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OⅠ基因

COⅠ基因

COⅠ基因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86939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6733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海洋学报(中文版)、海洋与湖沼、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暨纪念吴仲贤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第三届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报告会等;COⅠ基因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斌、王磊、王亚茹等。

COⅠ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6733 占比:99.76%

总计:86939篇

COⅠ基因—发文趋势图

COⅠ基因

-研究学者

  • 姚斌
  • 王磊
  • 王亚茹
  • 许嘉森
  • 罗会颖
  • 柏映国
  • 黄火清
  • 陈宏
  • 张伟
  • 李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旭; 吴萍萍; 王琪; 印海锋; 宋绍萱
    • 摘要: 为探讨DNA条形码在腺水螨属物种鉴定中可行性,对腺水螨属16种93条CO I序列进行分析.使用MEGA软件分析遗传距离、构建NJ系统发育树;使用ABGD软件对物种进行划分.结果显示:Lebertia porosa和Lebertia schechteli的种内遗传距离大于2%,其余种内遗传距离均小于2%,除L.porosa和L.schechteli外,其余物种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49倍;ABGD法对物种划分,能够出现明显的条形码间隙,但将L.porosa划分为3个组,L.schechteli划分为2个组,其余物种划分结果与形态学一致;NJ法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L.porosa分为3支,其余物种均能聚为单系.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可以用于腺水螨属物种的鉴定,L.po⁃rosa和L.schechteli可能存在隐存种.
    • 刘世梁; 林玉成
    • 摘要: 云南洞密蛛Trogloneta yunnanense(Song&Zhu,1994)是生活在云贵高原的一种洞穴蜘蛛。本文基于6个洞穴种群159只个体样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初步探讨了该物种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59个样本共检测到16个单倍型,种群间无共享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呈现出总体高、种群内低、单倍型多样性高、核苷酸多样性低的模式;2)种群间遗传分化极显著,种群内变异小,种群间F_(ST)值均在0.9以上(P<0.01),种群间基因流小(Nm=0.01),种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95.75%,种群内变异仅占4.25%;3)中性检验和核苷酸错配分布检验显示,云南洞密蛛未经历种群扩张,群体大小保持稳定。推测洞穴隔离和地下极端环境条件可能维持着云南洞密蛛的种群规模稳定,同时促进其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 王宇宸; 陶守超; 李晨阳; 施雯; 和秋菊; 易传辉
    • 摘要: 【目的】了解云南省人工养殖黄脚胡蜂(Vespa velutina Lepeletier,1836)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现状,为科学养殖与利用等方面和入侵种群危害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标记对云南省8个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测定154个样本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共检测出614个保守位点,7个变异位点,7个单倍型;各种群间核苷酸遗传距离在0.000~0.020之间,核苷酸多度在0~0.00079之间,单倍型多度在0~0.6之间,核苷酸平均差异数在0~2.09825之间,核苷酸歧义度在0.00000~0.00398之间;种群的Tajima´D=-0.62598,P>0.10;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3163;分子系统树显示,各养殖种群之间分支较近,无明显遗传分化情况,黄脚胡蜂分为2支,昆明种群内的部分个体聚为一支,其他7个种群的聚为1支。【结论】云南省人工养殖黄脚胡蜂遗传多样性低,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各种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养殖母种群大部分可能来源于亲缘关系相近的原始种群。
    • 刘鑫阳; 宋忠云; 杨晨; 和秋菊; 易传辉; 朱恩骄
    • 摘要: 【目的】了解云南人工养殖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的遗传多样性状况,为科学人工养殖和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tDNACOⅠ基因标记,对云南省金环胡蜂8个主要人工养殖区237个人工养殖个体的mtDNACOⅠ基因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结果】共获得金环胡蜂mtDNACOⅠ基因600 bp编码区序列,其中A+T的含量为68.05%,存在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有保守位点563个,变异位点37个,占分析位点总数的6.16%;变异位点中,有30个转换位点,7个颠换位点,无插入或缺失;共获得12个单倍型,其中6个单倍型为群体间共享,其余6个为不同群体独有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2958,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为15.18387,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526;各养殖种群内部遗传距离在0.00~0.0283,种群间遗传距离在0.0001~0.0544;遗传变异50.48%来源种群间,49.52%来源于种群内,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外部;F_(st)=0.50482,差异较显著(P<0.001),表明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COⅠ基因单倍型主要有2个聚类簇,多数单倍型之间只有1个位点突变。【结论】云南各地区养殖金环胡蜂种群单倍型多样性较高,核苷酸多样性较低;原始种群来源于少数个体,养殖过程中与当地野生自然种群或外地引入种群进行了基因交流,各种群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建议养殖种群尽量使用当地土著种源;严防外地引入种源养殖个体逃逸后与野生种群杂交,造成当地成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提高,从而增加种群的适应能力,导致种群的快速扩张,避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授粉昆虫造成的影响。
    • 鲍生成; 包天杰; 王沈同; 徐晓雁; 代雅凡; 张家华; 李家乐; 沈玉帮
    • 摘要: 为掌握中国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种质资源分布特征,揭示青鱼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情况,研究通过对9个青鱼群体271个样本线粒体COⅠ区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运用软件分析了群体内部遗传多样性和各群体之间的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长度为1003 bp的9个群体COⅠ基因区域序列GC含量低于AT含量,共检测到6个突变位点,7种单倍型,其中Hap4单倍型在9个群体中都有分布。AMOVA分子方差分析显示271个青鱼样本的变异90.33%来自群体内部,9.67%来自群体间。青鱼总体核苷酸多样性(π)偏低,在0.00109—0.00244。单倍型多样(H_(d))性较高,在0.403—0.847。遗传分化系数(F_(st))在–0.0033—0.23445,保持在低度至高度分化,主要集中在低度和中度分化。分析得到广东佛山群体可能经历过瓶颈效应,其余8个群体可能经历过快速的种群扩张事件。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目前青鱼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可以为中国青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高勤学; 杨文科; 蒙永刚; 牙生江·纳斯尔; 买买提吐尔干·库瓦西
