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ytb基因

Cytb基因

Cytb基因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6735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动物学报(英文版)、动物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成立大会、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暨纪念吴仲贤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等;Cytb基因的相关文献由78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义权、周开亚、代金霞等。

Cytb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6735 占比:99.79%

总计:86917篇

Cytb基因—发文趋势图

Cytb基因

-研究学者

  • 王义权
  • 周开亚
  • 代金霞
  • 徐珞珊
  • 陈宏
  • 高天翔
  • 代应贵
  • 刘丽
  • 刘伟
  • 刘焕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永浩; 韦庆浩; 郭丽君; 阿布都热合曼·吐尔逊; 王玉涛
    • 摘要: 为进一步明确南疆地区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系统进化地位,以鹅喉羚南疆亚种(G.s.yarkandensis)为研究对象,运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研究mtDNA D-loop区和mtDNA Cyt b基因的序列特征,利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和中介网络关系,以此阐明鹅喉羚南疆亚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系统进化地位。结果表明:鹅喉羚南疆亚种mtDNA D-loop区序列碱基A、T含量为60.38%,存在23个多态位点,占总位点数的2.90%,其中包括单一多态位点8个,简约性信息位点15个,存在6处插入和缺失,14个个体存在7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813,核苷酸多样度为0.00890,平均核苷酸差异度为7.747。mtDNA Cyt b基因序列碱基A、T含量为58.39%,存在5个多态位点,占总位点数的0.46%,其中包括单一多态位点1个,简约性信息位点4个,14个个体存在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714,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59,平均核苷酸差异度为1.725。以上数据表明鹅喉羚南疆亚种单倍型多样度远高于核苷酸多样度,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鹅喉羚南疆亚种与其他亚种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聚类于明显不同的进化支。网络关系分析表明,鹅喉羚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研究涉及的鹅喉羚南疆亚种的单倍型大多聚于同一进化支,建议在南疆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鹅喉羚栖息地的生态保护,从而提高其生存适应性。
    • 黄松茂; 赵玉姣; 张铭枭; 刘霄; 姚创; 孔令富; 武祥伟
    • 摘要: 为研究云南地区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该研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利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分析了2个云南地区山瑞鳖保种群体的单倍型分布情况、遗传距离、遗传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等,扩增得到F_(3)代群体和F_(4)代群体共45个个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用DNAStar和MEGA软件剪切校对后序列长度为1000bp,碱基A、T、C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28%、27.19%、30.18%和11.35%。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9种单倍型,其中F_(3)代群体有7种单倍型,F_(4)代群体有3种单倍型,单倍型间没有明显的谱系结构,亲缘关系较近。两个群体内遗传背景单一,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较小,随着保种代数的增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也在逐渐降低,近交现象明显。中性检验和核苷酸歧点分布图显示,F_(3)代群体和F_(4)代群体历史上可能经历过扩张。研究结果表明,该保种群体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低,在今后的保种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保种策略,避免近亲繁殖。
    • 刘晓玮; 李瑞香; 王兴龙; 李晓
    • 摘要: 【目的】探究陕西林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了解林麝的遗传信息。【方法】采集林麝毛发提取DNA,测定43只林麝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和非编码序列置换环(D-loop)区序列,统计碱基组成,使用ClustalX 2.0软件对所有序列进行整合比对,以获得群体中的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利用DNASP 5.10软件统计种群核苷酸多样性(Pi)、序列的单倍型数(H)、单倍型多样度(Hd)、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等参数;利用Mega 7.0软件计算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不同单倍型间遗传距离,并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进化树。