市场需求,采用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二丙烯酸酯、三丙烯酸酯及光引发剂进行复配,制备硬质紫外SLA树脂产品,通过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平板流变仪、电子比重计等对组分含量不同的SLA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黏度、体积收缩率等进行了测试,确定了产品配方,并用该配方SLA树脂进行了SLA 3D打印。结果表明,较合适的SLA树脂的配方为2 mol低聚物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20 mol活性稀释剂及适量光引发剂,采用该配方制得的SLA树脂黏度为240.8 mPa∙s,拉伸强度为47.1 MPa,断裂伸长率为5.62%,体积收缩率为4.44%,所制备的产品表面光滑、性能优异。
    • 吴红洋
    • 摘要: 光固化技术以其固化速度快、节能环保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逐步取代传统的溶剂型印刷油墨而被广泛用于包装印刷中,其中光引发剂是印刷紫外固化油墨配方中不可替代的成分。近年来,食品接触材料中光引发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光引发剂的分类、食品接触材料中光引发剂的限量要求及检测方法进行概述,同时对使用光引发剂提出建议。
    • 李伦; 张静妍; 罗静; 刘仁; 朱乙
    • 摘要: 设计合成了3种基于香豆素骨架的紫外-可见发光二极管(UV/Vis-LED)可激发的新型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并研究了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的构效关系及其作为单组分自由基光引发剂在丙烯酸酯体系中的光引发活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在300~400 nm区域有较强吸收.在LED@365 nm和LED@405 nm光源辐照下,研究了3种光引发剂的稳态光解和光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在相应光辐照下都具有较好的光解速率.此外,3种光引发剂对丙烯酸酯都具有较好的引发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吡啶环4号位引入推电子的甲氧基会使其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活性降低;而引入吸电子的乙酰基会使其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活性增加.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表明,此类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当3种光引发剂与丙烯酸单体混合时可提升体系的热稳定性;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证明了活性物种的产生,并对该类引发剂的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 陆伟星; 伍林玲; 马春雨; 张千峰
    • 摘要: 为制备热镀铝锌钢板用紫外光固化涂料,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为活性稀释剂,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和改性聚酯丙烯酸酯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为低聚物,2-甲基-1-[4-(甲硫基)苯]-2-吗啉丙酮(907)作为自由基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为增感剂,用高压汞灯作为辐射光源,复配出自由基光固化配方,并将其涂覆到热镀铝锌板表面上,固化后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钝化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体系钝化膜层可以在600 mJ/cm^(2)的能量下固化,钝化膜常规性能以及耐中性盐雾腐蚀(NSST)性能均可达到热镀铝锌板下游用户的基本要求。
    • 徐韵扬; 徐任仪; 杨思瑶; 罗佳莹; 鲁方
    • 摘要: 建立超声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光引发剂907的分析方法。试验采用甲醇为萃取剂,于40°C下超声萃取25min,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显示,光引发剂907在0.2~2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该方法操作简单,回收率为98.4%,精确度(RSD,n=6)为3.2%,检出限为(S/N=10)1.0mg/kg,能够满足纺织品中光引发剂907的检测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