    •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我国新疆的牦牛遗传资源,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地区帕米尔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对3个帕米尔牦牛类群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结果显示,帕米尔牦牛COⅠ基因序列全长为1048 bp,共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其中单态突变位点9个,简约信息位点4个。在帕米尔牦牛类群中共检测出10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_(d))、平均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Pi)分别为0.762和0.00164。3个类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30,且苏木塔什牦牛与布伦口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小(0.00372)。结果表明,帕米尔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各类群之间遗传分化不明显,且经人工或自然选择后群体发生了扩张和基因交流的情况。研究结果为新疆帕米尔牦牛的遗传改良及新疆优良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陈厚桦; 陈震翰; 陈玉佩; 叶嘉文; 李培源; 林蠡; 梁日深
    • 摘要: 为在分子层面分析我国眶棘鲈属(Scolopsis)鱼类系统进化关系,同时探讨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眶棘鲈属鱼类物种鉴定的适用性.本研究对采集的9种眶棘鲈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结合GenBank下载的5种眶棘鲈COⅠ基因序列共同分析.结果表明,14种眶棘鲈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5;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794,种间距离是种内的71.76倍.在分子系统进化树上,14种眶棘鲈主要形成3个分支:分支Ⅰ包含4种眶棘鲈,这4种眶棘鲈眶下骨均具大棘,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分支Ⅱ包含4种眶棘鲈,分支Ⅲ包含6种眶棘鲈,但进化树部分节点的支持率相对较低,表明COⅠ基因在眶棘鲈属鱼类中可作为有效的DNA条形码基因以区分物种,但不一定适合用于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另外,部分资料中认为是同种异名的条纹眶棘鲈(Scolopsis taeniopterus)与双斑眶棘鲈(Scolopsis bimaculata)、单带眶棘鲈(Scolopsis monogramma),彼氏眶棘鲈(Scolopsis affinis)与黄带眶棘鲈(Scolopsis aurata),本研究COⅠ遗传距离分别为0.160、0.118和0.122,均远大于Hebert推荐的区分不同物种的最小遗传距离2%,各自应分别为独立物种.
    • 余红喜; 刘帆; 朱国美; 任信林; 刘鑫鑫; 凌武海; 苏时萍
    • 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滁州市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Ⅰ)基因序列,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8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变化、群体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结果]8个养殖群体共有25个变异位点,包括15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0个单碱基变异位点;序列中(A+T)的含量(67.0%)明显高于(G+C)的含量(33.0%),具有明显的(A+T)碱基偏倚。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全部样本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373 1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1 72,呈现低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且单倍型之间不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化特征,不同养殖群体之间混杂在一起。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为-0.023 56~0.122 14,分化程度极低。[结论]滁州市8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建议扩大亲本选种范围,避免近亲繁殖和盲目交换亲本。
    • 李苏胜; 孟锦昕; 何于雯; 杨振兴; 李楠; 王静林
    • 摘要: 2022年4月,在昆明市金殿青龙山采集到一只小型膜翅目昆虫,体长约2 mm,虫体为黑色,触角12节,柄节和梗节之间呈膝状弯曲,第3-7节念珠状,第8-11节较大、圆隆,第12节呈圆锥形;胸有翅2对,翅大部分无色透明,前翅有痣脉;胸部与腹部连接处收缩为细腰状,产卵器从尾部末端伸出。采用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测序,用MEGA 6.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昆虫与缘腹细蜂科的粒卵蜂属、黑卵蜂属同处一个进化分支,与广腹细蜂科分属不同进化分支,提示昆明采集的昆虫为缘腹细蜂科昆虫。本研究对采集的昆虫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为缘腹细蜂科和膜翅目昆虫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 杨明柳; 徐岩; 高霆炜; 潘红平; 吴斌; 阎冰
    • 摘要: 为了研究我国南部沿海近亲拟相手蟹(Parasesarma affine)的群体遗传结构,本研究对12个地理群体共22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12 bp的COⅠ基因片段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共定义了40个单倍型,其中Hap2为12个群体的共享单倍型,占个体总数的69.81%.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水平Hd为0.5089,核苷酸多样性水平Pi为0.001126,表现出中等水平的Hd和低水平的Pi.单倍型邻接发育树和单倍型中介网络图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系谱结构.近亲拟相手蟹群体内的遗传距离为0.00036~0.0017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48~0.0017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近亲拟相手蟹群体遗传分化水平低,其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结果提示,近亲拟相手蟹近期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大约发生于5.1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研究表明,较长的幼虫浮游期以及海洋环境中缺少影响群体扩散的屏障可能是近亲拟相手蟹各地理群体间能进行广泛的基因交流,从而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分化水平的重要原因,更新世的剧烈气候变迁亦可能对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布格局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近亲拟相手蟹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