【结果】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中AT含量均高于GC含量,显示碱基组成具有偏好性;在Cytb基因和D-loop区内分别发现241和383个SNPs位点。其中,Cytb基因和D-loop区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28343和0.07707,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83和0.975,表明其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Cytb基因35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831,D-loop区29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6~1.342。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林麝存在2个线粒体支系,表明其具有2个线粒体母系来源;D-loop区的进化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结论】林麝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同时进一步支持了林麝和原麝属于一个分支的观点。
    • 余科; 麻智芳; 安苗; 罗均; 黄胜; 梁志强; 邵俭; 潘秋芝; 任芳; 龙金梅
    • 摘要: 为探究贵州从江及邻近的榕江、黎平和锦屏以及广西三江、湖南的通道和靖州等地稻田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的遗传结构及系统关系,研究基于mtDNA Cyt b基因测序技术对6个地理群体进行了分析。447尾稻田鲤中共界定出29种Cyt b基因序列单倍型,结合NCBI中鲤同源序列的系统发育和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从江及邻近苗侗族地区稻田鲤是一个含欧亚2大谱系、3个鲤亚种和多个母系血统成分的混合群体,主体类群是华南鲤C.carpio rubrofuscus,同时混有欧洲鲤C.carpio carpio和远东鲤C.carpio haematopterus,遭受国内外鲤养殖品种的遗传渗析。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欧洲鲤亚种群体为低H_(d)低π,遗传多样性贫乏,远东鲤和华南鲤2个亚种群体呈高H_(d)低π特点。华南鲤6个稻田群体除锦屏为低H_(d)低π外,其余都为高H_(d)低π,从江的H_(d)最高,黎平的π最高。遗传分化和分子方差(AMOVA)分析显示,谱系间和亚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0.001),锦屏和三江与其他群体存在中等-高度的分化等级,其余群体间分化较弱,群体间变异贡献率为16.69%,群体内为81.14%。综合分析表明,从江及邻近地区稻田鲤群体间存在有限的遗传交流,群体内和群体间有不同的遗传结构。研究丰富了该地区稻田鲤遗传背景资料,可为湘黔桂交界苗侗族地区稻田鲤的种质资源鉴定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彭彩淳; 李斌强; 王野影; 粟海军
    • 摘要: 【目的】评估贵州地区野猪(Sus scrofa)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进一步开展保护遗传学研究和种群生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研究野猪的保护生物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奠定基础。【方法】对野猪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测序,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国内其他9个地区的55条野猪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利用Mega 7.0软件进行碱基组成和遗传距离分析,并使用DnaSP 6.0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贵州野猪Cytb基因(1140 bp)碱基组成与其他地区野猪种群相似,AT含量高于GC含量;贵州采集的11头野猪的Cytb基因共有6个变异位点,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18;单倍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仅高于江西和东北地区的野猪种群;种内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中性检验Tajima’s D值和Fu’s Fs值均为负值且差异不显著,错配分布分析呈单峰分布,表明贵州野猪种群在历史上较为稳定。使用Network构建单倍型网络图,结合Mega 7.0软件构建的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野猪单倍型与其他地区种群存在共享单倍型(Hap_1和Hap_10)。【结论】贵州野猪种群正历经种群扩张阶段,但种群遗传多样性低于全国多个地区的野猪种群,种群内遗传距离较小,与国内其他地区种群间遗传距离适中,因此,应加强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管理。
    • 巩政; 刘艳超; 马聪敏; 李小兵
    • 摘要: 以线粒体Cyt 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雅鲁藏布江中游10条支流中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 brevicauda)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5尾个体中共检测到52个单倍型,各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0.600~0.900)与核苷酸多样性(0.00187~0.01965)普遍处于较高水平。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进化网络图显示所有单倍型可被划分为5支谱系,各单倍型多为单一群体独享,群体间共享单倍型极少;不同谱系内各地理群体所属单倍型混杂分布,不符合群体的地理分布格局。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地理群体间存在高度分化;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组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9.51%,遗传分化水平为极显著。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表明短尾高原鳅总体和部分支流群体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贝叶斯天际图进一步推断出短尾高原鳅总体在较近的历史时期(约1.12 kya)经历过快速的种群扩张和收缩,推测其种群动态受到了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南部气候波动及水系变迁的影响。
