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后
置管后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专利文献100530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全科护理等;
置管后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钟发平、张彤、于海生等。
置管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0530篇
占比:99.93%
总计:100597篇
置管后
-研究学者
- 钟发平
- 张彤
- 于海生
- 章金乐
- 张峻
- 范未强
- 刘威
- 夏特
- 张荣蓉
- 朱清瑶
- 李悦
- 杨文盼
- 许波
- 郭家玮
- 乔惠
- 于姗姗
- 全金玉
- 刘丽
- 刘侠
- 刘涛
- 刘艳芳
- 刘行
- 南昌浩
- 卢健洪
- 史宝艳
- 叶凡
- 吴孔祥
- 周好本
- 唐勇
- 孙晓鹏
- 宋丽萍
- 宿爱山
- 庞雷保
- 张兴江
- 张志远
- 张瑞冬
- 彭昳
- 徐向阳
- 徐海林
- 曹学琴
- 朱旭东
- 李小康
- 李洪生
- 李雪
- 柳翠萍
- 梁伯启
- 樊艳娥
- 段余华
- 沈双达
- 沈无惧
-
-
-
朱洁
-
-
摘要: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简称,为了保护患者手臂的血管,将药物安全注入,医生将导管从患者手臂的静脉伸入直达靠近心脏大静脉的一种置管方式。因其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降低药物外渗,提高治疗安全性,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者痛苦,故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为适用于肿瘤化疗患者。
-
-
王永红;
姜埃利
-
-
摘要:
目的 探讨置管后开始腹膜透析时间对老年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生存率、肾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接受腹膜透析ESRD患者106例依置管后开始透析时间分为两组,早期组36例置管后1~5 d开始透析,晚期组70例置管后1~2 w开始透析,均随访2年,观察两组肾功能指标变化,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治疗后5、30 d肾功能指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晚期组(P0.05),早期组治疗后1、3个月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及晚期组同期(P<0.05).随访2年,早期组新增心血管、脑血管、感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晚期组(P<0.05).结论 老年ESRD患者置管后早期进行腹膜透析,可延长生存期、降低置管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
-
-
-
-
-
马静;
贾晓颖;
宋丽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法,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法.比较2组患者的渗血程度和24h换药次数.结果:2组患者渗血程度和24 h换药次数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能收到较好的止血效果,缓解患者痛苦,降低经济费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