    • 熊忠平; 杨晨; 吴培福; 柳青
    • 摘要: 拟裸蝗属昆虫是我国特有的短翅型蝗虫类群,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对该属6种蝗虫的遗传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拟裸蝗属6种蝗虫的线粒体Cytb基因的碱基组成百分比基本一致,序列中A+T平均含量为73.36%,明显高于G+C平均含量26.64%,表现出强烈的AT偏向性;6种蝗虫线粒体Cytb基因的碱基替换主要是发生颠换和转换,且碱基的转换率均大于颠换率;云南拟裸蝗和绿拟裸蝗种间进化距离最大,九龙拟裸蝗和中华拟裸蝗种间进化距离最小;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最大似然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的拟裸蝗属6种蝗虫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6种蝗虫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分支。
    • 郭丹丹; 刘峰; 牛宝龙; 楼宝
    • 摘要: 为研究野生与养殖小黄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基于mtDNA Cytb基因和D-loop控制区对舟山嵊泗海域(SS)和象山三门口海域(SMK)2个小黄鱼野生群体和1个养殖群体(YZ)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等进行比较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ytb基因序列为841 bp,其A+T含量(50.2%)与C+G含量(49.8%)相似;D-loop区序列为629~635 bp,A+T含量(58.9%)远高于C+G含量(41.1%)。SS、SMK和YZ群体Cytb基因的单倍型数分别为26、27和12,SS和SMK群体共享2个单倍型(Hap1和Hap13),SMK和YZ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Hap41);SS、SMK和YZ群体D-loop区的单倍型数分别为27、30和10,SS和SMK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Hap4)。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均属于高单倍型多样性(H d>0.5),其中,SS和SMK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高于YZ群体,表明野生群体多样性略高于养殖群体。遗传分化指数显示,2个小黄鱼野生群体间的分化程度极小,而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间存在中度分化。遗传分化指数和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个体的变异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中性检验结果中SS和SMK群体的Tajima s D值和Fu and Li s值均为负数,且Cytb基因的Tajima s D值和Fu and Li s值显著(P<0.05)偏离中性,表明2个野生群体有可能经历过群体扩张。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显示,SS、SMK和YZ群体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群体间互有交叉,表明3个群体间的分化尚不明显。
    • 元青苗; 段玉宝
    • 摘要: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种分化的过程及原因成为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黄腰响蜜(Indicator xanthonotus)是中国分布的唯一的响蜜科鸟类,其系统发生关系和分化时间尚不清楚.本文运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COI)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结合NCBI获取到的19个物种的COI和Cytb基因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了黄腰响蜜的系统发育及起源的问题,通过分子定时的方法估算黄腰响蜜的分化时间.结果表明:黄腰响蜜与响蜜科其余3个物种聚为一支,是此科中最先分化出来的物种,位于响蜜科分支的基部;黄腰响蜜与鳞喉响蜜(I.variegatus)类群的遗传距离最小,与小响蜜(I.exilis)类群的遗传距离最大;黄腰响蜜的分化时间可以追溯到中新世阶段(时间节点为20.44 Ma).
    • 元青苗; 段玉宝
    • 摘要: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种分化的过程及原因成为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黄腰响蜜䴕(Indicator xanthonotus)是中国分布的唯一的响蜜䴕科鸟类,其系统发生关系和分化时间尚不清楚。本文运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COI)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结合NCBI获取到的19个物种的COI和Cytb基因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了黄腰响蜜䴕的系统发育及起源的问题,通过分子定时的方法估算黄腰响蜜䴕的分化时间。结果表明:黄腰响蜜䴕与响蜜䴕科其余3个物种聚为一支,是此科中最先分化出来的物种,位于响蜜䴕科分支的基部;黄腰响蜜䴕与鳞喉响蜜䴕(I.variegatus)类群的遗传距离最小,与小响蜜䴕(I.exilis)类群的遗传距离最大;黄腰响蜜䴕的分化时间可以追溯到中新世阶段(时间节点为20.44 M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